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17:1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
——摘自十九大報告
上海市普陀區委組織部 陳娜婭:
“三會一課”要成為黨性鍛煉的“熔爐”
一個組織的生命力和戰斗力,需要依靠組織內部嚴密的制度和嚴格的紀律來維持。組織生活如果鬆一寸,組織建設就會弱一尺,干部隊伍更會散一丈。當前,一些基層黨組織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組織無威信、有黨員無活動、有活動無規律等“弱虛散”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三會一課”等黨的政治生活制度落實不力。“三會一課”本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制度安排,是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制度外化。如果一個基層黨組織連最基本的組織生活都無法保質保量地開展,凝聚黨員、教育黨員便會無從談起,動員群眾、服務群眾更是蒼白無力。
“三會一課”是克服黨組織軟弱渙散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落實好這項制度,首先要回歸制度初心,突出其政治學習和黨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堅持把學習黨章黨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作為主要內容貫穿始終,切不可為完成上級任務、迎合個人興趣而把“三會一課”變成委員的“小集會”、黨員的“娛樂場”。其次要堅守制度標准,不走形式、不搞簡化、不作變通,嚴格把每一次會議開真,把每一堂黨課講實,堅決防止用工作部署、領導講話“桃僵李代”。最后要壓實制度責任,進一步增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黨建工作述評考、公開評議等方式常念“緊箍咒”、勤擰“螺絲釘”,使“三會一課”真正成為黨員鍛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的“熔爐”,成為基層黨組織提升組織力的重要載體。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盛維林:
優化組織設置,創新活動方式
繩在細處斷,冰在薄處裂。基層是黨的執政根基,政治功能是其本質屬性,越是情況復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強、把工作做實、把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好。
提升組織力,要從創新組織設置上著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農村、社區、“兩新”組織等領域,必須打破依托地域、工作地點等設立黨組織的傳統做法,哪裡有黨員、哪裡有需要,就把黨組織建到哪裡。比如推進農村富民黨建,要依據新時代農村黨員創業、文化、地域等實際情況,在產業鏈、合作社等新興農業領域實現黨組織有效覆蓋,讓黨的基層組織在引領鄉村振興、做大集體經濟、做強合作組織、做實富民增收、做牢脫貧攻堅上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黨員強則組織強。要通過活動方式的創新,實施黨員凝聚力工程,保障黨員權益,注重激勵關愛,給黨員搭建發揮作用、展示風採的平台,引導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作示范,進一步增強儀式感、身份感、存在感。堅持黨建帶工建、團建、婦建,推動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行業文化有機融合,讓黨建工作融入企業、行業發展各環節,把黨的基層組織建成團結黨員、凝聚黨員的堅強戰斗堡壘。
廣東省中山市東區黨工委書記 譚振東:
選好帶頭人,把好政治“方向盤”
“尚賢者,政之本也。”基層黨組織書記履行著管黨治黨的第一責任,肩負著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體現在基層各領域的政治使命。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有著重要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特別是面對“熟人社會”、干部創新精神不足等問題,選准用好“領頭雁”,抓好這個“關鍵少數”,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關系到基層治理成效和社會和諧善治。
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應該打好組合拳,選、育、用、管多方施策,形成合力。帶頭人講政治,黨組織就能更好地發揮政治功能。要從源頭抓起,按照新時代對高素質專業化干部的要求,突出政治標准,讓忠誠干淨擔當的干部脫穎而出,讓能力強、威信高的黨員“挑大梁”。重視帶頭人隊伍的培養,“一竿子插到底”,把教育培訓落實到每一個支部書記身上。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干部,把扶貧攻堅、重大事件處置、帶領群眾發家致富作為主戰場,培養鍛煉年輕干部。打破實績考核的“大鍋飯”,建立差異化激勵機制,確保干有動力、干有壓力、干有待遇、干有位置。
四川省合江縣委書記 張季頫:
突出抓覆蓋,解決不想抓、不會抓問題
加強黨的領導離不開建設偉大工程,而建設偉大工程又離不開黨的基層組織。當前,隨著工業園區、集貿市場、NGO組織等新興業態高速發展,組織數量、從業人員不斷增多,社會結構、行為活動日趨復雜,這對新興領域黨組織覆蓋提出了新的挑戰。建設偉大工程,推動“兩新”組織黨組織覆蓋,要突出問題導向,突出解決不想抓、不會抓的問題。
鮮明政治引領抓覆蓋,要以“兩學一做”為抓手,引導出資人、負責人走出黨建和業務“不可兼得”的誤區,不斷強化“政治意識”,提升“政治修為”,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正確理念,從思想上變“黨要建”為“我要建”。
創新組織設置抓覆蓋,要樹立“大格局”,開啟“新思維”,善於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構筑組織之間的共融共通渠道,如基層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項目一線等做法,實現了組織共建、難題共解、資源共享,彰顯了黨的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成效。
強化激勵保障抓覆蓋,要建立健全服務和激勵保障方面的制度機制,在政治待遇、經濟待遇、工作支持和人文關懷等方面對“兩新”組織黨組織給予更多的幫助,讓“跟黨走者”有甜頭、有跟頭、有奔頭,以組織關懷激活“紅色基因”。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中國組織人事報》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