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進行時——中央和國家機關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論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及其現實價值

2018年03月16日09: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馬克思高度重視合作社問題。1844年英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合作經濟組織---羅虛戴爾消費合作社,為此,馬克思對西歐各地出現的合作社進行了認真分析,集中研究了生產合作社並在此基礎上批判地吸收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合作經濟思想。馬克思的合作經濟思想是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起點,以消滅資本主義、建設共產主義為目標,具有鮮明的政治價值取向,認為對合作運動這些偉大的社會試驗的意義不論給予多麼高的估價都是不算過分的。認真研究總結馬克思的合作經濟思想,對於發展我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繼承了以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關於合作社是改造資本主義制度社會工具的思想,又吸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合作社運動實踐中合理部分,提出了合作社是為實現共產主義目標服務的勞動組織,其外延從工業領域的工人合作社逐步拓展到了農業合作社。

(一)合作社的發展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

馬克思依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原理,提出合作社是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社會化大生產為前提,“沒有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產生出的工廠制度,合作工廠就不可能發展起來﹔同樣,沒有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產生的信用制度,合作工廠也不可能發展起來”。但同時,馬克思也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合作生產雖然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但是,不可能擺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影響,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合作社即小農協作社,雖能起非常進步的資產階級的作用,但隻能削弱這個趨勢,而不能消滅這個趨勢﹔同時,不應當忘記,這種合作社對富裕農民的好處很多,對貧苦群眾的好處則很少,幾乎沒有,而且協作社本身也會成為雇佣勞動的剝削者。”

馬克思提出,生產資料的全社會所有制在先,而合作社的共同生產與佔有在后,應將產生於資本主義中的生產合作社作為向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按照共同的計劃調節全國生產,從而控制全國生產”。恩格斯更加鮮明地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我們應該支持合作生產的發展﹔在未來新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中,必須首先實行土地公有制,由合作社進行具體的土地經營﹔在向未來新社會的第二階段即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合作生產具有重要的過渡性。“但事情必須這樣來處理,使社會(即首先是國家)保持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這樣合作社的特殊利益就不可能壓過全社會的整個利益”。在農業領域“正像巴黎公社要求工人按合作方式經營被工廠主關閉的工廠那樣,應該將土地交給合作社,否則土地就會按照資本主義方式去經營”。因此,合作社的發展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的一個本質特征。

(二)發展合作社應堅持無產階級領導

馬克思認為,合作社一定要由無產階級來領導,合作社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的前提是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在資本主義大環境下,“不管合作勞動在原則上多麼優越,在實際上多麼有利,隻要它仍然限於個別工人的偶然努力的狹隘范圍,就始終既不能阻止壟斷勢力按照幾何級數增長,也不能解放群眾,甚至不能顯著地減輕他們的貧困的重擔。”並且,資本主義政府隻會破壞國有土地上建立合作社的想法,政府實行這類措施僅僅是為了斷送它們,“任何一個容克的或資產階級的政府都不會實行的”,合作社在資本主義環境下就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島,很難形成氣候。馬克思提出,“要解放勞動群眾,合作勞動必須在全國范圍內發展,因而也必須依靠全國的財力。但是土地巨頭和資本巨頭總是要利用他們的政治特權來維護和永久保持他們的經濟壟斷的”,所以,“必須進行全面的社會變革,社會制度基礎的變革。而這種變革隻有把社會的有組織的力量即國家政權從資本家和大地主手中轉移到生產者本人的手中才能實現。”因此,隻有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才能發展出最為合理的合作社。

沒有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政治革命,合作社就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推廣,從而不可能實現整個社會制度的變革,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合作經濟思想與資本主義改良家合作制思想的分水嶺。后者認為,革命隻會產生仇恨和報復,他們轉而求助於宣傳和典型示范從而使資本主義失去自己的基礎而趨於滅亡。

(三)合作社是無產階級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橋梁

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隻有通過階級斗爭,才能奪取政權,而合作制度是推翻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重要社會力量,是實現資本主義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過渡的有效組織形式。社會主義是合作運動的最終目標,合作社僅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的手段或准備階段。

