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最美基層干部:“共同富裕之路,我們永不會變”

——記江蘇省無錫市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上)

記者  申  琳

2018年04月24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吳協恩(右三)正與華西村青年溝通交流。
  資料照片

  2003年,39歲的吳協恩全票當選華西村黨委書記,從此村民口中多了兩個詞:老書記、新書記。

  老書記吳仁寶,做了40多年華西村書記,將一個普通的江南小村建成聞名全國的“首富村”﹔新書記吳協恩,在農民、戰士、推銷員、廠長等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后,從父親吳仁寶肩上接過華西村的千斤重擔。

  老書記建設了一個“大”華西,新書記上任后開始琢磨:華西村不僅要“大”,更要“強”!抓轉型,發展從重“量”到重“質”﹔抓改革,追求共同富裕效率公平……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絕非徒有虛名。它不僅帶動了周邊十幾個村加入,更形成了一個大企業集團:八大公司、40多億固定資產、100多億元的年銷售收入。但吳協恩卻從“大”中看到了發展的隱憂:環境污染日漸嚴重,用工荒現象凸顯,土地成本大幅提高……“華西不能再一味擴大再生產了,必須加快產業轉型。”吳協恩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升級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服務業。

  鋼鐵是華西村傳統的支柱產業,2004年起,華西村陸續關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其中包括年產值近2億元的化工廠,年銷售收入7億多元的線材廠﹔同時關掉的還有2家熱電廠,每年減少原煤消耗21萬噸。通過關停,華西村鋼鐵去產能130萬噸,相當於原有產能的1/3。

  “寧做小池裡的大魚,不做大池裡的小魚。華西村的傳統產業轉型,要通過技術改造生產差異化、特色化產品。”吳協恩介紹說,2013年以來,華西村用於冶金、化纖、棉紡、海運、海工等企業的技改資金,累計已達17.9億元。

  通過發展金融投資、倉儲物流、農產品批發市場及礦產資源等一批新興產業,換來了華西村穩步發展。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5年間,華西村可用資金比上個五年增加近19%,上繳稅費增加46%。2017年,華西村納稅13.56億,村民人均純收入達9.05萬元。

  集體經濟如何提升效率、實現公平?這是吳協恩近年一直思考的問題。2017年,華西村集中推行用人、制度和股份三個領域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不論本村村民還是外來職工,都要實現規范競聘、同工同酬,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集體經濟不是吃‘大鍋飯’,是靠本事吃飯。”吳協恩說,要通過改革,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永葆集體經濟的活力。

  當年老書記吳仁寶從華西村人多地少的實際出發,選擇走集體經濟之路﹔如今華西村集體佔股75%、村民個人佔股近25%。“華西村幾十年所走的道路,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壯大集體經濟、共同富裕之路,我們永不會變。”吳協恩說,改革,是為了華西更持續、更健康、更長久的發展。

  去年底,面向全體村民和企業員工的民主測評結果顯示,華西村的公司管理層、村委班子、企業黨支部書記等平均分都在96分以上,對企業班子的平均滿意度更是達到了99.4%。

  “華西的一池水更活了,裡面的氧氣更足了。”吳協恩說,華西村人員流通的市場化,促進的是崗位分工精細化,達到的是工作效率最大化。華西村正努力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積極謀劃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努力把華西打造成一個既有都市品質,又不失農村特色的“農村都市”,最終實現“百年企業、百年村庄”的目標。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4日 06 版)

(責編:宋鶴立、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