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暖了群眾、紅了黨旗——追記扎根社區30年的“小巷總理”陳葉翠

2017年11月20日17:16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暖了群眾、紅了黨旗——追記扎根社區30年的“小巷總理”陳葉翠

陳葉翠,濟南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也是山東省首位直選的“小巷總理”、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不幸於11月11日晚病逝。多年前,她的事跡曾感動泉城濟南。如今,她的去世引發千余市民自發送別,濟南市委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向她學習。

老百姓都說,她扎根社區30年,窮盡一生年華為民服務,燃燒了自己、溫暖了群眾、映紅了黨旗。

“我們還沒想到,她就已經做到了”

“她的身體就是為俺社區累垮的,她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了社區。”去世后的第二天,甸柳新村道路兩旁,站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上千名群眾,他們打出“陳葉翠書記一路走好”等橫幅,揮淚送別心中的好書記。

“群眾每一件事她都挂在心上,而且非常執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甸柳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魯寧說。

2001年,社區一對殘疾人夫婦被確診為癌症。陳葉翠抱著捐款箱上街籌集善款,幫他們到原企業協調醫療費,來來回回跑了近百公裡,不僅感動了社區居民,也感動了企業。“一名非親非故的居委會主任,為老百姓的事受這麼多累,這個忙我們幫。”

群眾有困難,她不是坐等來訪,而是主動上門解憂。社區居民席長青的老人和愛人都患有疾病。他說:“從大病醫保,到居家養老,凡是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陳書記都替我想到了。我跑得最遠的路就是到居委會簽字、拿表。”

對老百姓,陳葉翠的心很軟,可在為老百姓爭取合法利益時,她又很硬。

2012年,位於社區的濟南第二汽車改裝廠片區改造,看到開發商的拆遷安置方案時,陳葉翠氣憤地拍起了桌子:“你們設計的是啥戶型?不是這家不通風,就是那家見不到陽光﹔臥室才7平方米大,安置房比拆遷房大不了幾個平方米,就要多掏10多萬元。回去量量你家的廁所,再來設計老百姓的臥室!”

至今,她的這段話仍被當地居民傳頌。

“她做的是點點滴滴,但比親人還要親”

陳葉翠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點點滴滴的小事卻潤人心腸、溫暖人心。

今年75歲的朱鳳元至今還記得,多年前的一個冬天,他愛人生病住院了。“臨近年根兒,陳書記打了好幾次電話問病情,說要來看望,我一再不讓她來。”可在除夕夜,她不僅來到病房,還帶著親手包的熱騰騰的餃子。“同病房的病友羨慕地問,這是你家什麼親戚?你可真有福氣!我說,這是俺的社區書記。”說到這兒,朱鳳元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小巷總理”,家長裡短,啥事都得管。雖然不是老百姓的親人,但有些事情她做得比他們的親人還好。

有一次,社區一位居民家的液化氣管道壞了,給自己兒子說了三天都沒給解決,給陳書記說了一次,兩個小時后維修工人就到了家裡。“她比自家孩子還親呢。”

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神志不清,自己親人都認不准,但卻認得陳葉翠,見到她都會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說:“陳書記,好人啊。”

“在陳書記看來,大家都是她的親人。”甸柳新村第一社區黨委副書記劉紹霞眼噙淚花說,甸柳社區能成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她被群眾譽為“社區功臣”。

“我們的事再小都當大事,她自己的事再大都當小事”

陳葉翠獲得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等榮譽。她生前常說:“我干不好,群眾就會對黨有怨言﹔我干得好,群眾就會對黨有更深的感情。”

她的筆記本裡寫滿了群眾的大事小情,孩子上學、下水道堵塞等都是她服務的內容。自1988年到社區工作以來,她已寫滿70多本,100余萬字,摞起來有半米多高。

“群眾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她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辦,可是卻拿自己的身體不當回事。”社區老百姓說,陳書記身體一直不太好,幾年前就查出腫瘤,化療時掉光了頭發,她就買假發戴上,出院一個多月就又上班了。

“她隻能給別人解決麻煩,卻不願自己給人添麻煩。”甸柳社區衛生站負責人李利華“埋怨”,在陳葉翠昏迷的前一天,她還盤算著早點回到社區,還有好些工作等著她。

她把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融入普通瑣碎的日常工作中,當好“黨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陳葉翠在日記中寫道,“沒有什麼比愛更深,沒有什麼比情更濃,沒有什麼比心與心的交流更珍貴。”

在老百姓的眼裡,她永遠是最忙也是最不知疲倦的人。“陳書記就像一團火,燃燒了自己,溫暖了別人。有她在,我們覺得踏實、放心!”

天氣轉涼,社區行道樹已由滿目翠綠化成一頭焦黃。明年夏天,這裡仍會是一片綠楊陰裡。但這裡的老百姓,卻再也見不到那個為百姓奔忙、日漸消瘦的背影,那座心中的靠山。(新華社濟南11月20日電 記者 邵琨、蕭海川、王志)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