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11: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喬亞軍(右)在農貿市場了解雞蛋和土雞的行情。 記者 蔡正奮 攝
4月2日,是豐都縣三建鄉的趕場天,這裡的農貿市場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喬書記,我家有一頭大肥豬,已經有300來斤,你看啥時候也幫我賣了吧。”廖家壩社區村民廖長義一看到社區“第一書記”喬亞軍,就趕緊過去打招呼。
三建鄉是我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去年9月,喬亞軍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到三建鄉廖家壩社區走馬上任“第一書記”,成了群眾脫貧的帶頭人。
“廖家壩社區的面積很大,我們現在站的地方,還有那邊那座山,全都是這個社區的范圍,開車走一圈下來要三個多小時,還有一些地方連車都去不了。”當日,喬亞軍指著遠處的一座山峰對重慶日報記者說。
喬亞軍說,去年他來到廖家壩社區后,發現這裡並不是想象中的“窮山惡水”,而是由於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很多農產品都沒有為農民帶來經濟效益,“譬如農戶家的土雞、土雞蛋、糧食豬等都是綠色食品,在城裡很受歡迎,但是當地農民沒有銷售渠道,導致好東西賣不出去、賣不上價。”
針對這個情況,喬亞軍試著當一回“媒婆”,為這裡的綠色食品找“婆家”。他把當地的土雞蛋發到朋友圈后,沒想到馬上受到朋友、同事的歡迎,紛紛留言請他幫忙代購。
有了“訂單”,喬亞軍做起了“代購”,每天趁工作之余走鄉串戶收雞蛋。起初村民並不理解,覺得這個城裡來的干部不過是圖一時新鮮,“代購”做不長久的。直到一段時間過后,村民們看到喬書記為他們的農產品賣出了好價錢,大家才信服了。
喬亞軍還專門建了一個“扶助三建”的微信群,讓自己的親朋好友在群裡下單,他再聯系農戶收購。后來一傳十、十傳百,通過這個微信群來購買土雞蛋的客戶也越來越多。
隨著農產品銷量越來越大,單靠一兩個人的力量顯然難以為繼。於是,喬亞軍和扶貧工作隊的同事、村裡的干部一起動手,引導當地村民成立了三建鄉土特產公司,由有汽車、懂行情的村民廖長義負責公司的運行。
廖長義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公司的收購價比雞蛋販子的要高,並且是現錢,所以村民們都願意賣。”一來二去,村民家裡有了需要出售的土特產,都會主動聯系他們。現在,公司每周要代銷的土雞蛋達到四五百斤。
渠道暢通之后,喬亞軍和同事們又開始嘗試銷售雞、鴨、豬等活物,還聯系三建鄉的對口幫扶單位重慶市人大機關食堂,長期為食堂供貨。“現在有了長期穩定的銷售渠道,三建鄉的土特產不愁‘飛’不出這山窩窩!”廖長義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