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一輩子做黨的人——追記北京衛戍區某干休所離休干部周智夫

2018年04月26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輩子做黨的人

周智夫同志生前在干休所閱讀報紙。姜東軍攝/光明圖片

暮春時節,北京衛戍區某干休所,在一間再平凡不過的房間裡,《習近平論強軍興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黨員必讀》《新四軍歌曲》等書籍整齊地摞在床頭。

房間曾經的主人叫周智夫,是一名有著75年黨齡的老軍人,曾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因戰傷被評定為三等甲級傷殘軍人,1955年被授予解放獎章、獨立自由獎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2015年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享年94歲的周智夫一輩子一直在干一件事,就是始終不忘初心、對黨忠誠,以赤膽忠心踐行愛黨信黨跟黨走的錚錚誓言。

“隻要革命需要,我願意把生命獻給黨”

“他的右胸下部有個10厘米長的凹陷,是在戰場上留下的。”周智夫的妻子婁淑珍已96歲高齡,她是周老這一生最堅強的后盾,更是他一輩子投身革命的見証人。

1946年4月,周智夫擔任新四軍淮北七分區獨立四團二營四連黨支部書記,在安徽濠城外阻擊國民黨軍隊的戰斗中,被一顆子彈擊中左肩、貫通右肺,情況極其危急,生死懸於一線。

“他的戰友們用擔架抬著他突破封鎖線,在槍林彈雨裡輾轉7次進行治療,終於把他救了回來。”回憶起那段往事,婁淑珍如今還揪著一顆心。那次戰傷,周智夫右肺切除近三分之二,右側第六根肋骨被摘除。

“當年戰斗環境那麼惡劣,黨始終沒有丟下我,沒有黨就沒有我們這一家子。”每每想起這段經歷,周智夫總是眼角泛著淚光,甚至在彌留之際仍對兒孫們反復提起。

“他過去經常唱革命歌曲,特別打動人。”婁淑珍講著講著就唱了起來,唱著唱著,淚水就溢出了眼眶。

從連隊指導員到醫院副政委,周智夫當了一輩子政工干部。在他投身革命的75年,經歷10余次部隊整編、4次跨省調動、20多次崗位變換,常常家庭和工作剛安穩下來就需要搬家。“革命軍人四海為家,黨叫咱干啥就干啥”,每次調動,他總是二話不說帶著一家人背起行囊及時報到。家越搬越遠,環境越換越艱苦,任務越來越重,他的工作卻越干越出色。在周智夫的檔案中存放著他手寫的《歷史思想自傳》,裡面有這麼一行字力透紙背,“隻要革命需要,我願意把生命獻給黨”。

經歷過戰爭風雨考驗的周智夫,深知和平不易,他深深愛著這個自己為之浴血奮斗的國家。2016年8月的一天,在新聞裡看到周邊某個國家再次挑起事端,90多歲的周老緊緊握著上門巡診的衛生所所長張杰軍的雙手,憤慨地說:“如果國家需要,軍隊需要,我還想上戰場,你們年輕人要主動請戰。”

“雖然走不動了,但還想聽聽黨的聲音”

在周智夫房間的窗台上,整整齊齊放著他的放大鏡、助聽器和筆記本,“這是姥爺學習的‘三件寶’,每天都要用。”周智夫的外孫周洵說,周老最愛讀的就是黨報黨刊,每天按時聽廣播看新聞。

然而,晚年的周智夫因病吃了很多苦,胃下垂、冠心病、雙耳聽力下降,加上身患骨質疏鬆多年,甚至咳嗽一聲都可能導致骨折。但這些都未能阻擋他對學習的熱愛,一次小女兒周衛華看到父親躺在床上吃力地讀報紙,心疼又不解地問:“您都這麼大年紀了,身體又不好,還學個啥?”周智夫認真地回答:“不學習咋進步?人不能越老越糊涂。”

“我雖然走不動了,但還想聽聽黨的聲音。”一向節儉的周智夫自費1萬多元買了助聽器,單位組織的學習文件、政治教育、黨課輔導,他從沒落下過一次,每次都戴著助聽器豎著耳朵聽,生怕漏掉一個字。

在2016年5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集中學習后,周智夫的一次請假讓干休所政委姜東軍至今記憶猶新。那天課后,坐在第一排的周智夫沒有退場,姜東軍感到有些奇怪,便上前詢問情況。“姜政委,我的身體越來越差了。”周智夫佝僂著腰停頓了片刻,有些吃力地說,“我今天來向你請個假,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參加黨課教育了。”

在干休所,周智夫是有名的黨課積極分子。“周老常說過組織生活就像過日子一樣,每次都要認認真真過。”姜東軍深受觸動,“這樣一位老黨員的組織紀律觀念和精神境界讓我十分欽佩。”

即便請了假,周智夫也沒有放鬆學習。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向干休所要來輔導資料。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因多處骨折而臥病在床的周智夫讓家人把他抬到客廳,從頭到尾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那些天,他拿著放大鏡反復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

“自己苦點沒有啥,少給組織添麻煩”

“公家的便宜一點也不能佔。”在大兒子周華的印象中,無論是在職時還是離休后,父親都對自己嚴格要求,也總是這樣教導兒女們。

在親人和同事眼裡,周智夫干什麼工作都是組織第一、國家第一、單位第一。干休所衛生所原所長張成富是周智夫20多年的老朋友,他記憶中的周智夫向來是“自己苦點沒有啥,少給組織添麻煩”。

每當分配住房時,周智夫總是謙讓。20世紀80年代初,周智夫一家人與另一家人擠在一間小面積的兩居室裡,條件非常艱苦,幾次換房機會他都讓給了別人。1984年,周智夫等一批離休干部按計劃要搬進新干休所,由於配套設施不完善,很多人都不願意搬,但周智夫主動領取了房間的鑰匙,他說:“隻要能為組織分憂解難,我住哪都一樣。”

“父親常說,是黨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用這一生去報答。”坐在父親生前住的房間裡,二女兒周衛平一邊回憶一邊熟練地疊好父親那早已洗得發黃的軍裝。周智夫那一身軍裝,一穿就是30余載,兒女們想給他添置新的,他始終沒有同意。但就在人生即將踏上歸途的時候,勤儉了一輩子的周智夫卻一次性向黨組織交納了12萬元的黨費。病榻之上的周智夫帶著氧氣面罩、顫抖著雙手,接過組織派人送來的大額黨費收據后熱淚盈眶,“我要一輩子做黨的人”。

2018年3月28日,帶著對黨和國家的無限熱愛,周智夫永遠離開了我們。“不要留骨灰,讓他隨著煙霧空氣飛向祖國空中,再落入祖國大地,為發展農業再盡微薄能量。”這是周智夫最后的遺言。(記者 章文 通訊員 李大勇 張聖濤)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