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

初心未改 前進不息 繪“三農”發展新藍圖

重慶市綦江區永新鎮人民政府 鄧飛

2018年02月11日08: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農民、農村、農業是黨和國家乃至每一位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農村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農村百姓是否幸福關乎中國是否幸福,農村百姓是否富裕關乎著中國是否富裕。

曾經,我們有“鬆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湖上一回首,千山卷白雲”的曠然而視,“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的怡然而行。然而,現在的部分地方,農村經濟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讓人憂心。“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淨化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鄉風民俗,完善農村自治自理,進而實現所有農村百姓生活富裕已經成為當下乃至今后我國亟待解決的五大“新”農村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開始大力發展工業,各項政策導向以城市和工業為核心。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在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可謂是作為城市反哺農村的一項安民之策。

十九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並將此作為我國的一個發展戰略寫入黨章,切切實實把農村農業優先發展提升到了戰略高度。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乎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定音錘”。我國農業人口總量龐大的國情決定了沒有當下的鄉村振興和農村農業現代化,就不會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然而,現在我國農業出現發展不平衡,農業經營模式僵化,農產品質量不高,農村人口老齡化和村庄“空心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要有效地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異,推動農業現代化進而助力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必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因地制宜做規劃。“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中這一句話充分說明了“水土異也”的道理。在當下農村發展的普遍做法是招商引資,通過吸引外來企業家在村鎮落戶,進而拉動村鎮產業發展。這樣成功的案例很多,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諸如有的高污染項目,在各大中心城市都被淘汰,而鄉鎮卻把它奉為“財神爺”供起來﹔再如已經鋪開了一張鄉村發展宏偉藍圖的招商項目,最后卻因環境、人工等因素而擱置進而成為“半拉子工程”。我國地域遼闊,各類資源分布不一,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各不相同,盲目招商引資,結果不但沒有促進村鎮產業發展,還反給村鎮發展遭成了一定的阻礙。無論是污染進村,還是“全民招商”,究其原因,還是缺少一個整體規劃。因此,與其盲目招商,不如先認認真真、因地制宜地搞好規劃。各個村應該結合各自的地勢地貌、水土氣候、土質土壤等地理生態條件,深入研究探索出適合本村發展的模式。同時各級政府應該搜集各類社會資源,請有關專家為鄉村的發展規劃“把把脈”“看看病”,減少在規劃中出現的盲目性、沖動性。此外,還應該發揚民主,聽聽群眾的意見。村民們對自己土地情況的熟悉程度無人能及,多聽聽村民的需要、村民的意見,防止一股腦地拍腦袋決策,最后卻失去了群眾的支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創新模式搞發展。日前,在我市“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會上,已將“三變”模式這一列車推上發展軌道,並不斷為其增添動力,讓鄉村發展這列快車滾滾而來。打造“股份農民”、激活“資源要素”、重構“經營體系”,讓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實施“三變”模式的鄉村發展的確是一項創新之舉,但這需要有強大的后方支持:一是要培育一批懂技術、懂經營、懂市場的現代化管理人才。通過成立股份合作社來壯大集體經濟,使農業經營模式得到創新,使農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要實現這一切,必須得有一批符合現代企業發展方向的專業經營管理人才,為鄉村的發展提供人力保障。二是建立健全鄉村股份保護機制。各級政府應輔助各類合作社,建立相關入股、退出、紅利、風險控制等一系列機制措施,為鄉村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各級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和指導強度。監管方面,包括對於農村各類生產產品衛生的監督,對各條生產線安全的監督,對企業稅務責任的監督,等等。同時,還需要通過整合社會資源,邀請社會行業專家以技術、專利入股,聘請專業管理人才參與市場運營,加大對各類合作社的指導,為鄉村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保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轉變觀念謀福祉。在農村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有人認為先要解決體制問題,有人認為先要解決人才激勵機制問題,而無論體制還是機制,都必須依托於先進的觀念,正所謂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首先轉變觀念。每一位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的參與者都需要轉變觀念:從過去的看產值,變為看鄉風文明﹔從過去的看資料,變為看生態環境。“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樣的恬淡意境這才是每一個人心中對於鄉村的真實寫照。當下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畫﹔有的全村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兒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當“搖錢樹”,隨意搭建破壞古貌……正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感嘆的那樣:“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不能沒等我們去認真翻閱,就讓這些古村落在城鎮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我們對於農村原有生態環境和歷史遺跡的物保護與利用是對立統一的,處理好這一矛盾,關鍵是把握好“度”:既不能過度開發使農村原貌面目全非,也不能過度保護使其喪失活力﹔唯有保護與利用並舉,才能煥發出農村農業的生機活力。因此,我們既需要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也要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留住綠水青山,留住每一個心中的鄉愁,留住每一個人生長的根。

重農固本,安民之基。重視“三農”發展,才是國家之本、安民之策。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已然開啟,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發展的新藍圖,必將在中國的發展史中留下輝煌燦爛的一幕。

(責編:黃瑾、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