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深度關注·貫徹十九大精神 切實提升組織力⑦

湖北武漢打造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紅色引擎”讓黨組織一呼百應

記者  程遠州

2018年01月02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成堆的垃圾不見了、昏暗的路燈明亮了、亂停亂放的車輛歸位了,在湖北武漢市洪山區方桂園社區文泉書苑,原本物業棄管的老舊小區煥發了新顏,嶄新的“紅色文化走廊”、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牌,讓這兒充滿了“紅”的色彩和溫度。

  “‘紅色物業’進駐后,小區環境變好了,居委會也得到群眾擁護了。”方桂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曹革莉說。

  2017年2月以來,武漢創新開展“紅色引擎工程”,“紅色物業”便是“八個紅色”中的一項重點任務。因為對群眾“有求必應”,黨組織“一呼百應”,基層組織力顯著增強。

  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

  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是基層黨建老典型,“紅色引擎工程”也發軔於此。

  這個約16萬人的大社區,不到4個人中就有1名志願者﹔72個家庭信任黨組織,將自家鑰匙委托保管﹔每年有20萬人次前來“取經”……在百步亭社區的心願牆上,貼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社區工作者的留言,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基層黨建。

  2017年2月,武漢以百步亭經驗為藍本,提出把實施“紅色引擎工程”作為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通過強化“紅色引領”、培育“紅色頭雁”、激活“紅色細胞”、建設“紅色陣地”、打造“紅色物業”、繁榮“紅色文化”、掀起“紅色旋風”、用好“紅色基金”等“八個紅色”任務,回應群眾訴求,針對黨建痛點,打造“有色彩、有溫暖、有活力”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介紹,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旨在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

  武漢實施街道管理體制改革,一方面為街道黨工委賦權,賦予其對職能部門派駐機構的考核權、財政權、用人權和轄區規劃建議權,並增設黨建辦,增加黨建專職人員﹔另一方面為社區“鬆綁減負”,社區干部全部下沉網格,全市1.6萬個網格普遍建立了黨組織,在“家長裡短”中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同時,武漢每年整合各類資金近10億元,推進“紅色陣地”提檔升級,全市87%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超過1000平方米,社區工作經費年均達到50萬元,真正讓社區黨組織有時間、有資源、有能力服務引領群眾。

  此外,武漢還探索區域化黨建,打破以領域、單位、行業劃分的黨建模式,通過街區統籌、園區統籌和商圈樓宇統籌,加強對基層各類組織的統一領導,“兩新”組織中的黨建網絡越織越密,凝聚力越來越強。

  打造高素質基層骨干隊伍

  12個村的拆遷失地農民住進城,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城市社區?

  漢陽區江欣苑社區給出的回答是:全國和諧示范社區。

  “從‘泥腿子’進城的臟亂差社區成為全國典型,靠的是什麼?是黨組織的力量!”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胡明榮感觸頗深,江欣苑的變化過程,正是社區黨組織不斷完善、組織力不斷增強的過程。

  第一次黨員大會,80%的黨員缺席,基層組織力成為空談。為了加強黨組織與群眾的聯系,胡明榮立下規矩,社區事無巨細,必須加強黨支部的領導和服務。她創新“六點半晨步法”,每天早上6點多鐘,社區干部都在社區裡,見人問候、遇事傾聽,以此收集問題,並通過民提、民議、民決、民評的“四民工作法”來逐一解決。

  隨后,社區裡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等基層治理隊伍一一建立,各類志願者團隊也陸續成立,江欣苑基層黨組織的力量迅速壯大,社區面貌也隨之一新。

  在武漢,像胡明榮這樣“群眾信得過、服務有本事、治理有辦法”的基層黨組織書記被定義為“紅色頭雁”。為培育“紅色頭雁”,武漢實施社區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並選聘一批優秀大學生到社區任職,目前全市社區書記平均年齡43.7歲,80%具有大學以上學歷。每年武漢還拿出至少50個街道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名額,定向招錄優秀社區書記。

  建設高素質基層骨干隊伍,除了培育“頭雁”,還得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激活這些群眾身邊的“紅色細胞”。武漢總結推廣對黨忠誠“常青”、為民服務“常青”、黨員活力“常青”的“黨員常青”精神,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每月集中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全面實行街道黨員干部全員駐社區,實現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全覆蓋。截至目前,已有13萬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或工作地社區報到,認領困難居民“微心願”6.6萬個,認領小區志願服務崗位4.3萬個,結對幫扶困難群眾3.6萬名。武漢還開展黨員評星定級活動,將合格黨員標准細化、量化、具體化。

  借助黨員下沉社區,武漢推動“紅色文化”進社區、進樓宇、進家庭,街道社區普遍建有“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文化廣場”,舉辦“社區文化藝術節”,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紅色文化”的滋養。

  把黨的服務延伸到千家萬戶

  “在小區裡散步,從沒有這麼神清氣爽過!”江岸區江漢北路社區18號小區居民盧和毅感慨,自2017年7月“紅色物業”進駐后,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停車位整齊劃一,房前屋后干淨整潔,路燈明亮。

  這個近萬人的老舊社區由14個小區組成,此前隻有2個小區有物業管理,雖然位於鬧市黃金地段,但社區內基礎設施老化,停車、治安問題嚴峻,鄰裡間矛盾多發。

  武漢窗口單位民意測評顯示,全市群眾對社區物業滿意率最低,反映的問題60%涉及物業管理。全市從事社區物業人員超過10萬人,但大學畢業生比例不到4%,黨員比例不到3%。

  為此,在“紅色引擎工程”中,武漢抓住物業這個服務群眾最前線的“牛鼻子”做文章,將“紅色物業”作為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平台,讓物業既發揮服務功能,又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100米”。目前,武漢在各區新建、重組或引進31家公益性物業公司,採取“低價有償”方式,為市場失靈、自治失效的784家老舊小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

  “‘紅色物業’要始終彰顯‘紅’的特色,在物業服務領域彰顯黨的政治色彩,強化黨的政治屬性,發揮黨的政治功能,實現黨對社區物業服務的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工作引領。”陳一新強調。

  為強化“紅色物業”的引領作用,武漢全面推廣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服務機制,推行社區“兩委”成員與物業公司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結合“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集中選聘了737名黨員大學生,派到各區公益性物業公司中從事“紅色物業”。

  “我們不僅是物業服務人員,也是黨的基層工作隊,是黨的政策宣傳員、困難群眾的服務員、鄰裡糾紛的調解員。”2017年7月,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生胡曉慶進入武漢眾治社區服務公司,成為一名“紅色物業”工作人員。過去一個多月,她作為“紅色物業”黨員大學生宣講團成員,11次進入社區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武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余從斌介紹,武漢正在組織開展“紅色物業五星級企業”創建,調動全市1700多家物業企業投身“紅色物業”。同時,武漢著手修訂物業管理條例,將黨建工作情況作為物業企業信用評級、行業評比、項目招投標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從制度上推動“紅色物業”擴面提質。

  (田豆豆、范昊天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2日 18 版)

(責編:宋鶴立、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