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8日09:00 來源:湖北日報
武昌區“兩新”組織的員工在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病房裡的臨時黨支部。
黨員義診崗為老人咨詢診療。
3月26日,走進武漢中光連接器有限公司辦公樓,黨員活動中心、黨員談心室的門牌格外顯眼,近400平方米空間是公司黨支部的“紅色陣地”。這家公司黨支部成立於1993年,公司多次搬家,黨支部的“陣地”一次比一次大。20多年來,這家非公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
近幾年,武漢星達防火門、湖北航天信息、武漢陽光醫療養護、楚商大廈等一大批“兩新”(新經濟、新社會)組織及樓宇,紛紛開啟黨建之旅。
武漢市武昌區“兩新”組織黨建現象引人關注。2017年,該區共發展非公企業黨員75名、社會組織黨員53名,佔發展黨員總名額比例超過四成。不僅如此,該區還積極推動“兩新”組織黨建擴面提質,全區納入黨建工作台賬的902家非公企業中已有898家成立黨組織,覆蓋率達99.6%,274家社會組織中270家成立黨組織,覆蓋率98.5%。
設專崗、招專人,把黨建融入到業務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讓基層黨組織強起來、實起來,武昌區“兩新”組織涌動黨建潮,意義深遠。
規范制度
凝聚“兩新”組織黨建合力
“兩新”組織規模大小不一,經營情況各異,管理模式也不一樣,受多種因素影響,黨組織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為保障“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順利推進,抓實黨建工作制度建設是首選。
武昌區緊緊圍繞非公黨建工作“六有”要求,即有規范的活動場所(黨員活動室、宣傳陣地、文體活動場地)、有完善的工作制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工作運行制度)、有堅強的領導班子、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有鮮明的活動載體、有穩定的工作經費,通過制定“三會一課”制度、黨建工作專項經費使用管理制度、發展黨員工作制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黨務工作者工作制度等,規范“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開展。
在楚商大廈25樓,一個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中心,是楚商大廈樓宇綜合黨委的公共陣地。在這裡,可以組織“三會一課”教育學習,引導黨員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發揮黨員先進性作用,把黨員教育與企業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同時,發揮黨組織作用,開展服務樓宇企業、服務黨員、服務職工和服務社會“四個服務”。
去年6月,武昌區召開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推進會。印發《武昌區關於開展“兩新”組織黨建“擴面提質行動”的通知》《在強化紅色引領中推進商務樓宇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開展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百日鞏固行動”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動員部署,凝聚“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合力,進一步提高“兩新”組織黨建標准化水平。
嚴格規范基層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對“兩新”組織的黨組織規范化運行開展專項指導督查,推動黨組織規范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等黨內基本制度,強化“兩新”組織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思想入黨”的首要標准,嚴把新黨員發展關口,嚴肅處理不合格黨員。武昌區各級黨委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提上日程,對“兩新”組織黨建與業務工作同步檢查指導、評議考核。督導相關職能部門“管行業就要管黨建”,發揮監管審批平台作用。同時進行屬地化黨組織組建和管理,形成“兩新”組織黨建統一管理、部門共抓、街道屬地管理的模式。
抓實黨員登記,建立區級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系。武昌區先后對已登記的社會組織黨員進行2次摸底排查,摸清每個全職或兼職工作人員的黨員身份及組織關系情況,形成一人一檔。針對社會組織中黨員年輕化、分散化,有工作減壓、豐富生活、釋放自我的需求,武昌區社會組織黨員活動中心成立。去年以來,該中心組織社會組織中的流動黨員,開展系列學習活動、主題當日活動,打造名副其實的社會組織“黨員之家”。
緊盯重點區域,推進新興領域黨建,在園區、商務樓宇、商業街區等非公企業集聚區開展黨組織組建工作。武昌經濟開發區率先實現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同步設立園區綜合黨委,建立黨建工作指導站,配備黨建工作力量。對於眾創空間等黨建工作薄弱領域,武昌區持續攻堅,在楊園科技創業園、5.5創意產業園等孵化器紛紛成立聯合黨支部,黨員創業者入駐可享受一定優惠。
活力迸發
非公黨建“送來”新機遇
“兩新”組織黨建,不光寫在紙上、挂在牆上、說在嘴上。真抓實干起來,黨建也是一種無形的生產力。
在位於武昌區中南路街武珞路的新時代商務中心,因黨建結緣、促成企業合作已不止一次。
“大樓的健身房、舞蹈室、食堂都能共享,挺好!”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年輕黨員李明說,公司所在的新時代商務中心寫字樓,自樓宇綜合黨委成立后,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
