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8日10:14 來源:紫光閣網站
感言:為建設海洋強國拼搏奉獻是每一位海洋工作者應盡的職責和義務。青春正當時,個人志向與民族夢想緊密相連,“把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用來為夢想而奮斗才最有價值”是我的堅持。
簡介:唐嘉陵,男,漢族,1984年4月生,哈爾濱工程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2010年12月入黨,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潛航員,“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主駕駛員,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首批最年輕潛航員。2013年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同年5月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頒發的“載人深潛英雄”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潛航員唐嘉陵進艙
2012年,在中國的海洋界,發生了一件大事,舉國矚目。對此,楊秋雲女士可謂是最關注的一個。因為,她的兒子是這件大事中的重要角色。這件大事,就是中國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其中的重要角色就是十九大代表——中國第一代潛航員唐嘉陵,當時,他遠在馬裡亞納海溝,駕駛著“蛟龍號”,一次次探索著深海大洋。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可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於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2012年“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連續刷新中國深度,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標志著我國載人潛水器集成技術的成熟,標志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潛航員就是“蛟龍號”等深海載人潛水器的駕駛員、操控者。
任務圓滿返航后,唐嘉陵仔細觀察採樣成果(透明海參樣品一隻)
將個人志向與國家需要緊密聯系,敢於有夢、勇於追夢
“把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用來為夢想而奮斗才最有價值”是唐嘉陵的堅持,23歲的他懷揣夢想毅然加入中國載人深潛事業。作為我國首批自主選拔、培養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潛航員,他全程參與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000米級至7000米級四次海上試驗,以及2013年、2014-2015年的試驗性應用航次。在海上試驗中,他連續3年駕駛潛水器達到海試最大深度、刷新最長水下時間,取得了大量珍貴的作業成果。在7000米級海上試驗任務中,他駕駛潛水器兩次分別下潛到6965米和7062米,在世界載人深潛歷史上留下了中國紀錄。
2003年高考之后,唐嘉陵抱著離開家自己闖的念頭,在高考志願單上鄭重地填上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然后從西南到東北,從川蜀到關東,他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他北上求學的第一站不是錄取通知書封皮上標注的哈爾濱工程大學,而是秦皇島--北戴河。當時已是八月底,海風吹過涼意襲人,那是唐嘉陵長這麼大第一次看海。唐嘉陵說,因為天冷也沒什麼游人,他站在那兒就覺得大海特別浩瀚、神秘,也沒想著今后竟然會和海洋結緣至此。充實忙碌的大學生活轉瞬就接近了尾聲,和所有同學一樣,唐嘉陵也開始准備考研、求職。此時,學校裡一則深潛試航員的招錄通知吸引了他,激起了他內心對大海的向往。2006年底的某天晚上八點左右,他接到了國家海洋局的電話。得知自己通過層層選拔順利成為首批深潛試航員,終於有機會圓夢,唐嘉陵激動地幾乎說不出話來。
幾經歷練,終“下五洋捉鱉”
在培訓基地,唐嘉陵和其他試航員一起接受培訓。“蛟龍號”構造尖端復雜,要求駕駛員有極寬的知識面。初來乍到的唐嘉陵沒有任何經驗,白天接受訓練學習潛水器材料等相關知識,晚上就抓緊時間鑽研技術人員推薦的書。從船舶到液壓再到機械組裝,讓原本電子信息專業的唐嘉陵下足了功夫。“因為是第一批試航員,為深潛安全考慮,一些專家對我們的能力還是有質疑,當時就是想盡快充實自己,把知識短板補上。”唐嘉陵回憶說。作為一名深潛駕駛員,不僅需要了解潛水器的相關知識,體能和心理素質也至關重要。一開始的體能訓練,唐嘉陵總是不達標。12分鐘跑三千米讓這個四川小伙子有些力不從心,他重新拾起大學時早起跑步鍛煉的習慣,終於提高了身體素質、達到了測試要求。在一次心理拓展訓練上,需要在十米高的跳台上跳下並在半空中完成抓取,當時與唐嘉陵同為試航員的付文韜一次就成功完成了,而唐嘉陵試了兩三次都失敗了。“當時心裡還是有點失落,覺得挺丟人的。后來這樣的困難和障礙也挺多,慢慢來,自己和自己較勁,一點點就成功了。”談及此,唐嘉陵很感慨。
