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老百姓的事今天能辦,絕不拖到明天”

——記遼寧錦州北鎮市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

2018年05月11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老百姓的事今天能辦,絕不拖到明天”

  【最美基層干部】

  擔任村支書23年,患白血病20年,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疾病仍然死死糾纏著她。

  “我現在還不能走,答應父老鄉親的事還沒辦完呢!”錦州北鎮市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說,自從得了這個病,我就更懂得時間的珍貴,老百姓的事今天能辦,絕不拖到明天。

  王桂蘭得病20年沒有倒下,是因為心中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活下去,為百姓多辦事辦實事。

  干部有思路,群眾致富有出路

  1975年,高中畢業的王桂蘭與大學失之交臂,回到村裡當團委書記。1995年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的正二村村部坍塌,道路泥濘,還欠了37萬元外債。“37萬元,天大個窟窿,你能堵上嗎?”丈夫第一個反對,王桂蘭耐心地對丈夫說:“我從小在這裡長大,父親就是在貧困中死去的,我想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正二村土地貧瘠,十年九旱,出路在哪裡?干部有思路,群眾致富才有出路,王桂蘭先后下了三步棋——

  發展稅源型工業。從大連吸引來投資1000萬元,成立酒業有限公司,當年年產純糧型白酒500噸,安置100多人就業,上繳稅金100多萬元。之后又陸續啟動了正二村留守兒童之家和托老所,從北京引進一家測土施肥公司,建成標准化驢舍10棟。日前,年出欄優良種豬12萬頭的正二村優良種豬繁育基地又正式簽約。

  發展高效農業。扶持本村花生加工能人牛德春,從一個家庭小作坊發展壯大成遠近聞名的花生集散地,發展合作社社員500戶,輻射本鎮及周邊地區多個花生基地。扶持本村養殖能手鄭玉偉,建成養豬合作社,發展社員480戶,輻射臨近鄉鎮村屯120個。

  發展商貿產業。借助北阜公路、大高線從村中通過的優勢,大力發展建材、農資、飼料、餐飲、修理、美發等個體私營經濟。目前,全村個體工商戶達60戶,每年三產創收超過2500多萬元。60多戶村民在城裡買了樓房,300多戶買了汽車。

  現在,村裡不僅翻建了200平方米的村部,還建成了集留守兒童之家、托老所、干部培訓基地、村“兩委”辦公、便民服務、文體休閑六大功能於一體的大型便民服務中心。

  每一天都要用來為人民服務

  村子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可王桂蘭卻病倒了。1998年,也就是她擔任村支書的第三年,她被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這種病,需要做骨髓移植,至少需要30萬元。

  鄉親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要為王桂蘭捐款,但她堅決不同意:“我怎麼能欠鄉親們的錢?隻要藥物能控制,我就不做骨髓移植。”王桂蘭的想法感動了醫療專家,專門為她制定了保守治療方案,使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20年來,王桂蘭與死神抗爭,與時間賽跑,把全部心血傾注在了村民身上。在偉業養豬合作社社長鄭玉偉家,記者了解到夫妻倆致富的故事。

  2002年,夫妻倆出租了自家土地,到外地開了家小飯店。半年過去,生意一直沒有起色,他們就回到了家鄉。全家6口人,今后的生活如何起步?正當鄭玉偉夫妻倆發愁之際,王桂蘭主動借給他們錢養豬,並協調土地承包戶提前解除承包合同,為他家找地方蓋了簡易豬舍。“沒有王桂蘭書記幫助,我們家的發展哪有這麼快啊。”鄭玉偉深有感觸地說。

  65歲的村民宋孝一是退伍軍人,想開超市又怕賠錢,王桂蘭鼓勵他說:“想好了就干,你得拿出在部隊當兵的那股勁兒,給村裡人做個榜樣。”王桂蘭幫他辦執照、聯系貨源,一個40平方米的小商店如今辦成了320平方米的大超市。2013年王桂蘭當選全國“最美村官”,宋孝一代表村民到北京為王桂蘭頒獎,他特意買了一套新西服,“這個獎給她,當之無愧。”

  “開不了道,我這個村支書就不干了”

  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可王桂蘭家卻頻遭不幸。2007年初,52歲的丈夫被查出癌症,“都是我沒照顧好他。”王桂蘭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丈夫幾次說身體不舒服,她本來答應陪他一起去檢查,每次都是因為忙而耽擱,甚至答應給丈夫親手織件毛衣也沒有織完。在丈夫臨終前,王桂蘭握著丈夫的手說:“對別人的承諾,我都說話算話了。唯獨對你,我沒有兌現啊。”

  王桂蘭的親屬對她既敬佩又埋怨:敬佩她,是因為她帶病為群眾做事﹔埋怨她,是因為她一心為公、鐵面無私,有時候“六親不認”。

  正二村村中央一條主路是死胡同,把這條路打通,是村民多年的願望。通路就要扒房子、推大牆、涉及東西兩頭10戶村民,恰巧王桂蘭的母親、大伯家的菜園子和四叔家的門房都在村西頭。家人聽說王桂蘭要拆自己家的菜園子、門房,都很不理解。

  70多歲的大伯沖著她喊:“為啥總拿咱老王家開刀,這可是祖輩留下的院子啊。”母親則躲在一旁流眼淚。到后來,王桂蘭也來勁了:“開不了道,我這個村支書就不干了。”

  再后來,工程如期開工。回想親人的憤怒和眼淚,王桂蘭的內心也曾備受煎熬。拆遷后她病情發作被送進醫院,出院回村后不久,她的母親和婆婆一周時間內相繼離世。

  “有時想想很虧欠親人,但為了大家伙兒共同的事,就要舍小家、顧大家。人的一生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我要做天上的星,春來無語,秋去無聲,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將無愧無悔。”王桂蘭說。

  (記者 劉勇)

(責編:宋鶴立、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