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深度關注·貫徹十九大精神 切實提升組織力⑧

四川以黨建促脫貧 讓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飄揚

記者  吳儲岐

2018年01月09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年12月,海拔3100米的四川金川縣新沙村白雪皚皚。62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坤祿家中升起了火盆,灌香腸、熏臘肉,室外冰天雪地,屋內溫暖如春。相比屋裡的暖,王坤祿的內心更溫暖,“2017年光花椒一項純收入,就有兩萬多塊呢!”

  眼下,巴蜀大地正書寫著全面小康的四川篇章。脫貧,堪稱這一篇章中最難“寫”的一筆。“念茲在茲,唯此為大。”四川省委作出庄嚴承諾:“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如何以黨建引領促脫貧,將基層黨建與精准扶貧深度融合?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建發強調,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是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提升思想引領力,凝聚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五月的索瑪花盛開,黨的關懷到小山,牽手走進小康路……”村民吉木爾地莫一路哼唱著《小山農民夜校之歌》,走進農民夜校學習政策法律、文化知識和種養殖技術,她臉上的笑容像盛開的索瑪花一樣燦爛。

  彝區藏區,是貧中之貧、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涼山彝區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一步跨千年”。歌中唱到的小山村,位於喜德縣冕山鎮,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2800至3000米之間的高寒山區,要靠山地農耕和高山放牧生活。

  對於貧困而言,經濟的困窘只是一方面,內在的原因是缺乏斗志和必要的知識技能。當前,四川的脫貧攻堅已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全省11501個貧困村全部創辦了農民夜校。“艱苦創業”“脫貧爭先”“感恩奮進”三項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一所所農民夜校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著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

  “我認真讀了十九大報告,2020年國家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誰都不能掉隊。黨和國家有大目標,咱們脫了貧之后是不是也該有新目標?”“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十九大報告這句話具體是啥子意思?”……從“掌上夜校”開課,到“兜兜宣傳隊”拉家常,再到琵琶彈唱宣講,四川大力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農村,採取支部專題學、送教下基層、宣講小分隊等多種形式,讓十九大精神在田間地頭指明方向、開花結果。

  脫貧攻堅征途上,思想引領解決的是“深層次”問題。四川啟動實施脫貧攻堅重點培訓計劃,到2020年,全省將每年舉辦4期“四大片區”脫貧攻堅示范培訓班,重點培訓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的扶貧專干、鄉鎮長、第一書記﹔每年舉辦2期脫貧攻堅工作業務培訓班,重點培訓“四大片區”市、縣扶貧部門干部。除此之外,四川還用補交的黨費補助2.4萬余名川陝革命老區和彝區藏區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激發“弱鳥先飛”意識,提升攻堅克難能力。

  提升組織覆蓋力,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

  過去有一些地方,將脫貧攻堅看成經濟領域、民生領域的事情,既想不到又抓不住黨建在脫貧攻堅中的“牛鼻子”作用。四川順應新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推進黨的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整體推進支部建設,讓鮮紅的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青翠李園內枝繁葉茂,農家院裡蔬菜長勢喜人,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秧田溝村,新氣象讓人感嘆。村民楊如才以前特別羨慕鄰近的壽星村。而現在,秧田溝村也充滿希望。變化為何這麼大?妙招在於強村弱村抱團發展。四川優化設置健全組織網絡,採取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聯建黨組織3100余個,依托中心村、重點村合建黨組織2300余個,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園區新建黨組織8300余個,開展城鄉結對共建黨組織11501個,以組織聯建帶動資源共享、發展聯動、治理共抓。

  2017年2月22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來到儀隴縣日興鎮黎明村,走進陳彬的家中,一起幫著謀劃脫貧路子,引導他回鄉創業。2017年年底,陳彬如期實現脫貧。說起新年願望,他向村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想早日實現入黨夢。

