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深閱讀·基層干部狀況調查⑦)

解難題,練就成事本領——關注基層干部能力建設(中)

記者 付 文 李 縱

2018年02月10日09: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如何解決矛盾和困難,考驗著基層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遇到矛盾,話趕話、硬碰硬,不講方法蠻干不行﹔怕攬事、不作為,繞著矛盾走也不行。基層工作中哪些環節容易遇阻力、碰釘子?基層干部怎麼化解矛盾、解決難題?記者在廣西、甘肅等地進行了走訪調研。

消除誤解 傾注真心

“我存折上的低保錢呢?是不是被你們貪污了?”由於低保資金沒有“准時”到賬,一名貧困戶跑來罵起了村干部。

“這些錢都是財政資金,縣上打到鎮上,鎮上再打給低保戶,具體發放日期有早有晚,晚也晚不了幾天。”胡中山不急不躁,耐心解釋。今年56歲的胡中山現在是甘肅武威市古浪縣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2013年之前,他在古浪縣黃花灘村任村支書。

在農村基層工作已有30多年,各種矛盾沖突場景在胡中山的工作中時常出現。胡中山說,群眾的誤會分為兩種,一種是純屬誤會,只是因為對干部不信任,就來吵鬧,比如低保資金到賬事件﹔另一種是對政策有擔憂,擔心發展不起來。“面對這些誤會,我們重要的是要真心誠意仔細解釋,對第二種誤會,干部更要帶頭干出點模樣來。”

黃花灘村是個移民村,移民后,胡中山就思考“啥產業才能讓鄉親們富起來”。他鼓勵村民建設養羊棚圈,搞規模化養殖。那時很少有人支持,還有人公開唱反調,主要擔心兩件事:一是沒有錢蓋棚圈,二是棚建起來后沒錢養羊。為了打消顧慮,胡中山以個人名義貸款,幫助38戶農民建起了羊棚。之后,他又幫村民爭取婦女小額貸款、產業貸款,這些措施,一步步讓黃花灘村有基礎走上致富路。

“群眾對發展路子有疑惑,咱們干部就得沖在前頭干。干好了,起到榜樣作用,大伙就有動力跟著干。”胡中山說,化解群眾的不理解,關鍵還是靠村兩委的帶頭發展,干得好才有說服力、帶動力,才能化解更多矛盾。

制止違規 秉持公心

在基層工作,常常遇到群眾想突破政策的情況,很多矛盾也因此而起,怎麼辦?胡中山就多次遇到這類問題。

為了發展產業,村裡向上爭取了各種貸款。可有人拿到發放的5萬元貸款后,要麼蓋房子,要麼給兒子娶媳婦,總之就是不用於脫貧。這可急壞了基層干部,怎麼辦?不管的話,以后還不上錢惹麻煩﹔管的話,怎麼讓對方接受?兩難之下,胡中山琢磨出了一條“妙計”:農戶管密碼、村委會管折子,要花產業貸款的錢,得由支部書記簽字。

錢不能亂花了,有人就去鎮裡縣裡“告狀”,干群關系有了火藥味。“花錢要按規矩、守原則!”胡中山說,產業貸款本身就是用來發展產業的,養羊、蓋溫室都可以,但花在其他方面就是不行,“這筆貸款是國家貼了息的,不能想咋用咋用。”

面對“告狀”的群眾,胡中山既唱“黑臉”,也幫村民算賬:“這5萬塊錢你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到最后你還是還不上,一反一正就是10萬元,還是脫不了貧。”因為他堅持原則,有17戶最后把5萬元產業貸款還給了銀行。

類似“不理解”,胡中山遇到的還有不少。“之前給一個貧困戶發了24隻扶貧羊。第二天去一看,少了1隻。后來再去看,隻剩下了8隻。”貧困戶也挺不好意思:“娃娃好久沒見葷腥,殺了吃肉了。媳婦兒看病要花錢,賣了幾隻。”無奈之下,胡中山又出錢幫他買回了15隻母羊,條件是羊“出入”都要“報告”。這家貧困戶現在已經是村裡的養羊大戶,存欄量1000多隻。

