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春風催生鄉村活力

湖北省大冶市開展“黨建引領·活力村庄”建設調查

何紅衛

2018年05月15日10:06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黨建春風催生鄉村活力

先講個“半月塘”變“同心塘”的故事——湖北省大冶市茗山鄉華若村鐘家庄灣,有個遠近聞名的“半月塘”,這個灣子有兩個姓氏,吵吵鬧鬧幾十年,你不服我,我也不信你,田地、山場、地基,什麼都要爭出個高低來,連灣子裡用來洗衣洗菜的門口塘,都被隔成了兩個“半月塘”,上級調解多年一直沒有解開這個“死結”。沒有料到的是,村灣成立了理事會,兩姓都有代表參加理事會,理事長請兩方群眾平心靜氣坐下來,引導他們把事情說開了,隻有半天工夫,便“風停雨住雲散了”,“半月塘”成了“同心塘”。

這只是大冶市實施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大冶市實施“黨建引領·活力村庄”工程,探索黨組織領導下的村灣微自治模式,如春風喚醒了鄉村的生機和活力。4月17日,湖北省委副書記馬國強專程到大冶市調研並與村民座談,他認為,鄉村治理模式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體制保障。“大冶樣本”值得總結,特別是要厘清村庄理事會的權、責清單,用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確。

“鄉村累積著一些問題,我們要去發現和解決”

大冶市茗山鄉黨委書記、首屆湖北改革獎個人獎得主余顯軍對記者說:“改革開放給鄉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累積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要有發現的眼光,要有解決的辦法。”茗山鄉是大冶市“黨建引領·活力村庄”最早的試點鄉鎮,因為這個試點搞得很成功,便在大冶市推開,接著又在整個黃石市全面推廣,並且取得顯著成效。當初在茗山鄉搞這個試點,是因為大冶市委做了一個農村基層調查,發現了五個突出問題,試點就是沖著“五化”問題而來的。

基層組織“弱化”問題。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三弱”狀況:黨支部能力弱、黨員隊伍素質弱、村干部和黨員后備力量弱。黨支部領導力、戰斗力和凝聚力不強。部分農村黨員“群眾化”現象嚴重,“平時看不出來,急時站不出來,危難時豁不出來”﹔發展黨員欠缺新生力量,每年都是村主職干部動員親屬和關系戶寫申請,村“兩委”找不到接班人。

鄉村治理“虛化”問題。大冶是個山區,山多灣多,“三五個村干部分身無術、日夜都忙不過來”。村干部產生的渠道及自身素質達不到新時代村民自治的要求,導致基層政府與村民之間溝通不暢。部分村民小組名存實亡,隻能當個“政府傳話筒”,無法發揮其自治功能。留在村庄的大部分是“386061部隊”,對於村庄治理,要麼是參與熱情不高,要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群眾人心“沙化”問題。農民組織化程度越來越低,集體意識越來越淡薄,一些地方的人心如“一盤散沙”,公共事務無人管、公益事業很難辦。甚至開個會都開不起來,必須發毛巾發香煙才肯到場。有的農民對村民自治選舉缺乏信任,總覺得選來選去都是那幾個“萬年青”,選舉投票比較隨意,民主參與度不高。

村組干部“老化”問題。黨員干部年齡結構呈現嚴重老齡化,每次開會坐一塊,便隻見“七個干部八顆牙,人人都是白頭發”,小組長普遍比村干部年紀還大,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爹爹”。隻會用傳統方法做工作,不會用市場辦法、法治辦法、高科技辦法做工作,隻會搞傳統農業,不會搞現代農業,更不會搞一二三產業融合。他們的待遇也不高,村支書遭遇出路“天花板”,副職干部有個報酬“地腳板”,一些村干部工作熱情不高,有點像霜打的茄子。

群眾價值“空化”問題。絕大多數農民已經告別了溫飽,有了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農民也分化為多個層級,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需求特征。普遍來看,農村群眾有“十盼”:一盼有個好支部,黨員群眾都擁護﹔二盼有個好產業,能讓群眾都致富﹔三盼有個好環境,平安和諧是幸福﹔四盼有個好村庄,山清水秀人舒服﹔五盼有個好風氣,尊老愛幼重教育﹔六盼有個好場地,文體活動更豐富﹔七盼有個好學校,孩子就近能讀書﹔八盼有個好醫生,頭疼腦熱可治愈﹔九盼有個好鄰居,互敬互愛互幫助﹔十盼有個好組織,牽頭做些公益事。農民群眾希望自己的意見有人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解決,富起來的農民希望地位能提高、價值能體現、能力能彰顯,可這些希望卻在一些地方很難實現。

