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浙江力爭到明年底消除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薄弱村

深度關注:頭雁領群雁 走穩致富路

記者 顧春

2018年06月19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平湖市隸屬浙江嘉興市,青田縣隸屬浙江麗水市,兩縣相距數百公裡,平湖經濟發達,青田經濟薄弱。今年3月30日,兩縣簽署協議,青田把300畝用地指標轉讓給平湖,平湖保障項目落地、招商及收益,並把用地收入的10%每年返還給青田。這是浙江首個跨縣域“飛地抱團”“消薄”(消除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薄弱村)合作項目。

2017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9年底,全省消除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薄弱村。

三年“消薄”攻堅,浙江穩扎穩打。

上下齊動員,統籌整合資源要素

“晒晒太陽就能賺錢,多虧政策好!”蒼南縣藻溪鎮興文村的光伏發電項目,去年為村級集體經濟賺了30萬元,靠的是溫州市政策扶持:對裝機戶數達到100戶以上的村居,政府補助給村居集體10萬元﹔每戶4.5萬元的裝機費用,村民不必掏腰包,可向藻溪農商行貸款3萬至15萬元,還款期為8年,還貸期間,村民每年每戶可收益3000元左右,還完貸款后,每年可收益7000—8000元。

為了“消薄”,浙江統籌整合資源要素,多渠道“引水”“蓄水”。去年,省財政拿出1.5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縣發展集體經濟,帶動各級投入28億元。今年,省財政又拿出1.29億元專項扶持。

浙江立下“軍令狀”:凡是“消薄”目標任務沒完成的,縣級黨政主要領導不得調離。“消薄”考核採取隨機暗訪、通報排名、后進約談,全程跟蹤督查、指導推動。

人心齊,泰山移。到2017年底,全省69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中,已有5053個“摘帽”,完成年度任務的166%、三年總任務的73%,單年“消薄”數量是過去5年的總和,全省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423.5億元,比2016年增長10.4%。

群雁隨頭雁,靠組織的力量推動發展

農村要想發展快,關鍵在於有人帶。領頭雁有多重要?浙江省委有關負責同志強調:基層工作,要靠“一隻雁、一把米、一份情”。“一隻雁”最關鍵,很多村有很好的資源資產,但沒有好的帶頭人、沒有會經營的當家人,資源資產就無法轉化為生產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組織班子,有一隻懂經營善治理的領頭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發動起來,緊緊依靠集體的力量因地制宜推動發展。

採訪中發現,一名好支書、一個有力的村黨支部,是窮村脫帽的“標配”。

沒有古村落,沒有風景區,沒有名人故居,沒有支柱產業——安吉縣魯家村直到2011年還是個落后村,全縣農村衛生檢查時,在187個村中倒數第一﹔村賬戶上躺著6000元資產,負債反倒有150萬元。自從朱仁斌當上村支書,村子幾年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全村變成一個大景區,一列小火車串起18個家庭農場,游客絡繹不絕﹔到2017年7月1日,村級資產評估達1.45億元,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十幾億元社會資本投資,村民拿分紅、在家門口打工,人均收入達到3.56萬元,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的模范。

選好領頭雁,浙江有辦法:對缺少合適村干部人選的薄弱村,採用上級下派、鄉賢回請、跨村任職等方式,尤其注重吸引一批有知識、有頭腦、有熱情的大學生回村任職興業﹔對村干部,通過組織跟班實訓、開展互學互比、選聘治村導師等方式提升能力,惠農政策、特色產業發展、項目經營管理等培訓則長年不斷。

浙江各地還以多種形式強化人才支撐。麗水市蓮都區高規格選優配強第一書記,下派64名區直部門黨委書記擔任村第一書記,負責聯系村幫扶增收,“消薄”任務沒有完成的,不換崗不換人﹔在村級組織換屆時,選出大專及以上學歷村“兩委”干部206人,較上屆提高87.3%。

建德市把131名經驗豐富的市管干部作為“消薄”特派員,派駐到經濟薄弱村,派出單位就是“后援團”。這批特派員的任務是:到2018年底,讓村級負債明顯下降,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和年經營性收入明顯上升。為此,市裡倒排任務計劃表,今年4月底前完成專題調研,每月報告進度,年底還有專項考核。

一年時間,台州市黃岩區216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面消除,三年任務提前完成。為了攻堅“消薄”,全區建立216個主攻團隊,責任到崗到人,組建5個專項督查組,實行“一月一督考一通報一問責”,對已消除的薄弱村,逐村核查收入明細和原始票據,堅決防止“數字退出、虛假退出、人為退出”等現象。

觀念一轉變,特色成就“金飯碗”

大雨天,天通股份考察團來到青田縣吳畬村,山路崎嶇,車隻能行至半山腰,大家冒雨爬到山頂。實地考察后,考察團有了初步方案:吳畬村有“紅色基因”,可以策劃“重走紅軍路”,亮出旅游品牌﹔山上環境適合種植鐵皮石斛,請專家現場指導,幫村民找准致富路子。

依靠一碗長壽面,東陽市巍山鎮曙光村很快就摘了貧困帽。村裡有一種流傳千年的手工拉制“爽面”,細勻白淨,口感很好。以前,隻有四五戶農戶做,沒啥名氣。“消薄”工作推進后,有了“東風”,曙光村請來老師傅指導,辦起像模像樣的“爽面產業園”,近三成農家從事爽面加工生產,年產值超過500萬元,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04萬元。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很多山村交通不便,區域條件欠佳,曾長期陷於困頓,但開發鄉村旅游卻有著先天優勢。

永嘉縣沙頭鎮珠岸村,地處溫州楠溪江中段,青山幽靜,碧水奔流,美景迷人,但地處偏遠無人知曉,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村支書陳光強找到永嘉書院開發有限公司,請企業投資,打造“永嘉書院”景區,自駕游游客紛至沓來。按協議,景區門票收入的10%歸村集體,去年村裡門票提成有90萬元左右,停車場收入也達到七八十萬元。村裡一鼓作氣,在縣旅投公司的幫助下,在景區門口建成900個車位的生態停車場和21間景區復古商鋪。

“這幾年,我們村年集體收入穩定在200多萬元,不少農戶准備搞農家樂,將來年收入幾十萬元不成問題!”陳光強自豪地說。

4月18日,浙江召開“消薄”村企結對現場會,鼓勵企業與薄弱村結對。嘉興市早已“消薄”,當地企業把幫扶目光對准外市的貧困村。雅瑩集團選定麗水市所轄的龍泉市竹垟畬族鄉紅塢村結對。這是一個以畬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集團黨支部書記仇瑛信心滿滿:“公司過去就曾在環境治理中跟村落結對,對環境治理、美化有經驗。紅塢村的少數民族刺繡很有特色,我們打算把它推向市場,幫村民找到一條致富路子!”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9日 18 版)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