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王秀芝:火紅的辣椒映初心

張棖

2017年11月28日07: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王秀芝(中)在大棚進行技術指導。
  資料圖片

“10月18日上午,我坐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排,近距離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心裡有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和激動!”內蒙古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長王秀芝激動地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特別讓我感到振奮的,就是提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並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引起了我們科技工作者的極大共鳴。”

剛從北京回來,黨的十九大代表王秀芝就投身科研工作,“我要把十九大精神宣傳給身邊的同事,宣傳到農村各個角落,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同時,作為一名基層科研育種工作者,我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良種培育、引進和推廣,把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走進王秀芝工作所在的育種大棚,一股熱氣扑面而來,仿佛進了桑拿房一般,讓人倍感悶熱潮濕。而這樣的工作環境對於今年53歲的王秀芝來說,早已習以為常。“現在的條件好多了,大棚有2米高,能輕鬆直著身子干活了,過去最高的棚也不到1.5米,貓著腰干一天活,出來都快成駝背了。”王秀芝指著大棚對記者說。

王秀芝從事辣椒育種已整整30年,研究所裡的育種大棚基地已然成了她的半個家:“每年從3月開始,每周都要往大棚裡跑三四次,尤其是到了6、7月份辣椒育種授粉期,基本上每天都泡在大棚裡。”

在育種授粉期間,她和科研團隊每天早上7點進棚,一直忙到下午5點半出棚。為保障辣椒的正常生長,無論棚外寒來暑往,棚內溫度濕度始終如一。30多攝氏度的氣溫,濕熱難耐,猶如蒸籠一般,人一進去就是一身汗,更別提一待就要七八個小時,出來時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了。

夏天忙授粉,冬天忙育苗。每逢臘月、正月,便是辣椒春季育苗的關鍵期,尤其是在研究所推廣工廠化育苗之前,王秀芝得天天往鄉下的繁育基地跑。別人忙著置辦年貨,她卻從一個大棚鑽到另一個大棚指導育苗,往往要忙到臘月二十八方能回家。有時正月裡農戶有問題打來電話,她就得第一時間前去查看解決。

2007年元宵節,赤峰遭遇了一場五十年不遇的大風降溫降雪天氣。當時正值春季育苗關鍵時期,為保住農戶培育的110萬株辣椒苗不被這突如其來的降溫凍傷、凍死,本應在家過節的王秀芝冒著嚴寒四處聯系商家購買加溫設備。由於趕上過節,商店早已關門,她就照著商店門上留下的電話一家家地聯系,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貨源。王秀芝返回育苗基地時,已是晚上7點多,通往溫室大棚的路早已被厚重的積雪埋住,車開不進去,她不得不和同事在齊膝深的雪地裡往返十多次,才把所有加熱設備抬進棚裡。

“那天的雪確實深啊,一腳踩不到底,當時也顧不上太多,就想著保住農戶的每一株苗,還好110萬株秧苗都沒事。”王秀芝提起那次經歷仍記憶猶新。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王秀芝身上有一股子鑽研勁兒、韌勁兒和拼勁兒。“如果有問題當天沒弄明白,感覺吃什麼都沒味兒,睡也睡不好,非要想明白不可。”王秀芝說,“培育辣椒是個慢工細活,一般一個品種成功選育至少要8年,有時甚至需要10年或更長,所以要耐得住寂寞。”

正是靠著這股執著和韌勁,經過多年努力,王秀芝參與選育的“蒙椒4號”和作為第一選育人選育的“赤研”系列等15個辣椒品種在內蒙古、廣西等14個省區得到推廣應用,種植面積達410多萬畝,實現新增經濟效益27億余元,大大推進了我國辣椒良種產業化進程。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8日 17 版)

 

 

(責編:楊麗娜、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