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思政課更活 獲得感更多

教育部組織高校創新思政教育形式 

記者  丁雅誦

2018年01月17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著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思政課怎樣增強親和力與針對性?怎樣給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后,教育部將2017年確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積極組織各地各高校推動思政教學方法改革創新,不斷激發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主動性,思政入耳、入腦、入心、入行取得良好效果。

  思政作業升華為藝術作品

  繪畫作品“列寧在十月”,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細節,讓人感受到那段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崢嶸歲月﹔手工作品“一帶一路”,以纖維絲紙繩為材料,模擬“一帶一路”路線圖,展現出我國與沿線國家千絲萬縷的聯系﹔國畫作品“春和景明”,運用中國畫傳統技法描繪初春時節萬物向榮的景象,象征著祖國大好河山的勃勃生機……前不久,在清華校園裡,一場名為“赤子初心”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學生藝術作品展,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

  而這些參展的作品,都是以藝術類專業學生平時的思政課作業為基礎創作而成的。其中既有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重大事件,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既有關於理想信念的宏大敘事,也有身邊小事小景的體驗感悟。同學們通過繪畫、雕塑、書法、剪紙、編織、攝影、刺繡、染織等自己喜愛的形式,積極參與到思政課程當中,主動探索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而承擔起新時代賦予青年一代的光榮使命。

  看到自己的油畫作品《紀念惲代英》入選全國展覽,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丁元勛感到很興奮。“思政課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丁元勛說,“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我之所以創作《紀念惲代英》,就是希望從他的革命精神和品德風范中汲取奮勇前行的精神動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年學子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把從思政課學習中汲取的靈感熔鑄筆端,表達他們對偉大時代的理解,是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說,“通過全國巡展的平台增強儀式感,也將大大增強學生在思政課學習過程中的認同感、獲得感、滿足感,激發他們創作出更多體現時代主題、民族精神、個人風格的優秀藝術作品。”

  微電影激活思政課堂

  “碧野千裡,天地清風,恩施秀美風光,淳朴人情故事,精准扶貧怎樣走進千家萬戶?”武漢大學的微電影作品《春到茶山》,是源於形勢與政策課的一次教學實踐。

  電影以湖北恩施芭蕉侗族鄉白果樹村精准扶貧政策實施為藍本,圍繞“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是理論之源”的核心思想,以武漢大學駐村書記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參觀為主線,對精准扶貧中的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產業扶貧、異地搬遷政策展開考察與思考。

  “這次的微電影拍攝,不僅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們對思政課有了新的認識。”參與拍攝的一名學生說:“走出固有的傳統課堂,走進廣闊的現實社會,這樣的方式更利於我們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能讓我們深入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措施,深刻感悟中國發展道路上面臨的挑戰。這是我們心中真正喜愛的思政課。”

  針對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喜歡短視頻、微表達的特點,教育部以“我心中的思政課”為主題,開展了全國高校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156所高校報送的191部微電影作品涵蓋了各門思政課程,內容涉及當代大學生廣泛關注的共享經濟、精准扶貧、誠信、親情等熱點話題,展現了大學生思考問題的獨特角度和思想深度。中南大學學生拍攝的《青年毛澤東》、西南林業大學學生拍攝的《我心中的思政課》、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拍攝的《媽媽來了》等微電影受到網友追捧。

  “用微電影這一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載體提升思政課的育人質量,效果很好。”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馮務中說:“以前學生上思政課有種‘做客’心態,老師負責‘端茶倒水’,而新形式、新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由‘做客’心態轉向‘做東’心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激活思政課堂氛圍。”

  大學生走上思政講台

  為了讓大學生換位體驗思政課教學的難度,深度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教育部舉辦了“踐行核心價值觀·凝聚最美中國夢”全國高校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活動,各地各高校推薦了97堂優秀公開課,並於去年12月上旬進行了集中展示。

  “我想讓大家記住一組背影——這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愛國軍民自發組成的義勇軍的背影……”為了上好《不能忘卻的背影——確立“十四年抗戰”概念的意義》這堂公開課,福建師范大學的學生們足足准備了好幾個月。

  “我們查閱了20世紀30年代大量的歷史史料和檔案,扎實論証了十四年抗戰的歷史進程,也從中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創作團隊成員安婷婷說:“我們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用史實發言,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

  在集中展示的現場,東北師范大學學生講的《追逐共產主義的光芒》、北京聯合大學學生講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南開大學學生講的《紅色文化與文化自信》等,都展現了當代大學生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對問題的獨特認識,受到點評教師高度贊揚。

  “以前的思政課教育多為單向授課,學習效果不夠理想。而青年學生所喜愛的時代元素也是老師們不太了解的。所以,這樣的活動也是讓學生教教我們怎麼上課。”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佘雙好表示,這樣的新形式既喚醒了學生的主動性,也激發了教師的創新動能,應當成為各高校思政課創新改革的重要參考。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7日 09 版)

(責編:宋鶴立、閆妍)
相關專題
· 高校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