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大事小情都找黨支部”——遼寧丹東市推進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見聞

2018年03月15日19:2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大事小情都找黨支部”——遼寧丹東市推進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見聞

3月的北方乍暖還寒。驅車前往鴨綠江畔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記者驚喜地發現,散落在大山深處的一處處農家院房頂的旗杆上,總有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不時映入眼帘,在大片灰褐色的山坳裡,這一簇簇火紅格外醒目耀眼。車進永甸鎮,街道兩旁的路燈杆上也端端正正挂著一面面國旗,與國旗對稱挂著的是藍底紅字條幅,上書“鴨綠江畔黨旗紅”七個大字。

同行的寬甸縣委組織部干部張偉告訴記者,丹東市近兩年推進基層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寬甸縣在全市率先開展了“鴨綠江畔黨旗紅”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由於邊境人家有挂國旗的習慣,我們在黨員群眾中開展了“挂國旗、愛黨旗”活動,今年春節前還統一購買了1200面國旗分發給群眾。

在距離鎮政府半小時車程的永甸鎮上趟子村,46歲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曲學義告訴記者,幾年前,曾經讓他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黨支部在村裡不硬氣,“我這個書記說話也沒人理,村裡的黨員認為隻要自己參加會議、不欠黨費、不犯錯誤就是合格黨員。時間長了,村裡的工作就像一把生了鏽的鎖。”

上趟子村包村干部、永甸鎮黨委副書記朱朔介紹說,過去許多村支書都有曲學義這樣的煩惱和困惑,針對基層黨支部存在的問題,2016年,丹東市在遼寧省率先開展了加強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全市確定了120個基層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市委組織部給我們派來了駐村工作組,鎮裡還選派了駐村“第一書記”,指導和幫助基層黨支部找准“病根”,對症下“藥”,達到“建好支部、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發揮作用”的要求。

共有1280名村民的上趟子村原是個省級貧困村,地處大山深處,土地資源有限,老百姓生活比較艱難。曲學義說,開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給我們送來了一把開鎖的“金鑰匙”。“過去村裡大小事都是我直接做主,大伙兒嘴上不說,但意見憋在心裡。通過完善兩委聯席會議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現在遇事都能擺到桌面上,大家充分討論,意見不一致時,就召開兩委聯席會、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決定,黨員和村民都很滿意,村干部也擰成了一股繩。”

在市、縣、鄉各級政府的幫助下,上趟子村爭取到財政扶貧獎補資金,建起了10畝絨山羊養殖基地,全村102戶貧困戶拿出下撥的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現已引進和繁育優質絨山羊400余隻﹔村裡又投入60萬元建起了300平方米冷庫出租,去年實現村集體收入16萬元,改寫了村集體沒有收入的歷史。村裡還積極爭取到“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50萬元,新修了7.5公裡村道,安裝80盞路燈,修建了垃圾填埋場。

老黨員孫景泰告訴記者,過去黨員很少參加學習和上黨課,現在經常上黨課,課上還邊學邊記,緊跟黨中央改革開放的步伐,全村黨員精神面貌大變樣,去年夏天絨山羊大面積暴發跳蚤災害,村民都不敢靠前,曲書記帶領村干部給山羊噴洗殺虫劑,每次從羊場裡出來,他們脫下衣服抖一抖,都掉落一地的跳蚤,終於把絨山羊都保下來了,群眾看在眼裡非常感動,支部和黨員的威信逐漸樹立起來了,現在隻要村裡一個電話,人都能到齊,再難的事情大家都往上沖。

村裡黨員還成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羊”。村書記曲學義在自家二層磚瓦小樓裡開辦了柞蠶加工廠,村裡20多名婦女不用外出打工了,在柞蠶加工廠每天收入80元至100元,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老黨員孫洪林過去生活也不富裕,靠栽種400多棵寒富蘋果樹,加上種地,去年老兩口收入1萬多元,還主動將自己學到的果樹種植技術傳授給村裡的單親母親劉娟,一到節令就幫助劉娟給果樹打藥、剪枝。目前全村35名黨員主動與困難群眾結上幫扶對子,幫助解決生產生活難題。2016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超過了5000元,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70多歲的村民鄒運俊說:“我是貧困戶,過去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現在絨山羊養殖場有我一份股份,在養殖場干活還發工錢,家裡的秸稈送到養殖場給羊當飼料,每捆還能兌換1元錢,生活比過去好多了。現在咱老百姓心中也有黨了,家裡有了大事小情都找黨支部,黨成了我們農民心中的‘靠山’。”(新華社沈陽3月15日電 記者張非非)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