“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讓群眾當家作主,是鄉村治理的活力之源”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大冶市針對現實問題拿措施,回應人民要求做答卷,圍繞加強黨的領導、完善治理結構、提升服務功能、激發基層活力等方面,創造性開展“黨建引領·活力村庄”活動。他們的核心作法是,在黨組織領導下,依法建立村庄理事會,把自治的權力交給農民群眾,讓人民當家作主。

怎麼建立村庄理事會,有沒有法律依據,這是記者關心的第一個問題。黃石市副市長、大冶市委書記李修武向記者介紹,他們堅持依法推進改革,建立村庄理事會,分三步走。

第一步,依法依規依民意劃分村庄。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湖北省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在保持現有村民委員會設置格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以自然村(灣)為主體,按照“因地制宜、有利發展,群眾自願、便於組織,尊重習慣、規模適度”原則,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報鄉鎮黨委審批、民政部門備案,將全市321個行政村、3276個村民小組,調整為2467個“利益趨同”的村庄。以劃分的村庄為單元,調整設置村民小組,實現村民小組與村庄理事會有效匹配。

第二步,在黨組織領導下建立村庄理事會。鎮村黨組織加強領導,主持確立村庄治理單元,組建村庄理事會,搭建村庄“微治理”平台。明確要求村庄理事會在村黨組織的領導和村民委員會的指導下,協助村民小組開展群眾自治活動,是村民小組自治“再延伸”、村庄治理資源“再整合”,實現了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治理”重大轉變。陳貴鎮下門灣群眾迫切期望改善村容村貌,但總是不能如願。該村庄理事會成立后,第一時間組織村民開會商議,先后建成38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硬化160余米的戶戶通水泥路,完成140平方米的公共綠地,村庄面貌煥然一新。

第三步,“一戶一票”民主推選理事會成員。按各村庄人口比例,村庄理事會成員一般設3-7名,其中理事會長1名、副理事會長1-2名,具體名額由村級黨組織核定。嚴格按照“一戶一票”的方式民主推選產生理事會成員,3支先進力量包括政治上先進的農民黨員、經濟上先進的致富能手、名望上先進的當地鄉賢進入村庄理事會。有條件的村庄還納入大中專畢業生。按法律程序推行村庄理事會長兼任村民小組長,實現村民小組長與村庄理事會長“一肩挑”,村庄理事會真正成為群眾廣泛認可、充分信任的“小公堂”。李修武說:“目前一個行政村直接參與鄉村治理的力量至少達到50人以上,跟過去一個村包括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10余人的隊伍相比,鄉村治理服務力量成倍增長。”

村庄理事會跟黨組織是什麼關系呢?大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秦遵懷告訴記者:堅持黨建引領,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全過程。有這樣三招:

第一招,疏通“毛細血管”。以村庄為基本單位,採取單獨建、聯合建的方式,同步組建村庄黨支部或黨小組,進一步健全和疏通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毛細血管”。全市成立村庄黨小組1410個、涵蓋黨員1.21萬人,黨組織在村庄實現了全覆蓋,推動了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在基層治理中落地落實。還地橋鎮柯新屋灣村庄黨小組在灣文化禮堂開辟了學習陣地,這給老黨員柯保善帶來了“隔壁就學”的方便,他再也不用拄著拐杖走幾裡路去村委會學習了﹔而對務工黨員柯鵬來說,他下班就近拿到學習資料自學,還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學習交流,黨員與黨組織“捆在一起”。

第二招,實行“三個鼓勵”。鼓勵村民小組長兼任村庄理事會長、鼓勵黨員理事會長與村庄黨小組交叉任職、鼓勵黨員進入理事會,全面加強黨對村庄理事會的領導,確保鄉村治理“不偏航”。黨的十九大召開,村庄黨小組及時組織集中收聽收看,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宣傳貫徹,使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家喻戶曉,“人人都明白,個個都能講”。

第三招,推行“兩培一選”。把優秀理事會成員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理事會長培養成村干部,把優秀村干部選拔進入鄉鎮干部隊伍,解決了基層黨組織源頭不活、后繼乏人等“老大難”問題。2016年以來,全市村庄理事會已有528人申請入黨,36人被吸納為預備黨員,21人進入村“兩委”任職,5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進入鄉鎮黨委班子。記者在同10多位理事長交談中發現,他們的政治素質、政策水平、辦事能力都不錯,完全可以擔任村干部甚至村主職干部。

