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在浙江的形成與實踐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8年02月28日14:47    來源:求是

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在浙江的形成與實踐

核心要點:

■ 要切實做到執政為民重“三農”、以人為本謀“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改革開放促“三農”、求真務實抓“三農”。

■ 以綠色消費需求為導向,以農業工業化和經濟生態化理念為指導,以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深入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 要把“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作為推動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基礎工程、統籌城鄉發展的龍頭工程、優化農村環境的生態工程、造福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

■ 必須堅持富民為本、富民為先,切實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作為新階段“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現在的貧困問題不是塊狀貧困,而是星星點點的點狀貧困,這要求我們扶貧工作觀念要明晰,定位要准確,要做到因地制宜“真扶貧,扶真貧”。

■ 確保農村穩定,為農民群眾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農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

■ 要致力於突破城鄉二元結構,深化征地、戶籍、就業、社保等城鄉配套改革,消除影響“三農”發展的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給農民平等的發展機會。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早在2003年2月,他在省委黨校作專題報告時就指出:“要深入研究一些根本性的問題,認真把握一些規律性的要求,積極探索一些政策性的導向,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非農化。”之后,他又主持制定了《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等一系列推動“三農”加快發展的重要文件,親自部署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一系列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工程,探索推進了“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發展等一系列農業農村重大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關於“三農”發展的重要論述,對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體制和“三農”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直接推動了浙江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和城鄉一體化制度框架的構建和完善,使浙江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走在了前列。重溫習近平同志對浙江“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總結浙江這些年來的探索實踐,對於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地開辟“三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在“三農”發展戰略上,習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思想,以城鄉關系認識“三農”問題,提出“農業興才能百業興、農民富才能全省富、農村穩才能全局穩”(2003年4月15日在杭州市余杭區“三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作出“浙江已全面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的重要判斷,強調“要切實做到執政為民重‘三農’、以人為本謀‘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改革開放促‘三農’、求真務實抓‘三農’”(2005年1月7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這是認識“三農”問題思維方式的重大變革,深刻揭示了“三農”問題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城鄉關系失衡的本質,全面闡述了解決好“三農”問題在現代化全局和長遠發展中的根本地位,為浙江省大力實踐統籌城鄉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推動了“三農”工作思路的大創新、內容的大拓展和機制的大變革。這些年來,浙江全面落實“‘三農’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正確把握現代化進程中城鄉關系的變遷規律,大力度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率先進入城鄉融合發展階段。2015年,浙江農村全面小康實現度97.2%,為全國各省區最高。

二、在發展現代農業上,習近平同志針對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中農業發展滯后並被忽視的問題,強調“無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水平,無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什麼程度,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會變”(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並抓住新世紀初農業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機遇,順應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趨勢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審時度勢地作出了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重大決策,強調“以綠色消費需求為導向,以農業工業化和經濟生態化理念為指導,以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深入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2005年1月7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出“大幅度提高農業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全面走上新型農業現代化的路子”(2007年1月18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這是對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推動了浙江省農業現代化內涵的重大拓展、導向的重大提升和實踐的重大創新。這些年來,浙江進一步強化農業在全局中的基礎地位,以高效生態農業為目標模式,堅定不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果斷打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畜牧業綠色發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漁業轉型促治水、海上“一打三整治”、農業“兩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土壤污染防治等農業生態建設組合拳,不斷深化農業“兩區”建設,大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業品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信息化、農產品電商化,農業市場競爭力迅速增強,實現了從資源小省向農業強省的躍升。2016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農業產業化組織突破5.5萬家。

三、在推進農村建設上,習近平同志針對新世紀初浙江省不斷富足起來的農民群眾對人居條件越來越不滿意的狀況,作出了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重大決策,強調“要把‘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作為推動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基礎工程、統籌城鄉發展的龍頭工程、優化農村環境的生態工程、造福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現場會上的講話),“有效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現場會上的講話)。這是統籌城鄉發展戰略思想的率先實踐,是加快縮小城鄉差距的實際行動。這些年來,浙江持續實施“千萬工程”這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行動,與時俱進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堅決打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平原綠化、河長制等農村環境建設組合拳,農業面源污染狀況明顯改善,農村臟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性改變,美麗鄉村成為一張金名片,人民群眾得到了巨大實惠。至2017年底,全省2.7萬多個村實現村庄整治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保留村覆蓋率100%、農戶受益率74%,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基本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處理建制村覆蓋率40%。

四、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習近平同志針對新世紀初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問題,強調“必須堅持富民為本、富民為先,切實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作為新階段‘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出“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繼續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的轉移渠道”“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既要鼓勵農民走出去,又要引導農民留下來,還要支持出去的農民回鄉創業”(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並全面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這是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全面實踐,是縮小社會群體收入差距、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舉措,推動了浙江省農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這些年來,浙江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加快轉變增收方式,不斷拓寬增收渠道,著力挖掘增收潛力,逐漸形成了“以能人創業為先導,能人創業帶動農民就業、農民就業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共創共富”的農民持續增收機制,農民收入呈現水平高、速度快、差距小的特點。2016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連續32年居全國省區第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年均增長12%﹔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為2.066,為全國各省區最小﹔11個地級市中有7個市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縮小到2以內,農民收入最高的嘉興市和最低的麗水市比值為1.76,區域間農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五、在推動扶貧開發上,習近平同志針對當時欠發達地區發展滯后和仍有大量貧困人口的問題,提出“努力使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不能把貧困村、貧困人口帶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要求,強調“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把扶貧這件事扎扎實實做好。勿以善小而不為,雖然比例是小的,人口是少的,好像無關浙江省大局,錯了,一個也不能少”(2007年1月23日在加快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現在的貧困問題不是塊狀貧困,而是星星點點的點狀貧困,這要求我們扶貧工作觀念要明晰,定位要准確,要做到因地制宜‘真扶貧,扶真貧’”(2003年1月20日在浙江“兩會”期間參加省人大溫州代表團討論時的講話),要求“欠發達地區廣大干部群眾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盡快改變落后面貌”(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主持制定了推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實施了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山海協作、百億幫扶致富建設等扶貧工程,親自創立了結對幫扶制度。這是扶貧開發戰略、路徑、方式的重大變革,是對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農戶的深切關懷,為推進浙江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提前消除絕對貧困指明了前進方向、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年來,浙江牢固樹立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戰略思想,堅持把扶貧開發融入“四化同步”進程,堅持消除絕對貧困與減緩相對貧困並重、區域發展與群體增收並重、搬遷集聚與就地發展並重、造血扶貧與輸血扶貧並重,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大力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重點欠發達縣特別扶持計劃、山海協作工程、山區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扶貧工程,扶貧開發取得歷史性成就。2015年,全省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絕對貧困現象全面消除,26個欠發達縣一次性摘帽﹔2016年,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達到10169元,與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縮小至2.25。