  “作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盡到天大的責。”南充市每名市縣級領導至少聯系幫扶1個貧困村、2戶貧困戶,每年到聯系點和聯系戶不少於6次﹔“任務最重的鄉,書記縣長親自挂﹔問題最多的村,縣級干部親自包﹔難度最大的戶,縣級干部親自幫。”南部縣33名縣級干部一面旗,是全縣百姓心中脫貧攻堅的“戰狼團隊”。

  “我這也是胎教啊,以后孩子生下來,去山裡走親戚也認得路!”西昌市政務中心的會計楊鰻鈴挺著個大肚子走在去黃水鄉書夫村的崎嶇山路上,2016年她成為彝族村民沙子呷的幫扶人,每次離開時,沙子呷都拉著她的手說:“你是我的漢呷(漢族)女兒!”

  從上至下,由面及點,四川加大抓鄉促村力度,出台縣、鄉、村黨組織工作運行規則,在貧困鄉鎮實行領導干部包片、駐村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戶“三包”制度,在貧困村實行村干部“四必到四必訪”,在彝區藏區全面推行“結對認親”、聯戶聯僧,推動鄉村干部沉下去、干起來。在每年開展的“三分類三升級”活動中,四川以脫貧攻堅作用發揮為重要評判標准,對全省村黨支部分類整頓提升,全省貧困地區先進村黨支部增加3100余個、后進村黨支部轉化5300余個,組織覆蓋力顯著提升。

  提升隊伍戰斗力,培養能征善戰帶頭人隊伍

  “精准扶貧政策下,春風沐浴潮水壩。筑巢引鳳海升來,致富果園利萬家……”儀隴縣賽金鎮潮水壩村,薛登友正帶著宣傳隊給村民們表演節目,把黨的政策、潮水壩的變化編成花鼓、快板、三句半,唱給老百姓聽。

  說起薛登友,以前他可是村裡的“頑固派”“上訪戶”,和村裡的發展對著干,總覺得干部靠不住、忽悠人。可這些年,薛登友也在用心琢磨:村裡的羊腸小道變成了4米多寬的柏油大馬路,一些原本房子破敗不堪的貧困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洋樓。看著村子一天天變好,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來,想想自己以前做的事,薛登友心裡有些慚愧:“干部天天泡在村裡搞產業、搞水利、修公路,有時候吃飯都顧不上。干部還是靠得住,真心為老百姓在干實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廣大黨員干部是脫貧攻堅戰的火車頭。如何推動干部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集結打攻堅戰?四川下了一番“繡花功夫”。

  “貧困戶就是我的家。”這是一群來自各個行業的排頭兵,他們或是單位領導,或是工作骨干,每天用腳步丈量貧困到小康的距離,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第一書記。“立下愚公志,不脫貧我就不回去了!”儀隴縣委副書記袁茂鑫是來自省委辦公廳的挂職干部,兼任黎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他幾乎天天泡在村裡﹔南部縣中心鄉獅子嘴村第一書記李鵬飛是縣政協機關的年輕干部,接到選派任命時,正遇上母親確診為癌症晚期、新婚妻子懷孕……為精准選好管好用好第一書記,四川向所有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配套落實聯系領導、幫扶單位、駐村干部、農技員,充實幫扶力量﹔同時,實行第一書記調整“召回”和正向激勵制度,累計調整召回2975人,評選表彰3162人,提拔重用2965人,激勵第一書記下得去、融得進、干得好。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也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毛細血管”。除了八方支援的第一書記,四川還大力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實施千鄉萬村好書記選育計劃:跨縣區統籌選優配強4152個貧困鄉鎮黨委書記,從省市機關向重點鄉鎮選派465名主抓扶貧產業的副書記,回引3877名外出務工經商優秀人才擔任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實施3年10萬名村后備干部培養計劃……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人人過硬、攻城拔寨,帶頭人隊伍愈發強壯,貧困戶依靠的臂膀愈發堅實,全面小康的夢想愈發接近。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9日 18 版)

(責編:宋鶴立、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