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3日10:07 來源:廣西日報
第一書記工作成效如何,最根本的是看農村經濟發展了沒有?農民收入增加沒有?村風村貌改觀沒有?今年4月,柳州市上一輪選派的313名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和1685名駐村工作隊員結束了為期兩年的村屯工作,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據統計,這批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結合各村屯實際,發展產業項目,幫助114個貧困村摘帽,12萬多名貧困人口脫貧。
“你跟群眾有多近,群眾對你就有多親。”37歲的尹睿說起她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的最深感受。在過去的兩年,作為柳州市北城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派駐三江洋溪鄉紅岩村的第一書記,尹睿的扶貧之路是從修路開始的。剛駐村不久,尹睿開著摩托車,去村裡最遠最高的寨子途中,經過一個又陡又滑的長坡,摩托車怎麼也開不上去,最后是當地村民幫忙,折騰1個多小時才沖出陡坡。那次經歷讓尹睿深刻體會到當地老百姓出行的艱辛。駐村期間,她把“脫貧路”硬化當成第一個目標。目前,這條路已經全部硬化。尹睿把自己當成“村裡人”,把產業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駐村第一年,她為紅岩村引進8000多隻鴨苗、1700多隻雞苗,覆蓋了全村125戶貧困戶。為拓展銷售渠道,她竭盡全力聯系媒體尋找展銷場地,請后盾單位幫忙找銷路。活鴨運到柳州后,為方便展銷提貨,尹睿把幾百隻活鴨存放在自己的新房一周。銷售繁忙時,她和家人齊上陣,為群眾的農產品打開銷路。第二年,尹睿結合村情實際,宣傳油茶品改產業政策,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產業。她從30畝示范基地做起,當地群眾看到效果后,紛紛仿效,加入特色產業種植隊伍。整個村的示范基地和村民種植面積擴大了10倍,發展到近300畝。全村產業建設從無到有,基本建成飛雞、土豬、香牛三大立體養殖產業體系,帶動50戶貧困戶脫貧摘帽,籌備50畝黑木耳的種植,全村的產業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因為把自己當“村裡人”,把群眾當自家人,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們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愛戴。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鎮大新村,來自柳州市委組織部的干部胡章勇協調引進資金2000多萬元投入貧困村建設,他成立專項助學基金,建立長效扶智措施,減輕了貧困學生的負擔﹔對屯級道路進行硬化,解決了困擾全村的路網建設問題,完善了各屯人飲工程和其他基礎設施,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在過去兩年裡,作為村屯產業發展的設計師和促進師,尹睿、胡章勇等300多名第一書記和1600多名駐村工作隊員堅持把改善基礎設施列為強村的首要任務,將培育特色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第一抓手,通過土地流轉、村民入股等模式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據統計,過去兩年,柳州貧困地區20戶以上自然屯通屯硬化道路近千公裡,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開工逾1萬戶。共培育了514個特色產業,新成立了374個專業合作社,覆蓋貧困戶9380戶。通過企業入股村企共建等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推動全市422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記者 毛梓林 通訊員 容粵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