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山東沂水縣:領導帶頭難事不難

2018年01月17日10:42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領導帶頭難事不難

受傳統風俗文化的影響,殯葬改革一向是頭等難題。為推進殯葬改革,日前,山東沂水縣在道托鎮北下庄村准備建設一處公益性公墓。因為選址處有5座墳頭需要遷移,令建設施工方抱定打“持久戰”的念頭。沒承想,不到一周,5座墳全部遷到公墓中。北下庄村黨支部書記王增全向記者道出了原委,“還是縣領導帶頭遷走其中自家的一座祖墳,才打消了群眾的疑慮”。

地處沂蒙山腹地、經濟欠發達的沂水縣,把實施殯葬改革,作為改善民生、移風易俗的關鍵一環。從2017年5月10日起,他們實施“殯葬全免費”:隻要選擇進公墓安葬,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墓穴等費用,全部由縣財政承擔。

沂水縣領導表示,殯葬改革的成敗,取決於一線的黨員干部。沒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此事難成。為此,在改革之初,沂水印發了《致全縣黨員、干部和企業家的一封信》,要求黨員干部和企業家帶頭喪事儉辦、帶頭移風易俗,在殯葬改革中以身作則,發揮示范表率的“頭雁效應”。

為防止有的干部擺花架子,做“嘴上文章”,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沂水縣先后召集鄉鎮黨委書記召開了6次現場推進會,為黨員干部“緊發條”。為讓這項民生工程深入人心,沂水縣委書記薛峰進村入戶,為基層群眾算起多筆細賬。一是經濟賬,由於公墓集中開建,縣財政投入約5000萬元,以后每年隻需投入2000萬元,每年便可為群眾節省2億元,喪戶戶均可節省90%的費用﹔二是土地賬,一畝地隻能建20處雙穴墓,每年需佔用土地300畝左右,而沂水縣建設的公益性公墓,一畝地可建200處雙穴墓,每年僅需20畝至30畝地即可滿足全縣逝者安葬需求,比過去節省了約90%的土地,可有效避免“死人與活人爭地”問題﹔三是資源賬,一個大棺材大約用1立方米至1.5立方米木材,如果進公墓安葬,全縣每年可節約木材1萬立方米左右……一筆筆民生賬,算得群眾口服心服。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在短短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沂水縣已有4739戶享受到了殯葬全免費政策,其中,新進公益性公墓4271人,自願將舊墳遷入的1878人。自2017年7月1日全縣110處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實現了新逝人員100%進公益性公墓。

如今,新的安葬模式帶動了喪事簡辦,“厚養儉葬”新風尚在沂水蔚然成風。(記者王金虎、通訊員田寶宗)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