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黨的歷史上,十九大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習近平同志在大會上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必須聯系歷史、現實和未來發展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集中反映出我國社會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
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講,堅持從實際出發需要把握三個要點:一是客觀真實性。就是要能夠深入實踐、深入群眾,客觀地反映社會現實,包括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二是事物全面性。實際有大有小,有全局有局部,有現象有本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全面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尤為重要的是認清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三是發展變動性。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舊的矛盾解決后又會產生新的矛盾,新的矛盾仍在不斷變化。因此,認識和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必須密切關注和認識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分析和認識社會主要矛盾階段性轉化的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習近平同志指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
可以看到,今天我國社會發展確實呈現出許多新的階段性特征。一方面,我國經濟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長。我國綜合國力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均有較大提升,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處在中等收入階段,還有43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差距仍然較大,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實體經濟還不夠強,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這些階段性特征,反映在主要矛盾上就是:一方面,人民群眾在解決溫飽問題和進入小康社會以后,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通過改革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出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是我們黨對當今中國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判斷,是黨的十九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長遠戰略的重要依據
對於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是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長遠戰略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我們黨就是通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揭示社會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從而科學制定黨在各個時期的綱領和路線的。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根據1956年黨的八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指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后來我們黨經過深入研究,將這個重大的理論表述提煉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意義非常重大。這不僅是因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而且因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隻有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才能針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在今天,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就要認識到它集中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新的階段性特征,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因此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論述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同時,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在學習領會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時,必須把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問題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有變的問題統一起來思考和研究,把“變”和“不變”這兩個論斷統一起來理解和把握。
所謂“不變”,就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是因為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時,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之所以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是因為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還沒有完成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任務,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實現許多別的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完成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隻要這個任務沒有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沒有結束,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就不會改變。
所謂“變”,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不斷變化的特點。或者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分階段的。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初“一窮二白”的時候是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后是初級階段,解決了溫飽問題后“奔小康”是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還是初級階段。進入21世紀后,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於是,中國是不是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不是已經發生了變化等重大理論問題擺到我們面前。黨的十七大在肯定“基本國情沒有變”“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的同時,提出“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隨著我國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日益明顯,黨的十九大深入分析今天我國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有利於更好解決我國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利於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有利於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認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事關對基本國情的正確認識和把握,事關科學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長遠戰略,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作者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6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專家輔導 · 省部干部談黨建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