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最美基層干部

李培東:“辦法多、門路廣”的好書記

2018年06月01日08:4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李培東:“辦法多、門路廣”的好書記

“距離縣城15公裡,離省城也不過50公裡,邊麻溝怎麼就窮得叮當響呢!”53歲的李培東時常想起年輕時站在村后南溝山上遙望縣城的情景。

邊麻溝村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最遠的一個腦山村,平均海拔2800米,全村162戶612人。這裡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差,說不上媳婦,光棍兒扎堆。

2012年,李培東當上了邊麻溝村委會主任,邊麻溝的“蛻變”也自此開始。短短幾年間,他通過打造“花海農庄”旅游品牌,全村人均收入翻了六番,使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富窩窩”,真正把邊麻溝的綠水青山變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邊麻溝,因滿山遍野長滿了一種叫邊麻草的植物而得名。李培東兄弟姊妹六個全都出生在這裡,排行老三的李培東自小就勤奮努力,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闖勁兒。2002年,不甘寂寞的李培東懷揣著家裡給湊的2000元錢,決心下山進城闖一闖。

從販運檸條種苗,到開設汽車駕校,從上門找生意,到幫人搞苗木。短短幾年時間,憑借著勤奮和努力,李培東迅速成為大通縣的致富能人,開上了車,搬到了縣城。

“致富哪能那麼容易啊,我也是賠光了好幾次啊!”但在邊麻溝村人眼中,老李家的三小子“辦法多、門路廣”,是個能人!

李培東雖身在外面打拼,但心卻從未離開過邊麻溝,村裡有個大事小情,他總是義不容辭,經常會憑借著自己的關系給村裡辦事。村民們有個難處也願意找他幫忙,他的苗圃、駕校有不少村裡鄉親們打工的身影。李培東把“鄉情”看得很重,在他看來,那裡是他的根,那裡有他一道永遠抹不去的“鄉愁”。

“以前每年回家過年,最難過的就是看到過完年后村口年輕人扛著行李等車准備出去打工的身影!自己看著心酸。”李培東說。

2011年,遠在省城的李培東被鄉親們缺席選為邊麻溝村村委會主任,大家希望把這個能人從城裡請回來改變家鄉的面貌。

是繼續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還是回村當個出力不討好的村官?李培東猶豫過,但鄉情、自小就想干一番事業的信念,使他毅然決然放下自己紅火的生意,回村念起了全村的“致富經”。

2012年,相鄰的村子早已經脫貧,而邊麻溝依然是一窮二白。李培東上任伊始,村集體沒有一分錢,村裡更是污水橫流、垃圾成堆,一片破敗的景象,村子裡有門路、有本事的都選擇離開了邊麻溝。

“那時候真是個爛攤子啊!怎麼辦?不先辦幾件漂漂亮亮的實事這脫貧致富的精氣神是提不起來的!”李培東說干就干,到城建局找項目,跑扶貧局要資金,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的門檻都被他踏破了。從危房改造到配備烤箱,從更換大門到安裝太陽能,從改造土圍牆到整修村道……李培東帶領鄉親們打響了邊麻溝村的扶貧攻堅戰。

那些日子,李培東幾乎天天和施工隊扎在一起,隨時解決各種難題。沒有挖掘機,他通過自己的關系找來挖掘機﹔缺少改造資金,他自己墊資施工。就是村民缺錢的事情,他也考慮到了。村民安尕娃、鄭生明沒錢改造危房,李培東二話沒說,給每戶墊付了1萬元。“那時候我身上隨時帶著一萬元錢,就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

功夫不負有心人,33戶危房改造、82戶獎勵性住房順利完工,村裡困難群眾住房難的問題一次性解決。幾年間,在李培東的帶領下,邊麻溝全村上下熱火朝天地譜寫著建設新農村進行曲:5公裡的幸福村道、3813米的牆體改造、137合整齊劃一的大門、2400平方米文化廣場相繼完成,過去破舊的邊麻溝一下子被裝點得美麗多姿。

“搞種植,海拔高,自然條件差,搞養殖,村裡又沒有草山,隻有吃‘生態飯’才是我們的出路。”2014年李培東被選為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邊麻溝的“致富經”該怎麼念,他已有了自己的思路。

經過多方考察論証,李培東打造“花海農庄”的金點子逐漸成型。面對村集體經濟缺乏的現實,2015年,李培東自掏腰包,投資近500萬元到“花海”事業中。同時,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轉村民土地600畝,20戶村民自願入股20萬元,並以精准扶貧工作為契機,將貧困戶人均54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吸引到“花海”建設當中。

2016年7月19日,在邊麻溝村600畝多土地上,薰衣草、金盞菊、格桑花等30多種花卉競相開放,迎接著四方的嘉賓,李培東籌建了一年的“花海農庄”終於正式開園。

“當年景區僅門票收入就超過140萬元,2017年游客量更是達50余萬人次,門票收入近300萬元。這個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李培東說。在“花海庄園”的輻射帶動下,邊麻溝村全村馬力全開,50多戶辦起了農家樂、自助游、民宿,相關經營性收入近600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2萬元,2017年戶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了3萬元。邊麻溝村成功打造出集花卉基地、人文景觀、餐飲住宿、娛樂游戲及其他配套設施於一體的鄉村旅游品牌。

“這兩年游客就絡繹不絕,來玩必須得提前一星期預定。”鄭生金在李培東的鼓勵下,第一個在村裡辦起了農家樂,今年他又擴大經營規模。

“書記給我們定下的‘生態飯’講究得很!”村民鄭元邦投資的農家樂幾個月就掙了11萬元,說起李培東直豎大拇指。

如今,走在邊麻溝村,村民們不是忙著到“花海”務工,就是在自家的農家院裡准備著迎接客人的食材,幾乎每家每戶都參與到“花海”的建設當中。

“現在的日子以前不敢想啊,前幾年,村裡還有人年三十到小賣部賒賬呢,現在大家都已坐著飛機‘浪’北京了!我想我們邊麻溝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李培東滿懷信心地說。(記者 萬瑪加)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