2009年7月,經過多方面的訓練,逐漸掌握了潛水器操作的唐嘉陵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海試。“‘蛟龍號‘設備昂貴,構造精良,凝結了很多專家的心血。它脫離母艦下潛時,交到了我手上,就是真刀真槍。擔著這麼大的責任和信任,還是很有壓力的。”回想起最初下潛經歷時,唐嘉陵說,“那時候操作很謹慎,都是在腦海中先自己過兩遍,必須保証操作流程和動作准確無誤。”從最開始的幾十米到后來的幾千米,他從一個深潛的初學者成長為有膽有識的潛航員。近30次的海試下潛經歷,7000多米的下潛深度,近300天的海上生活,這一系列代表著成就的數字背后有著另外一串數字:6年深潛專業的學習和訓練,一年中11個月在海上“放逐”的堅持,單次連續下潛作業長達12小時。唐嘉陵堅持克服水下艱苦作業環境和任務后短期腿腳關節的不適,仍積極爭取能夠多執行深潛任務。正是這樣一種對海洋事業和深潛工作的堅持和熱愛,唐嘉陵在太平洋底刻下了屬於中國的深度。
唐嘉陵在操作蛟龍號航行
“蛟龍號”是戰友,深潛是夢,始終堅持每一次下潛都從零開始
“對於我和我的同事們來說,‘蛟龍號’是戰友是兄弟。沒有‘蛟龍號’的鋼筋鐵骨來支撐我們走到深海,也不會有潛航員。”唐嘉陵滿懷真情地說。作為第一代潛航員,他們的成長和“蛟龍號”休戚相關。從最初的一個架子,到現在世界下潛能力最強的潛水器,唐嘉陵見証了“蛟龍號”的成長,而“蛟龍號”也見証了他的成熟。因為這樣的一種特殊感情,唐嘉陵沒事的時候總愛看看“蛟龍號”。一次吃過午飯,他繞著“蛟龍號”散步,碰巧它“肚子”那兒一滴溫乎乎的油滴到他的臉上。異常的油溫讓他發現了蓄電池的短路故障,及時處置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類似的經歷我的戰友也有過,不算什麼。可能就像我們老師說的那樣,我碰巧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了正確的地點。”提起這件事,唐嘉陵言辭謙遜。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背后折射的卻是他幾年裡對潛水器的構造等知識的日積月累,對突發情況的時刻警惕和果斷處理。
“每一次下潛都是從零開始”是“蛟龍號”海試團隊確保每一次下潛安全返航的保障,這也是唐嘉陵堅持的原則。海試后,“蛟龍號”緊接著進入了試驗性應用階段,5年時間累計在海上500余天,圓滿完成了國家任務中國大洋31航次、35航次、37航次和38航次任務,作業海域包括中國南海、東北太平洋結核勘探區、西北太平洋結殼勘探區、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西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馬裡亞納海溝及雅浦海溝區域,下潛近100次,實現了百分百安全下潛。“下得去,上得來”是唐嘉陵對“蛟龍號”的評價,同時,在試驗性應用階段他踐行中國載人深潛精神,保証了裝備和人員的安全,協助科學家獲得了豐富的科學成果,他從不把潛水器當作工具,而是自己的戰友和兄弟,並拼命提高專業知識技能以嘗試掌握潛水器每一個細微的現象或變化,嘗試掌握這個戰友、這個兄弟的最新狀態或者情緒。“我和‘蛟龍號’是榮辱與共的戰友,在任務中我們必須做到人機一體”是他堅定的信條。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海上試驗逐步轉向應用,在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管理下將盡快實現業務化運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任務,對“蛟龍號”主駕駛、潛航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唐嘉陵深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除保質保量完成深潛任務外,潛水器本體技術保障以及第二批潛航員培訓都是他的重要工作內容。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剛剛起步,如何確保安全第一,做到讓領導放心﹔掌握足夠的知識技能,讓同事放心﹔具備高超的駕駛作業技能,讓一同下潛的隊友放心,都時刻提醒和勉勵著唐嘉陵。
80后的唐嘉陵是“第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被授予“載人深潛英雄”的稱號,當選十九大代表,然而他卻覺得自己只是在一個特殊的崗位取得了一些成績,是因為青春逢時才給了他這樣的機會和舞台。對於他來說,繼續把自己熱愛的深潛工作做好,為把“蛟龍號”打造為國內國外科學研究的優質服務平台而盡自己的一份力是目前最大的夢想,是他的中國夢。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