理事會究竟理些什麼事?發揮什麼作用?記者採訪了10多個理事會,每到一個理事會,都必問這個問題。綜合起來,主要是做四件事情。

一是推動發展。促能人回鄉,村庄理事會積極做外出能人回鄉思想工作,支持回鄉能人創業發展,通過採取政策扶持、獎補等方式,讓他們想創業、創好業。如華若村在外做房地產生意的柯水如,在村庄副理事會長族叔柯東明的勸說下,回鄉投資100萬元,建起了養蛙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促產業興鄉,採取“村庄理事會+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建農庄、辦基地,鄉村產業越發興旺。再如還地橋鎮黃興淑細屋灣過去以開山採石為生,吃的是“資源飯”,在該灣村庄理事會的帶領下,全灣入股成立了龍蝦養殖合作社,2017年畝產利潤達萬元,群眾笑瞇瞇地吃上了“龍蝦飯”,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促富民安鄉,以前連農村合作醫療費都收不起來的黃灣村,去年建了1200畝蓮花基地、123畝桑葚基地,發展鄉村旅游,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二是建設村庄。村庄理事會積極開展村庄基礎設施建設,採取“群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方式籌集資金。記者採訪的理事會,都是積極帶頭捐款,坳頭村修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理事長吳運遠帶頭捐款20萬元,另一個副理事長捐款10多萬元,帶動村民每戶捐款一兩萬元。有幾個有礦產資源的富裕村組織開展集體公益事業建設,投資上千萬元,這些錢都是理事長和理事會成員帶頭捐款,帶領大戶和村民們捐款捐出來的。市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的獎補資金,對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進行獎補,上不封頂,採取的辦法是市政府配套與理事會組織群眾自籌“1︰1”比例。去年,全市村庄建設項目3082個,由理事會發起並完成的就有2586個。過去是政府建群眾看、老扯皮不買賬,現在是群眾建政府補,得實惠都滿意,過去1萬元隻能辦5000元錢的事,現在1萬元至少能撬動辦出5萬元的事,鄉村建設實現“等人建”到“我要建、自己建”的轉變,實現“臟亂差”到“潔美淨”的轉變。

三是促進和諧。村庄理事會成員憑借各自的親緣地緣、業緣等優勢,通過“熟人辦熟事、熟人管熟人”的方式,土地糾紛、鄰裡糾紛等不少“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會無人管”的難題,在理事會的協調下,得到了又好又快地解決。目前,全市89.3%的農村信訪矛盾糾紛解決在村庄理事會,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真正實現了“私事不出庄、小事不出會、大事不出村。”

四是創建文明。村庄黨小組和理事會定期組織村民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和社會公德,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組織“十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引導村民摒棄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村民的整體素質,促進了鄉風文明,為大冶市去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記者問大冶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剛,如何使理事會規范運行,王剛回答是“把好四個關口”。

一是把事前關,明確要求“六進理事會”。大冶市委用文件的形式強調,在村黨組織領導和村民委員會指導下,村庄理事會重點圍繞“服務黨建、助力發展、村庄整治、調解維權、科技服務、文明創建”等“六進理事會”開展服務群眾工作,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他們及時將鄉村振興戰略與“黨建引領·活力村庄”建設結合起來,賦予“六進理事會”新的內涵,努力實現鄉村振興“五句話”總要求。要求做到“四個堅決防止”,堅決防止理事會脫離黨組織開展工作,堅決防止理事會工作“行政化”,堅決防止理事會成為新的利益集團甚至強權勢力,堅決防止理事會活動陣地成為理事會成員享樂場所和接待政府官員場地。

二是把好過程關,“兩會三公開一報告”規范操作。建立村庄理事會商議制度、村庄群眾(代表)會決議制度,決議結果、實施方案、辦理情況向村庄居民公開,重大事項向村“兩委”報告,確保理事會服務行為規范。同時,由村“兩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開展不定期監督檢查,確保理事會資金籌集和使用符合群眾意願和相關規定。

三是把好監督關,“四面監督”確保不出問題。強化組織監督,黨組織對重大事項如群眾籌資籌勞、集體公益資金使用等審核把關。強化群眾監督,成立以村民為主體的村庄監督小組。強化紀律監督,鄉鎮整合紀檢監察等部門力量成立專班,負責對建設項目進行指導督辦、檢查驗收、工程審計和資金審核。強化法律監督,組織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門,常態化開展“法律法規進村庄”活動,對違反法律法規、有黑惡勢力傾向的村庄理事會,堅決予以打擊。