馬克思在《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寫道,“合作運動是改造以階級對抗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的各種力量之一,這個運動的重大功績在於,它用事實証明了那種專制的、產生赤貧現象的、使勞動附屬於資本的現代制度將被共和的、帶來繁榮的、自由平等的生產者聯合的制度所代替的可能性。”合作工廠是無產階級“在舊形式內對舊形式打開的第一個缺口”。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一文中指出,如果合作社“去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結束無時不在的無政府狀態和周期性的動蕩這樣一些資本主義生產難以逃脫的劫難,那麼……這不是共產主義,‘可能的’共產主義,又是什麼呢?”恩格斯也提出,將合作社組成一個大的聯社“這種組織工作歸根到底必然要導致共產主義”,在給奧·倍倍爾的一封信中(1886)特別指出“至於在向完全的共產主義經濟過渡時,我們必須大規模地採用合作生產作為中間環節,這一點馬克思和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合作社不僅是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橋梁,還能夠加速社會主義進程。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早期認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逐步完成以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但在找到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后,他們的觀點在細節上有了變化,認為“可以很快地實現公有化”。

可以認為,馬克思主義合作經濟思想以解放全人類、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為使命,在他們合作經濟思想框架下的合作社的生產方式是最合乎人性的,也是最有利於人類發展的。

(四)合作社堅持農民為主體,自願互利和按勞分配等原則

馬克思在總結法國革命和巴黎公社崩潰等革命經驗教訓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個由無產階級和農民聯盟進行革命的戰略計劃,提出通過“農民戰爭來支持無產階級革命”。在社會主義運動中,隻有在經濟上通過合作制,把農民吸引到社會主義運動中來,才能使其成為無產階級的同盟者。把農民組織起來必須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恩格斯認為,小農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對小農土地的剝奪,就等於把同盟軍趕到敵人的陣營去。他還指出:“當我們掌握國家政權的時候,我們決不會考慮用暴力去剝奪小農(不論有無報償,都是一樣)。”或“以自己的干預”來促使本來必然滅亡的小農土地所有制加速滅亡,因為違反小農的意志,任何持久的變革都是不可能的﹔“而是通過示范和為此提供社會幫助”,充分顯示其優越性,“使農民明白地看到,這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這是他們唯一得救的途徑”,從而自願地實行合作生產,聯合勞動。

對於合作社的分配原則,馬克思、恩格斯並不反對合作社在其發展的特定階段,可以有限制地保留一定的股息分紅,但他們認為,“讓股東得到少量的利息隻應當是臨時性的措施,為了避免使合作社蛻化為通常的資產階級的股份公司,每個企業的工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股東,都應當從收入中得到同樣的份額”。恩格斯還肯定了丹麥社會黨人在實行合作社生產和佔有的合作社內所實行的收入分配辦法,即“按入股土地、預付資金和所出勞力的比例分配收入。”

二、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在中國的發展與應用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天起,就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合作經濟思想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和發展,並且積極開展合作運動,形成了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合作經濟思想和新時代習近平合作經濟思想,極大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實踐也証明,發展著的、不斷中國化的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合作經濟思想與實踐探索

毛澤東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合作經濟思想,並將這一思想用於實踐。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為了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提出要通過組織各種合作社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明確農民辦合作社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福祉,並提出“堅決執行民辦政策,政府不干涉”等發展合作社相關原則。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還將當時解放區的合作社分為互助組、綜合性合作社、運輸合作社以及手工業合作社四種形式。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土地改革的完成,毛澤東結合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著手促進農村合作社發展,提出了農業生產互助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合作社、再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等不同發展階段﹔他還特別強調建立農業合作社的目的是發展生產力,為向社會主義轉變提供必要的條件。為了發展農業合作社,毛澤東在《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中提出了農業合作化應當同時開展變革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革命和改變農業落后的技術革命,並且必須貫徹“自願互利”的原則,既要發揮農民互助合作的積極性,又要保護農民發展個體經濟的積極性。

在毛澤東農業合作化思想的指引下,黨中央提出要堅持自願互利、典型示范、國家幫助、逐步過渡的原則,准備用15年或更多一點的時間來實現農業合作化。但在1955年夏季以后,受“左”的思想影響,農業合作化的步驟突然加快,在全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冬,全國已有96.3%的農民成了合作社的社員,其中高級社社員佔87.8%。由於機械搬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個別結論和蘇聯農業集體化的做法,偏離了中國的實踐,在政府強大外力作用下,產生了虛假的社員自願,否定社員的主體地位,脫離了合作經濟互助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則,制約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最終退回到“三級所有,隊為基礎”。

