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黨建論壇
分享到:

《共產黨宣言》: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

張西立

2018年05月03日16:24    來源:成都日報

在博大精深、邏輯嚴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如果說以唯物史觀為核心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它的靈魂,以剩余價值學說為核心的政治經濟學是它的基礎,那麼以“自由人的聯合體”為核心的科學社會主義則是它的全部旨歸。而在馬克思主義所有著作中,第一次對於“自由人的聯合體”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進行馬克思主義闡發的無疑是《共產黨宣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發表於170年前的《共產黨宣言》可謂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真正是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

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園的理論基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23日中央政治局圍繞“《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進行的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共產黨宣言》揭示的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的理論基礎”。

《共產黨宣言》通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對現實生活中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生產日益社會化與物質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推動資本主義走向自身反面的深刻揭示,科學闡發了“兩個必然”的理論,即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從而宣示了自從十六世紀初托馬斯·莫爾發表《烏托邦》以來人類對於“社會主義”的理解和追求從此走向新紀元,也即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為科學。眾所周知,科學社會主義盡管以解放全人類為終極目標,但是它首先和根本上是“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自身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性,這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所寫的:“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哲學不消滅無產階級,就不能成為現實﹔無產階級不把哲學變成現實,就不能消滅自己。”共產黨人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具有無可比擬的組織紀律性,除了“無產階級”和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私利可言,能夠體現其科學世界觀、先進品格、政治立場、崇高理想、革命綱領和國際主義精神的不是其他什麼主義,而隻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的一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反復証明,是否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堅守“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判定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也是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的事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理論前提。這其實就是說,真正的共產黨人,不論條件如何變化、環境如何復雜、斗爭如何艱苦,都應秉持初心、恪守信念、砥礪前行。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而《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之作,在共產黨人的“真經”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學好馬克思主義這門“共產黨人的必修課”,體現在《共產黨宣言》上就是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

可以說,自從馬克思主義問世以來,世界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爭訟不已。那麼,究竟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以及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經典作家實際上早就給予了鮮明的回答,譬如,馬克思為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歧義,多次否認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則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甚至面對已經變化了的客觀形勢,經典作家對於過去的“結論”也會給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勇於面對現實,敢於修正錯誤,這在《共產黨宣言》中得到了鮮明體現。譬如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這些無不是在告誡世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真理,但是它與一切宗教教義和所謂“絕對真理”劃清了根本界限,從一開始就能以徹底的批判精神看待自身,能夠在認識與行動、理論與實踐的矛盾關系上取得科學的認識,即始終堅持物質第一、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這樣一種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者應有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在於它深刻揭示了跨越時空的真理性內容,更在於后世之人立足當下實踐不斷加以合乎邏輯的豐富、完善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不是自封的,歸根結底在於它的徹底唯物主義精神。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以往的一切哲學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能否真正按照自己的設想改變世界,並不取決於這個思想體系的“完美”和“自洽”,而是取決於這個思想觀念是否來之於生動的社會實踐而又准備回到社會實踐中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宣言》內在具有“斗爭、批判和革命精神”。這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徹底唯物主義態度的最新概括和表達。正是基於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素養”。

值此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以及《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的庄嚴歷史時刻,全黨同志務必牢固確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正在做的事情為立足點和著眼點,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著力提升自己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紅旗文摘雜志社總編輯)

(責編:高巍、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