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觀

2018年06月20日09:1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觀

正確認識和把握時代問題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於我們國家和民族,對於世界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不同的話語體系中,“時代”這一概念往往呈現出不同的理論內涵。正確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觀在不同話語中的意義指向,有助於更好地認清我國當下的歷史方位,有助於更好地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與時俱進的時代觀

時代觀指的是人們對時代總的觀點和看法,是反映時代發展總趨勢和邏輯演進規律的根本觀點。作為世界觀的一個方面,時代觀體現了主體對時代的一種主觀心理表達,代表著主體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傾向性。同時,時代反映了一定社會在特定階段的基本特征,具有空間和時間的二重性。因此,處於社會不同發展空間或者不同發展階段的人們,往往擁有不一樣的時代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人們的時代觀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往往會形成新的時代觀念。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意味著”來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個意味著”是對我國歷史發展新方位最深刻、最確切的理論總結,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時代觀的最新表達。

三個維度對應三種時代話語

話語是時代的反映,同時又推動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一方面,話語產生於某個歷史時代,是歷史階段性特征的概況和總結。另一方面,話語是某個歷史時期“現實的人”的話語,它產生於活生生的社會現實,是一種現實的、實踐性的歷史觀念。同時,作為正確實踐經驗總結和科學理論的話語,還推動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進步。

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觀包含三個維度,一是中國維度,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新前景﹔二是社會主義維度,體現的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三是人類維度,體現的是中國經驗對人類社會的新貢獻。三個維度對應三種時代話語,即“民族復興”的時代話語、“社會主義新發展”的時代話語和“中國經驗”的時代話語。

作為“民族復興”的時代話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代表著中華民族“站了起來”,開始了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代表著中華民族“富了起來”,人民逐漸由解決溫飽進入了小康時代。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真正步入“強起來”的偉大時代,無論是國家硬實力、軟實力,還是民族自信心,都在中國不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過程中得到了強化和提升。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隨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即將完成,我們也更有信心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牢靠的基礎。

作為“社會主義新發展”的時代話語。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今天,中國依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這無疑為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世界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與動力,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

如果從托馬斯·莫爾的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作《烏托邦》發表的1516年算起,社會主義在人類社會已經存在500多年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充滿了曲折與滄桑。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德國古典哲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以及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性吸收,形成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十月革命之后,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為其他國家開辟了可供借鑒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與發展模式。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並由此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征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效地突破了蘇聯模式的局限與弊端,使社會主義更加符合中國實際,開辟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時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實踐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迎來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時代。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成了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新的時代話語,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作為“中國經驗”的時代話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僅僅意味著中國自身的某種改變,而且還意味著中國為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與變化。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信條,友善、開放、包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體現了中華民族豁達開朗的民族性格。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經驗和成就,能夠為那些落后國家和地區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這種中國經驗主要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之中。

中國經驗更加強調理論的適用性和包容性。任何理論隻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以選擇和運用,才能在實踐中起到良好效果。“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如果只是一味照搬教條,而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以甄別和選擇,往往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想要的結果。一方面,中國不會將自身的道路和模式強加給任何別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主選擇自身發展道路的自由和權利,互相尊重和包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中國基於自身的成功經驗,著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努力發揮中國經驗的重要作用。(作者 徐濤)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