(二)鄧小平對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的新探索

改革開放前,我國面臨著農產品供給嚴重短缺、農村經濟緩慢發展和停滯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一現狀,鄧小平指出,現階段最迫切的就是採取那種能夠立刻提高農民經濟生產力的辦法。在鄧小平看來,農村改革最主要的是變革不合理的生產關系和組織形式,使生產關系和組織形式同生產力相適應。為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不能用一種不變的模式,而是“看用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就採用哪種形式”。正是由於鄧小平的熱情支持與充分肯定,廣大農民創造出的以家庭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經營方式,成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

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如何推進農業的組織化,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第二個飛躍指的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重建農業合作的一個重要步驟。在鄧小平關於我國農業發展“兩個飛躍”思想的指導下,我國農村所有制結構初步實現了從單一公有制向多元化所有制結構的轉變,各種新型專業合作社開始涌現,並且成為了農村統一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

(三)習近平新時代合作經濟思想

習近平結合中國國情,對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進一步繼承和創新。習近平高度重視我國合作經濟發展,將其作為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早在2001年其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建設研究》中提出,包括合作社在內的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市場經濟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中的一個重要層次”,“要走組織化的農村市場化發展路子”。在2016年黑龍江調研時,習近平強調,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有助於農業現代化路子走得穩、步子邁得開。在諸多關於合作社的論述中,習近平把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部分,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強調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2016年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

在關於如何發展合作社這一問題上,習近平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創造性地提出打造“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在浙江工作期間他就強調要發展農民的橫向與縱向聯合,並提出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體系。供銷合作社是中國特色合作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就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要始終奔著為農服務去,始終做到為農、務農、姓農﹔在小崗村農村綜合改革座談會上將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作為當前農村改革六項重點任務之一。

因此,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合作經濟思想一以貫之的主要理論來源,指導著中國在實踐中不斷形成中國特色的合作經濟理論。中國合作經濟發展歷史,以鐵一般的事實証明,隻有堅持和創新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才能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合作經濟思想的寶庫,才能推動中國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

三、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的現實價值

隨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迅猛發展和實力顯著增強,更應堅持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指導推動我國合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進而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

(一)注重把農民合作社作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載體

在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中,合作社是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有效途徑。建國初期,我們曾經按照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經濟思想完成了中國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農村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但由政府強行推動建立的大聯合、大合作,不符合當時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而失敗。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農村耕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快速推進,在土地流轉和入股為基礎建立的各種類型的合作社,已經成為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因此,要把農戶在自願聯合與合作基礎上建立的合作社作為創新農村經營體制的重要內容,在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過程中,鼓勵扶持合作社的發展,使其成為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

(二)注重以合作社的方式引導小農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馬克思認為,“小農生產方式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是過時的生產方式,必然會被資本主義大機器壓得粉碎”,而改造小農經濟的有效舉措隻能是採取合作社的形式。我國的國情是人多地少、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差異大,耕地經營規模在30畝以下的小農戶佔農戶總數的96.1%,把數量龐大的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是我國農業現代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堅持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指導,解決小農經濟面臨的問題,就應該在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上,把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由農業工人的合作社共同耕種”,走合作化的道路,引導高度分散、力量弱小的小農順利融入現代市場,避免小農淪為普通的農業工人。近此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通過發展合作社引導小農生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一些地方還探索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的經驗。截至2017年11月底,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了199.9萬家,是2007年底的76倍,實有入社的農戶超過1億戶,約佔全國農戶總數的46.8%。

(三)注重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讓農民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認為,真正的合作社主體應該是廣大的勞動人民,在推進農民合作化的過程中要注重保護農民的利益。隨著我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迅猛發展,出現了“假合作社”、“空殼社”、“大農吃小農”等諸多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在推動合作社發展的過程中忽視了農民的利益,比如政府將合作社數量納入考核指標而強制農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分配機制過多強調資本收益,等等。而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政府應發揮好扶持、指導、服務的功能,通過教育、示范和為其提供服務而非強迫命令的方式引導農民加入合作社。建國初期的合作化運動就是政府通過政治運動的方式強迫農民加入合作社,這種做法已被証明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合作社要尊重農民成員的主體地位,不斷完善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賦予農民成員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實可分配盈余主要按照交易量(額)比例返還,真正做到“民管、民辦、民受益”。

馬克思的合作經濟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應用於合作社運動實踐的理論成果。雖然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產生於一百多年前,但它仍然對當前中國合作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背景下,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借鑒馬克思合作經濟思想精髓,揭示合作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新規律,總結提煉中國特色合作經濟理論成果,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合作經濟思想新境界。

(作者: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 黨委書記 黃道新 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 副研究員 博士 王軍)

(責編:宋美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