解決這些問題,還得從制度上想辦法。如今,古浪縣出台了統籌整合扶貧資金的辦法,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立了萬隻母羊繁育基地,把貧困戶享受的扶貧資金當做股金,打到基地賬上。貧困戶名上有羊,但是圈裡沒羊,由基地集中養起來。每年產的羊羔,公羊可以自行賣掉掙現錢,也可以育肥以后再賣,母羊留下繼續繁殖。賣公羊賺的錢就相當於股金分紅,這樣一來,合作社和貧困戶實現了雙贏。

胡中山說,當了30多年村干部,為了做工作“說破了嘴、跑斷了腿、磨爛了鞋”,還挨過罵,有時候氣得睡不著,半夜偷偷掉眼淚。“可是第二天,還是得上門苦口婆心勸說,誰讓咱是黨和人民的干部呢!”

破解麻煩 葆有耐心

“今年孫子回來過年,我們再也不用擔心他用不慣廁所,吵著要回城裡了。”廣西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70多歲的村民廖福連笑著說,家裡去年底新建了廁所和廚房,白淨的瓷磚地面、嶄新的衛浴用具,看著用著都舒坦。

“別看現在喜笑顏開,剛開展‘改廚改廁’工作的時候,村民一聽要拆他們的廁所,差點跟我們鬧起來。”溶江鎮黨委書記譚煒感慨道,“從廖家村開始‘改廚改廁’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矛盾多得很,過程真不容易。”

廖家村地處漓江源頭,位於風景秀麗的古靈渠河畔,但是村庄內雜亂分布的一間間小旱廁,卻給這美景留下了一道道“傷疤”。2016年開始,廣西推進農村“改廚改廁”工作。廖家村作為重點村之一,2017年4月開始全面開展“改廚改廁”。

沒成想,工作剛開始就碰了釘子。“去村裡座談,聽取群眾意見,村民說我們沒事找事。”譚煒苦笑說,村民們用旱廁已經很多年了,即使有些不方便,也不願拆了去改。

“既要拆廁所,又要改動我們的房子,誰能願意?廁所放到屋子裡,不吉利。”“廁所進屋”不符合當地人的傳統觀念,廖福連一開始也不樂意。

干部到村裡調研,村民都很防備,生怕他們是來拆廁所的。有的村民甚至覺得基層干部是“專挑種葡萄農忙的時候找事,成心和自己過不去”。

“跟他們一提改廁所就要翻臉。”面對村民們的抵觸情緒,干部們的工作難以推進。既然群眾有反對意見,就不能坐視不管。走村入戶、重點座談、個別交流……這些工作方法都用了,成效卻不明顯。

最后,干部們決定組織村民去改過廁所的住戶家裡看看,親自感受和體驗一下。看到現代廁所的確衛生、方便,不少村民動了心。“但還是不想改,花銷太大,聽說改一個稍好一點的就要將近1萬塊錢。”村民廖榮清說。

“趁熱打鐵,了解群眾顧慮后,我們立即將‘改廚改廁’的資金補助政策向村民們詳細解釋,幫他們算好細賬。”譚煒說,政府對願意改的村民實行經濟補助,同時將“改廚改廁”的標准分為經濟型、標准型和舒適型三類,由村民自主選擇,補助標准也不同。設計施工上,溶江鎮引進5家設計團隊進村入戶介紹廚衛改造方案。

問題一一耐心解決,家家戶戶一個看一個,紛紛動手改廁,全村有116戶完成。

“基層工作就是這樣,要站在群眾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從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找到那根線頭,然后一點點理清,把工作做到位。千萬不能想當然地蠻干,這樣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可能制造新矛盾。”興安縣委書記黃洪斌說。

統籌:本版編輯 許 諾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10日 04 版)

(責編:孫爽、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