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黨建札記:貼緊一線需求

記者  王漢超

2018年02月06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聽過多年前的一件事。某地推一種作物,要求村村種,既要督導又要檢查。有些村不適合種,又必須種,干脆種滿了外圈,裡邊我行我素。沒想到,檢查很認真,把戲一下子被戳穿了。領導很生氣,發火了:“你這是形式主義!”村干部頂了回去:“這是用形式主義對付官僚主義。”

  情同此理,採訪中又聽到了不同層面互倒苦水。拿扶貧來說,有的地方上面很重視,開會傳達、層層督導、細化指標、問責通報,力度空前。當地的基層干部卻有些苦惱地說,有的群眾談收入是模糊的、動態的,變化很大,對政策可能也不太清楚,督導暗訪查問時,有些貧困戶回答稀裡糊涂,挂一漏萬,可責任人往往就要丟分。對扶貧干部,考核要求精准,有偏差就要重做,不精准就要問責。比如某地,第一次問,農戶答“打工10個月,收入6000元吧”﹔第二次去登記,就成了“打工半年,收入3000元”﹔第三次去復核,這家人意圖爭貧困戶,咬定“隻打工兩個月,收入2000余元”……查銀行存款?查工資表單?基層干部缺手段少渠道,可是建檔立卡不精准,那是要擔責的!

  有時候,壓力過大,下面就得圍著“迎檢”轉,跟著檔卡數字走,培育產業那樣的實功、慢活一旦與之沖突,隻好往后排。可要是上面壓力鬆點,也真怕下面放水、架空、弄虛作假、糊弄百姓。

  一家好的企業,除了考評之外,還需形成文化,用共同的價值觀和願景凝聚人心、激勵奮進。黨的隊伍,本身就不隻有管理的維度。革命年代,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之一﹔建設、改革時期,黨建更得引領激發內生動力。

  然而,有的地方一落到具體工作,往往就成了“管理的大棒揮得順手、黨建的法寶用得不足”,不論嘴上喊得多響,與實際工作總有距離。“病因”是責任往下推簡單又省事,火氣很足,氣血卻不充盈。一線最需要的是后援、是補給、是鼓勁,是配合配套,是搭把手解決問題。可啥最需要,啥反而最稀缺。在一些地方,追責多了、交心少了,視察指導多了、研究問題少了,各類項目多了、主動服務少了。

  黨建之所以是法寶,因為裝著我們的初心,關系著黨的執政根基。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干部頭腦裡“管”的思維過強,“建”的功夫卻有些荒廢,這就容易與實際工作脫節。群眾在哪兒,工作在哪兒,隊伍在哪兒,問題在哪兒,黨建就應該在哪兒。從來就沒有“為創新而創新”憋出來的黨建,也沒有坐辦公室憑空“設計”出來的黨建。曾採訪過一個機關,辦公室統一買來的花草,總養不好。怎麼辦?他們不是制定一套管理辦法,而是請每人負責養3盆花,從此花草總養死的情況就根除了。事情雖小,折射的是思路轉變。

  緊貼一線需求抓工作,黨建可以釋放更大的空間與能量。基層需要什麼?調研服務隊能否像問責督查隊一樣多?不是來倒逼,而是來馳援。黨建陣地過不過硬?不能光看牆上寫的、櫃裡裝的,更要看群眾喜不喜歡……有了這種作風,上下才會不再互吐苦水,一起坐下來,一塊想辦法,把問題解決好。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06日 17 版)

(責編:宋鶴立、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