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復旦大學成體系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 

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確保效果

記者  姜泓冰

2018年05月31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眼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正在備課打磨中,下學期將作為學校十幾門限定選修課程之一,列入課程體系。黨的十九大閉幕一個月后,復旦大學就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專題課程。復旦學子們在4門思政必修課及形勢與政策課上,都能聽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內容。

成課快,有體系,既從理論上講清,又能適應青年學子需求、為他們解渴——在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看來,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創新培養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復旦大學,正踏踏實實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進課堂。

時間回到2017年11月28日13:30,復旦大學3108和3208教室座無虛席。由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組織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專題課程開講。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桑玉成和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分別以“背景、願景與前景:從總體上把握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題,帶領本科生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距離十九大閉幕不過一個多月,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開課,怎麼做到的?“得益於學校此前已開始推進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兩大工程。我們採取了專題式教學,匯集了學校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董雅華說。

如姜義華教授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陳學明教授講授“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王義梔教授講授“‘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等,每一位都依托自身的專業知識、深厚的理論素養和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讓課程都能深入淺出,入腦入心。

“鄭老師講課很生動,他會觀察同學們思維有什麼起伏,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講,效果非常好。”時隔半年,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2016級學生黨森說起鄭長忠教授講的那堂課,依然印象深刻。

為切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復旦大學的教師們做了種種努力。“我們主要是通過‘三集三提’,即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備課提質量、集中培訓提素質的研討、備課和培訓機制,來加強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確保系列專題課程的教學效果。”董雅華概括。

“想上好課,首先教師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杜艷華說,她本人講授“全面從嚴治黨與建設現代化強國”專題,不僅反復學習文件,還梳理1840年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和現代化發展問題,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確保效果,講好故事,讓學生們有所領悟。

5月24日下午,在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陳琳的課堂上,學生們紛紛拿手機掃取PPT上的二維碼,填寫由8個簡短問題構成的小問卷。這些題目,正是陳琳為了闡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用到的生活化例子。在分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三個要點后,她著重講解了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本學期,復旦大學4門思政必修課都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滲透到各個章節或專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

課堂之外,陳琳和她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同事們正在積極研討、集體備課,為即將開設的新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做准備。“我們新設計了14講內容,加上一次社會實踐課,可以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教學得到更系統、更體系化的體現。”董雅華說。

這門課,將在秋季學期亮相復旦大學本科生選修課平台,正式成為復旦大學近年來形成的“4+1+X”思政課程體系的一部分。“4+1”是4門思政必修課和形勢與政策課,“X”則是思政限定選修課程。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31日 04 版)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高校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