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臣
2018年05月04日13:2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共產黨宣言》的精神就是本身所蘊涵的階級性、批判性和科學性,就是無數共產黨人在學習貫徹過程中所貫穿的革命理想和對共產主義的不懈追求
●學習研究《共產黨宣言》,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要進行制度設計和制度創新,特別要研究長期執政條件下黨政關系、黨法關系、黨群關系等
《共產黨宣言》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集中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建黨思想的精髓。它第一次向全世界說明了共產黨人的觀點、目的和意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在實踐上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我們黨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
《共產黨宣言》發表以后,武裝和培育了世界各國一代又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共產黨人。整整170年過去了,今天的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不管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共產黨宣言》中設想的自由人聯合體思想、綱領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但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共產黨宣言》在今天能保持這麼巨大的影響力,除了《共產黨宣言》本身的思想魅力和革命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從來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固化起來,“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正是由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不斷發展,無數共產黨人為實現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的不斷奮斗,才使《共產黨宣言》的精神永存。這一點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上尤其明顯,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
何為精神?對於一個人來說,精神是一種強烈的、穩定的、支配人的行動的核心意識或心理狀態。對於一個民族、國家和政黨來說,精神是其成員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映,因而是一個民族、國家和政黨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必須一代一代傳承和弘揚的文化精華。因此,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會失去凝聚力、戰斗力和生命力。《共產黨宣言》的精神就是《共產黨宣言》本身所蘊涵的階級性、批判性和科學性,就是無數共產黨人在學習貫徹《共產黨宣言》過程中所貫穿的革命理想和對共產主義的不懈追求。
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學習貫徹《共產黨宣言》實踐中所凝聚的精神有著豐富的內容,這主要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人是有著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他們堅持立黨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們堅持真理,實事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為真理而獻身﹔他們聯系群眾,依靠群眾,堅持群眾路線,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系﹔他們樂於吃苦,克己奉公,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們甘當人民公仆,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具有獻身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等等。這些都是共產黨人的正氣歌,是《共產黨宣言》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的具體體現。
發揚《共產黨宣言》精神,要保持政治定力,把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傳承下去。《共產黨宣言》中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兩個必然”的結論、對各種假社會主義的批判和建立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的設想,都是當代共產黨人所遵循的理論基礎。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關於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宗旨、綱領、指導思想、奮斗目標的論述,是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必須堅持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蘇共垮台、東歐劇變,社會主義的力量在世界上大為減弱。分析蘇聯黨的建設的失誤,一個突出的問題還是放棄了黨創建以來自身的優勢,而對於執政黨的特點又考慮不夠。從思想混亂演變到組織混亂,無疑是他們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堅持《共產黨宣言》的精神,堅持在《共產黨宣言》的旗幟下前進,保持政治定力,堅定理想信念、補好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園,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發揚《共產黨宣言》精神,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隻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在一起”三個字,道出了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作為一個政黨,中國共產黨不是資本主義社會裡由少數精英組成的選舉團隊,而是始終和廣大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在97年革命、建設和改革征途中,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困難、風險和挑戰,關鍵在於緊密地和最廣大人民聯系在一起,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擁護和支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發揚《共產黨宣言》精神,要推進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創新。應該承認,《共產黨宣言》是以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社會現實和工人運動為背景的,著重闡述的是為什麼建黨、建立什麼樣的黨的問題。歷史發展到今天,黨的建設所面臨的環境同馬克思恩格斯那個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學習研究《共產黨宣言》,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要進行制度設計和制度創新,特別要研究長期執政條件下黨政關系、黨法關系、黨群關系、黨內關系,等等。我們要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從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打鐵必須自身硬”這一庄嚴承諾,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以反腐倡廉為動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呈現出新的局面。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強調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堅持《共產黨宣言》確立的建黨原則,一定要從我們黨的建設面臨的實際出發,針對新形勢下黨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使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得以豐富和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中國化和構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的理論體系。
(作者系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