四是把好考評關,“三方考評”檢驗成效。採取群眾測評、村委考評、支部評議等“三方考評”方式,對村庄理事會服務群眾情況實行半年一考核,並評定等次。村“兩委”將考評結果及時向村民公示,對優秀的予以獎勵,對不合格的進行改選或調整,促進理事會服務常態化、長效化。

如何調動理事會積極性,使其持續發展?市委副書記胡長春向記者介紹,他們一直堅持政策激勵,不斷煥發基層組織新活力。

堅持市鎮村三級激勵。市級每年表彰100個先進村庄理事會、100名先進村庄理事會長,每個先進村庄理事會獎勵1萬元,每名先進村庄理事會長獎勵1000元﹔鄉鎮黨委同步表彰一批先進村庄理事會和村庄理事會成員,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村黨組織每年評選一批支持理事會工作的群眾,形成了鼓勵促進理事會發展的輿論氛圍。

堅持“精神+物質”激勵。以精神激勵為主,利用各級媒體廣泛宣傳理事會的先進事跡和人物,讓理事會成員受表彰、得榮譽、受尊重、有地位。《大冶日報》把頭條留給理事長,長年刊發理事長系列報道。

堅持以獎代補激勵。變過去事前下撥項目經費為事后進行獎補,每年市財政統籌安排1億元的獎補資金,對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進行獎補,先建后補,有建才補,建前申報項目,建后申請補貼,充分調動了理事會組織群眾參與村庄建設的積極性。

“最根本的經驗是堅持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領導”

記者就大冶市鄉村治理創新作法與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進行座談,他們都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大冶經驗完全可以復制推廣。

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辦)副主任陳志勇在春節后帶隊來此調研,他認為:大冶市鄉村治理所進行的體制機制改革,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基層政權的有益探索,是調動群眾積極性、讓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基層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發現培養人才,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有益探索,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特別是推進鄉村治理、推動基層組織振興的有益探索。

李修武說,鄉村治理必須把握加強黨的領導這條根本保障。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提衣提領子,牽牛牽鼻子,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靠黨組織。鄉村是發展的一片藍海,基層黨組織是“定海神針”。無論農村經濟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村民自治形式如何變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永遠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永遠不能削弱。大冶市在“黨建引領·活力村庄”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村級黨組織在基層治理格局中的核心地位,特別是通過建立“兩培一選”機制,打通了理事會成員的成長渠道,解決了村級黨員干部后繼乏人的困局,夯實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開啟了黨建引領活力村庄的生動局面。

大冶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汪濤認為,鄉村治理必須把握發動群眾參與這條重要方針。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鄉村治理要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現形式,發揮村民監督作用,讓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做到村裡的事村民商量著辦。大冶市實施“黨建引領·活力村庄”改革,其關鍵在於組建村庄理事會,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村庄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釋放基層發展的活力和潛力。過去,我們為群眾辦事,特別是部分基層黨組織習慣“一手包辦”,很多時候既沒有充分考慮到群眾的意願,也沒有很好地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結果事辦了、錢花了,群眾並不滿意。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治理,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和村民主體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余顯軍認為,鄉村治理必須把握農民滿意這條最高標准。群眾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贊成不贊成,是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冶的探索實踐之所以成效明顯,就是因為始終緊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意為先,把群眾呼聲作為努力方向,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准,最終獲得了群眾的認同。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治理,必須始終把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回應群眾訴求,真誠接受群眾意見,著力維護村民權益,盡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一件事一件事辦好,一年一年接著干,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黃石市委政研室(市改革辦)負責人黃畢中認為,鄉村治理必須把握公開透明這條重大原則。公開透明,才能取信於民。村庄理事會之所以能夠發揮很大作用,就是因為群眾相信它,願意跟著干。從它的產生來說,村庄理事會都是村民自己一票一票選舉出來的,理事會成員都是村庄德高望重、群眾廣泛認可的人﹔從它的職責來講,嚴禁“六進”以外的其他職責進入理事會,防止理事會出現“行政化”傾向,始終與村民保持“零距離”﹔從它的運作來看,建立了“兩會三公開一報告”制度,確保了村民理事會規范運行。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治理,必須講紀律、守規矩,一分一厘都做到公開透明,讓老百姓相信,讓群眾放心,這既是工作方法問題,更是一心為人民的政治態度問題,做到鄉村治理有效,必須堅持公開透明原則。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