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王曉東:堅定不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 王曉東

2018年03月26日09:0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堅定不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品格,是黨的十九大確立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堅定不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責任、政治能力,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驗。

始終打牢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

人民至上是我們黨執政施政的核心理念。習近平總書記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懷,貫穿於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體現於執政為民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為全黨作出了表率。我們要自覺對標看齊,深培厚植對人民的真摯情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最徹底的人民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無論是干革命、抓建設,還是搞改革、求發展,盡管所處歷史時期不同、面對歷史任務不同,但以人民為中心是一以貫之的,為人民謀幸福是黨始終不渝的初心,是黨的全部工作的指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體現了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再深化、實踐再拓展,彰顯了我們黨強烈的人民意識和高度的使命自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重大發展,是我們黨關於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動力源泉,鮮明體現了執政理念與發展規律的高度統一,充分表明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和運用達到新高度,是開辟新時代發展新境界必須牢牢把握的價值遵循和行動指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勝法寶。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才能成就歷史偉業。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動人民,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取向,也充分印証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踐偉力。進入新時代,面對新任務,奪取新勝利,仍然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謀發展抓發展,把實現偉大夢想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激發13億多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礡力量。

全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要求

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辯証的觀點,統籌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系。

堅持人民中心與經濟中心、質量效益中心相統一。三個中心緊密關聯、不可偏廢、不能割裂,高度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以人民為中心,明確回答了“為誰發展”的問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明確回答了“為何發展”的問題﹔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明確回答了“怎樣發展”的問題。脫離人民中心談經濟中心,經濟發展就缺乏價值引領,容易偏離方向﹔脫離經濟中心談人民中心,人民福祉就缺少物質基礎,成為空中樓閣﹔脫離質量效益中心,沒有高質量發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難以為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會落空。經濟中心和質量效益中心解決的是發展的路徑問題,而人民中心解決的是發展的目的問題,更具有根本性、決定性意義。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自覺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發展全過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把牢高質量發展這個要求不偏離,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堅持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要看到,增進民生福祉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抓發展就要抓民生。必須始終將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夯實民生發展的物質條件。沒有經濟發展,民生發展就無從實現、無力而為。同時,民生需求蘊藏著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發展的腳步必須踏准人民的需求。當前消費和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力,折射出民生對經濟的巨大拉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善於從民生需求中發掘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撐點,提升發展的活力和韌勁。我們既要堅持民生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也要守住發展這個基礎和前提,使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有效對接、互促互進、相得益彰。

堅持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空口許諾、不超越階段,使改善民生的工作具有可持續性。一方面,要盡力而為。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緊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把惠民利民的實事做實、好事辦好。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不好高騖遠、寅吃卯糧,充分考慮可能性、可行性、可持續性,決不開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決不作嘩眾取寵的信口承諾,堅決防止高福利陷阱。堅持從實際出發,將人民收入提高建立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將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

堅持人人盡責與人人享有相統一。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當前,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然面臨收入差距較大、社會矛盾增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等問題,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同時要看到,人民是發展的主體,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民的事業,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主體作用,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帶領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著力增進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重大的認識問題,也是重大的實踐問題。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變成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落實為人民持續提升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守住底線民生。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堅持民生財政取向,財政支出主要用於民生事業,用心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人民后顧之憂、心頭之患。發揮好社會政策托底保障作用,織密織牢城鄉低保、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民生網底,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標准逐年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我們要堅決扛起政治責任,突出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以硬舉措啃“硬骨頭”,打贏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確保我省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著力構建幸福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充滿新期待。我們要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物質、文化、生態產品,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黨的十九大把“美麗”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涵。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把創造優美生態環境作為最大民生實事辦好,用三年時間全力推進“廁所革命”、宜林荒山全綠化、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四項重大生態工程。沒有文化小康,不算真正小康。文化小康是我省全面小康的薄弱環節,我們要用好用活荊楚文化資源,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著力推進公平民生。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我國發展由富起來進入強起來階段,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並不比不發展時少,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更高。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既是政府職能使然,也是政府職責所在。我們要把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貫穿民生工作,保障人民群眾平等享有各項權利。加強民主法治建設,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持續深入解決城鄉、區域、群體不平衡問題,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用權、依法履職,按程序決策、按規矩辦事,使政府所有工作都體現人民意願、符合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監督,凡是有損人民利益的事堅決不干,凡是有利人民福祉的事堅決辦好。

(責編:黃瑾、閆妍)
相關專題
· 省部干部談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