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峰
2018年04月16日08:59 來源:《求是》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務,對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也是確保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重要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要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就必須從組織機構上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制度優勢,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黨和國家機關全面正確履行職責的各領域和各環節,從機構職能上解決好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長期執政的體制機制問題,從制度上保証黨的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當前,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科學,保障黨的全面領導和長期執政的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這種狀況迫切要求我們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保証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健全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但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履職能力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是: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體制和機構進行調整完善,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更好地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確保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作為上層建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基礎變化而不斷改進和完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關鍵是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必須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當前黨和國家的一些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整體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戰略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為此,我們必須按照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下決心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不斷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
(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