六、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習近平同志針對浙江先期遇到保護生態環境與加快經濟發展的尖銳矛盾和激烈沖突,強調“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定不移地走這條路”(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的講話),指出“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2005年8月24日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評論),作出了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戰略決策。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理念的嬗變和升華,是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認識飛躍,是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重要理論遵循和實踐指南,有力推動了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這些年來,浙江堅定不移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實施“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果斷打出“五水共治”等轉型升級組合拳,深入推進“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養生養老、運動健康、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美麗經濟,率先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挂鉤的財政收費制度、與出境水質和森林覆蓋率挂鉤的財政獎懲制度,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更高水平。全省生態環境發生優質水提升、劣質水下降,藍天提升、PM2.5下降,綠化提升、森林火災下降的“三升三降”的明顯變化。2016年,全省森林覆蓋率61%,平原林木覆蓋率19.8%。

七、在公共服務供給上,習近平同志針對農民公共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而農村公共服務發展明顯滯后的問題,強調“要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的力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教科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的重點放到農村,全面改善農村的供水、供電、環保、交通、通訊、廣播電視、信息網絡等公共服務的基礎條件,繼續大力實施城鄉教育均衡工程、農民健康工程、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小康健身工程,全面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建立健全多層次、普惠性的農村社保體系,不斷提高農村社保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在2004年率先建立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每年辦好10方面民生實事。這是對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思想的生動詮釋,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率先探索,推動了浙江省農村公共服務的加快發展和城鄉一體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加快構建。這些年來,浙江堅持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重點,完善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加快城鄉公共服務制度接軌、質量均衡、水平均等。2015年底,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度為90.7%,5年提高8個百分點。2016年,縣縣建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衛生城市、衛生縣城實現全覆蓋,全省農村基礎養老金每月135元,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標准每年859元,農村低保平均標准每月631元,68個縣(市、區)實現城鄉低保同標。

八、在農村基層黨建和鄉村社會治理上,習近平同志針對農村社會結構變動、價值觀念多元、民主意識增強等新情況新問題,指出“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堅強戰斗堡壘,使農村基層黨員和干部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排頭兵”(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強調“確保農村穩定,為農民群眾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農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2004年1月4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建立推行了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總結提煉了“后陳經驗”(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創新發展了“楓橋經驗”(矛盾不上交、問題不出村),提升實踐了“新倉經驗”(生產供銷聯合與合作)。這是對農村基層黨建、基層民主、基層管理和新型聯合與合作的創新實踐,是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的有效探索。這些年來,浙江把加強基層黨建作為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基礎,推行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和“浙江二十條”,創新推出鄉村“四大平台”、三多清理(機構牌子多、考核評比多、創建達標多)、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村民說事制度、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新鄉賢治村等一系列舉措,強化了農村黨的領導,保障了農民民主權益,豐富了基層民主形式,優化了基層公共服務,有力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九、在深化農村改革上,習近平同志著眼於構建城鄉一體化制度體系,大力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工程建設,著力改革城鄉二元體制機制,指出“改革是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根本出路”(2004年1月4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深化改革是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和動力源泉”(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強調“要致力於突破城鄉二元結構,深化征地、戶籍、就業、社保等城鄉配套改革,消除影響‘三農’發展的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給農民平等的發展機會”(2004年1月4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求“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都能在農村迸發活力、創造財富”(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部署實施了縣鄉財政體制、鄉鎮機構、征地制度、農村金融、教育衛生等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實踐了發展“三位一體”合作經濟改革試點,並指出“統籌城鄉發展最根本的是要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共同進步的發展格局”(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是縮小城鄉差距的制度創新,推動了浙江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加快建立。這些年來,浙江把改革創新作為推進“三農”發展的根本動力,設立農村改革試驗區,協調推進“四化同步”,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體制基本建立,城鄉生產要素平等交換體制加快構建,初步建立起工農互促和城鄉統籌的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農民群眾獲得更多改革紅利。至2016年底,全省符合條件的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証率達95%,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覆蓋率達99.5%,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覆蓋率達96%,省市縣鄉四級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合聯組織體系全面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博大精深,立意深遠,視野廣闊,內涵豐富,從宏觀全局和歷史進程,全面闡述了“三農”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深刻揭示了現代化進程中城鄉關系變遷的一般規律和富民強國之路,提升了農村改革發展經驗,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浙江將深入學習、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圍繞“兩個高水平”奮斗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城鄉融合,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責編:宋鶴立、秦華)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