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雲娜
2018年04月14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
30余家企業的廠房裡,工業生產如火如荼﹔12米寬的村道上,運貨車輛川流不息﹔村民當上“產業工人”,人均純收入3.1萬元﹔山坡丘陵披上綠衣,農民公園初具雛形……如今的湖南省醴陵市孫家灣鎮孫家灣村,產業興旺,環境宜居,村民富裕。
10多年前,3個村合並而來的孫家灣村還是個省級貧困村。領著鄉親們把貧困村變富裕村的是全國勞動模范、孫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葉志鋼(見圖,資料照片)。
上世紀90年代末,葉志鋼已是百萬富翁。有人問,你不當這個支書,恐怕早就是千萬富翁了,后悔嗎?他淡然一笑:“一人富是小富,大家富才真富!”
不再當老板,當個好支書
57歲的葉志鋼,曾被株洲市政府授予“鄉鎮企業明星廠長”稱號。村民們人均年收入才幾百塊錢時,他就成了全市第一批“百萬戶”。“群眾都盼著我帶領大家一起干。”葉志鋼回憶,2001年,恰逢家鄉唐閣坊村換屆,父老鄉親紛紛找上門來做他的思想工作。
“當這個書記,談何容易?”妻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唐閣坊村是出了名的貧窮村,人心渙散﹔全村沒有一條水泥路﹔村上欠賬5萬多元﹔當上村干部,自家的企業肯定顧不上……事業蒸蒸日上的葉志鋼犯了難。
猶豫不決時,葉志鋼挨了父親一頓罵,“老百姓都指望跟著你過上好日子,你能不管不顧?”父親葉洪謀是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葉洪謀深知,村裡的人都“窮怕了”,想脫貧卻找不到出路,“為了鄉親們都能過上好日子,你無論如何應該挑起這個擔子!”
父親的話醍醐灌頂,葉志鋼骨子裡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對家鄉的感情,點燃了他回村干事創業的激情和願望。他徹底放下包袱,決定不當“葉老板”,當好“葉支書”,“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一定要為了鄉親們拼一拼!”
修好致富路,引來金鳳凰
“要想富,先修路。”葉志鋼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村民動員大會,向村民們講述打開對外通道的想法。
當葉志鋼提出要修一條12米寬的砂石路時,馬上有人犯嘀咕,“哪有那麼多車?修這麼寬的路純粹是浪費錢!”
“將來車多了走不通,再去擴建,豈不要花更多錢!”一番道理講下來,村民們再也沒有不同意見。葉志鋼當場表態,捐出20萬元來修路,全村280戶紛紛響應,又湊齊了9萬多元。2002年,唐閣坊村的第一條“致富路”正式開工,一條路把人心聚攏起來。
“沒有產業支撐,致富就是空談。”葉志鋼大膽提出了“工業興村、產業致富”思路,廣泛動員村裡黨員、干部招商引資。
當時,一位投資商打算建設陶瓷酒瓶廠,投資高達3000多萬元,許多地方都在爭搶。葉志鋼了解到之后,迅速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開會,拿出修路、通電等規劃,一次次登門拜訪,終於成功引進了第一家企業——銀和瓷業。
“我們有最優的地價、保姆式的服務、滿滿的誠意,這是別的地方沒法比的。”葉志鋼辦過企業,了解企業需求。那段時間,他經常幫著企業去市裡跑部門、辦手續。
2004年,企業投產,安置就業人口800多人,平均月工資達到了1000到1200元。“以前種田隻夠糊口,企業進來了,一家人都有事做,荷包馬上鼓起來了!”村民劉樹武心裡美滋滋的。
干群一條心,黃土變黃金
眼看著村民日子好起來,新的挑戰又來了。2005年,唐閣坊和孫家灣、金星三村合並,組建了新的孫家灣村。合並過來的兩個村,比過去的唐閣坊村還窮,葉志鋼再次被“推上台”,當選黨總支書記。
“當支書,不怕亂攤子,就怕亂班子。”葉志鋼帶著干部挨家挨戶走訪:白天忙就晚上去,老百姓干農活就到田裡去,在外務工的就逢年過節去。村裡的干部群眾越走越近。
全新的孫家灣村,繼續推行“工業興村、產業致富”理念。2006年,有家企業經營不善,老板拖欠工資300多萬元后“跑路”,300多名工人哄搶設備,眼看就要出大事。“這個事處理不好,還談什麼招商引資?”葉志鋼橫下心,接手爛攤子,向工人保証,一個禮拜之內兌現工資。他貸款93萬元,又通過對企業破產拍賣,給工人發了工資。
葉志鋼的責任和擔當,贏得了人心,也堅定了企業家的信心。“如今村裡大大小小的企業共有30余家,提供的就業崗位有4000多個,不僅滿足了本村人就業,還有許多隔壁村的村民來打工。”葉志鋼說。
“不僅要看經濟效益,還要守住生態底線。”“工業興村”之后,葉志鋼提出“反哺民生”的口號,孫家灣村變得越來越秀美,被評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村裡的農民公園即將竣工,按照葉志鋼的規劃,將來還要建成養老中心、幼兒園,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4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