黨建引領樓宇管理,給這棟辦公樓增添不少色彩。中建三局、生命人壽保險等94家企業入駐該樓宇,最初,因各企業黨建工作相對獨立,較為封閉,有些企業的黨員甚至處於“漂游”狀態。2014年,中南路街黨工委結合實際,協調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隸屬關系的黨組織及分散的黨員,挂牌成立新時代商務中心樓宇綜合黨委,共有黨員920人。
此后,樓宇綜合黨委通過組織聯合主題黨日活動,交流黨建工作經驗,舉辦爬樓比賽、聯誼晚會等特色活動,讓黨員之間、黨員與黨組織間的聯系不斷增強。“同在一個黨委,更加信任,合作水到渠成。”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黨群部副主任孔令國說,經常參加黨組織活動,與樓宇黨委成員企業盈科律所相互了解熟悉,雙方一拍即合,2016年,該院聘請盈科律所擔任法律顧問。此舉在樓宇企業間傳為佳話,效仿者不在少數。
據介紹,新時代商務中心樓宇企業去年實現稅收2.78億元。在武昌區委組織部長胡太榮看來,越是經濟活躍的地方,越應是黨建最有力的地方,樓宇黨建的范疇正向樓宇經濟延伸,企業合作之門越來越寬敞。
思路轉變,“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開辟新天地。黨建助推企業發展,企業發展支撐黨建,二者相輔相成,為新時代的非公黨建增添活力。
武昌區糧道街黨工委提出,把基層黨組織活動與“兩新”組織經營管理緊密結合,將黨建工作有效融入企業運營管理各個環節。泛悅匯·曇華林商業管理中心從打造品質服務出發,通過“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覆蓋,帶動商戶提升經營能力。每周店長例會上,堅持學習紅色物業知識,提升商戶服務水平和品質。在商業服務上,該中心也做到事無巨細,隻要是商戶反映的問題,5分鐘內必須快速回應,一般性問題要求15分鐘給出解決方案,重大問題要求24小時拿出解決方案。
在紫陽街起義門社區,面積超1000平方米的“紅色驛站”設置有6大功能,即“兩新”黨組織“加油站”、服務人才“溫馨站”、黨建工作“孵化站”、紅色文化“宣傳站”、就業技能“培訓站”和放鬆身心“健康站”,近30個“兩新”組織的黨員、黨務工作者開展學習、培訓及交流活動100余場次。邀請專家對黨建、人力資源、企業發展等方面的相關政策進行解讀,提高“兩新”組織黨員和流動黨員黨性素養。“紅色驛站”建成當天,醉江月黨總支即與“紅色驛站”簽訂共建共享協議,發揮企業特長,積極動員企業中的黨員廚師、烘焙師免費為“紅色驛站”提供培訓服務,深受歡迎。
持續拓展
“兩新”組織黨建加速覆蓋
創新形式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兩新”組織落地生根,增強黨組織對企業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的影響力,武昌區在積極探索。
摸底排查,提升“兩新”組織黨建覆蓋率。武昌區聯合工商質監、民政、司法、衛計及教育等行業監管部門,對轄區內登記在冊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進行全面摸底排查。按照省委組織部和武漢市委組織部規定的摸排口徑一一篩選,建立“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基礎台賬,並動態維護,做到“六個清楚”,即經營運行情況清、職工隊伍情況清、黨員隊伍情況清、黨組織情況清、出資人或負責人情況清、未建黨組織原因清。
目前,武昌區已經將902家非公企業、274個社會組織納入“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基礎台賬,結合非公經濟人士綜合評價、年檢審批等不斷充實台賬,力求准確完整。要求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需單獨建立黨組織﹔黨員不足3名的,採取聯建、共建、挂靠組建、派駐幫建、龍頭帶建等方式組建聯合黨組織。通過教育引導流動黨員亮身份、向“兩新”組織傾斜發展黨員指標等措施,為“兩新”組織組建黨組織創造條件。
為有利於黨組織開展活動和發揮作用,武昌區優化“兩新”組織黨建,整改民辦學校聯合支部過於龐大問題,引導民辦學校單獨組建黨組織28個、聯合黨支部12個,覆蓋率100%。與此同時,武昌多個領域“兩新”組織黨建覆蓋率有顯著提升,均超過95%,實現規上企業、律師事務所、民辦醫院、民辦學校等重點對象黨組織的全覆蓋。
通過“黨建聯盟”,打造“兩新”組織黨建孵化器。武昌區將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結對,按“行業相近、地域相鄰、便於管理”原則把100余所民辦學校組建成10個“黨建聯盟”,通過互幫互學、互督互查,提高黨建工作水平,推動民辦學校黨建與公辦學校黨建共同進步。“黨建聯盟”設立若干服務崗位,做到人人有崗位,個個能服務,共同管理聯盟事務、推動聯盟發展。並將“黨建聯盟”建設納入公辦學校黨建年度績效考核和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內容,納入民辦學校年審必查項目。在“黨建聯盟”平台上,通過2+1模式(公辦學校黨組織和黨支部書記+民辦學校),形成“大黨建”格局,發揮民辦學校黨建“孵化器”作用。
此外,武昌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黨支部探索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形成黨建引領、雙組織孵化(社會組織孵化、社會組織黨支部孵化)新格局,不斷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去年,引導武昌黃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武昌區生命陽光公益救援中心等27家社會組織單獨或聯合成立黨組織。這些社會組織黨組織,在參與社會服務、公益活動中,主動亮身份,積極發揮著模范帶頭作用。(記者吳純新 通訊員楊菁)
相關專題 |
· 黨建動態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