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花小錢辦大事 不出資金出路子

村裡來了“摳門書記”

2018年05月23日12:34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村裡來了“摳門書記”

 王立湘在村民大會上推廣“草裡金”葫蘆項目。

  汶上縣總工會派駐汶上街道辦事處水坡村第一書記王立湘今年已經58歲了,在2017年縣委組織部派駐的106位第一書記中是年齡最大的一位。老少爺們原本想,“王書記來駐村不知道能帶多少錢來?”沒想到的是,老王在到村的第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就交了底:連辦公經費加項目經費,總共不過6萬元。“進村幫扶,處處都得用錢,這點錢哪能夠,老王真摳!”

  駐村1年多來,王立湘往往“不花錢辦成事,花小錢辦大事”,處處為老百姓省錢,況且著眼長遠、授人以漁,“摳門書記”贏得了大家伙兒的點贊。

  王立湘深知農村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堅持“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凡事都多想辦法,多看門道,多做研究。今年2月,水坡村開展了垃圾堆、秸稈堆、渣土堆“三大堆”治理活動,整個村子面貌煥然一新。有人拍手稱贊,也有人說起風涼話:“現在是干淨了,過不了幾天就又堆滿了,一陣風而已。”村黨支部書記宋培苓也犯愁:“干淨是干淨了,以后還不知道得花多少錢來維護呢。”

  “地是農村最大的寶,如今清理出來了,決不能讓它成為累贅。”王立湘在村委工作會上建議,號召大家在空地上種上黃花菜和佛手瓜,不僅不用擔心清理還能創收。測土、觀摩、選苗、培訓,一氣呵成,3月初,全村“三堆”治理的空地種上了4萬株黃花菜苗和1千棵佛手瓜苗,不僅鞏固了環境治理成果,還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庭院經濟和路帶經濟。

  “不僅沒花錢,反而還掙了錢,王書記這法子真不賴。”宋培苓說,黃花菜一畝可以增收1萬元,佛手瓜一棵可以增收1000元,這都是真金白銀。在王立湘的建議下,他們正計劃在剩余的空地上種植獼猴桃、黑木耳、猴頭菇等投入小、見效快的農作物。

  一年前,水坡村通往蓮花湖濕地的必經之路還是一條泥濘、顛簸的鄉間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

  “如果用混凝土硬化這條道路需要20萬元成本費,這還不包括設備、人工,怎麼辦?”起初,資金問題也讓王立湘犯了難。直到有一天有村民向他反映,105國道維修剩下的建筑垃圾影響道路交通,具有安全隱患,希望村裡給處理一下。

  王立湘腦子裡靈光一閃,犯起了“摳勁”:“可不可以廢物利用,來搞一個雙贏局面呢?”他用石子瀝青廢料做地基,花了3萬元就完成了20萬元的修路工程。路修平了,蓮花湖濕地成了村民們的常去之處。

  村裡70歲的貧困老人李作明家庭困難,他和老伴的生活基本全靠救助。年前,老人找到王立湘商量能不能申請一些補助,王立湘沒有給他錢,卻送給老人100多個葫蘆。李作明聽說駐村的王書記“摳”,卻搞不懂“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原來,這葫蘆是加工過的“草裡金”葫蘆飾品,王立湘讓老人去附近的蓮花湖濕地、寶相寺等景點擺攤售賣。一開始老人還心存疑惑,沒成想,100多個葫蘆兩天的時間被“一掃而空”,掙了五六百元。

  老人知道了王書記的用意,專門去村委會感謝。王立湘不僅把自己種的葫蘆全送給了老人,並教會老人種植技術和制作手藝。“家裡的葫蘆都種上了,日子更有盼頭了。”老人感激地說。

  “給錢給物都有用完的一天,給技術給手藝才是個長遠事。”王立湘利用“能人效應”和“勤人效應”,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從特色農產品種植到手工藝品制作,從攤販點的設置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從手把手教技術到農業知識大講堂,王立湘的這股子“摳勁兒”讓水坡村村民漸漸富裕起來。(記者 王浩奇 姜國樂 通訊員 殷 壯 楊小康)

(責編:張恬恬、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