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不忘初心 大山的兒子將生命融入大山

——追記雲南藏區扶貧路上殉職干部和先念

2017年11月13日14:0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17年1月24日,和先念(右二)在維西縣永春鄉拖枝村走訪貧困戶。

連日來,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境內的崇山峻嶺中,和先念這個納西族男子的名字,不斷被鄉親們提起,不斷被人們叨念

從貧家子弟到縣裡的干部,他一路保持本色﹔從普通干事到財政局長,他秉承著初心:從山間小路到農家小院,他洒下數不清的汗水﹔當危險來臨,他推開同事……

和先念,他是鄉親們眼中的好心人、貼心人、好干部﹔是這片大山養育的兒子,也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大山,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這方山水 本報記者王長山、楊靜、楊牧源、藺以光

天氣陰沉,山路泥濘。

“砰!”的一聲,一塊石頭突然從山坡上飛出,砸向山路上並肩行進的兩個人。

“這時,他突然向后推了我一把,我腿部突然一陣劇痛,倒地瞬間,看見和局長也重重地摔趴在地上。”木映紅事后回憶時仍心有余悸。

10月24日,在維西縣葉枝鎮新洛村委會的宣講活動剛結束,縣財政局局長和先念就帶人驅車進山訪貧。山路上顛簸了約半個小時,又步行3公裡多,來到托八村小組。

村寨緊鄰瀾滄江,四周溝壑縱橫,“望山跑死馬”是形象的寫照。當地發展滯后,改變這裡的想法一直在和先念腦海中揮之不去。

進牛圈、圍火塘、聊種養……訪問了幾家后,他和同事木映紅結伴,准備到山澗邊的貧困戶余天銀家再看望一下。

短暫昏厥后,木映紅醒來后看到和局長趴在泥地上。木映紅擔心他窒息,便爬過去把他翻過身來,但他已昏迷,呼喊不應。

為了找到通訊信號,木映紅忍痛爬到幾米外的小土堆上,高舉手機撥打電話。一連撥打了40余次,才打通了新洛村總支書記馬福生和維西縣醫院副院長楊勛的電話。

“到了后,我就傻眼了。”聞訊趕來的余天銀第一個趕到,看見和局長全身在抽搐。隨后,大家紛紛趕來,開展救治。但是,和先念因被石頭砸中頭部傷勢過重,當晚不幸去世。

“要不是他推了一把,我的傷也會更重,后果不敢想。”記者在維西縣人民醫院病床上見到木映紅時,她仍喃喃自語。經醫院診斷:她右側脛腓骨中下段、脛骨上段粉碎性骨折。

淚別“好人”

“在維西,一個人的離去能引起這麼多人的牽挂不多見,那是因為他曾牽挂感動了很多人”

近日,記者探訪托八村小組,隻見左側的山峰高聳入雲,右側遠處瀾滄江奔騰不息,一條條山路彎彎曲曲在山坡上延伸。和先念出事的路段已新鋪上了一層土石,正在做硬化的前期工作。村裡的鄉親們大部分聽不懂漢語,但提起和先念的名字時仍悲傷不已,連聲說“好人”,四村八鄰提起和局長也連豎大拇指。

和先念1972年出生,老家在葉枝鎮姑臘村,土木結構的老房子十分破舊,屋內沒有像樣的家具。位於二層的閣樓裡,靠窗擺著一張床。春節等假日他會回來看看家人,在這裡住上一夜。床鋪仍保留著原樣,記者探手過去,被褥單薄,一陣冷涼。

先念小時候就很聽話,因為家裡窮,鄰裡親朋資助他不少。“別人這麼幫我,我也要回報!”和先念說過的這句話深深印在葉枝鎮老職工王學仁心裡。今年61歲的王學仁在葉枝村任文書時曾救濟過和先念家。“先念人品好,做人做事非常誠懇。”

葉枝鎮主任科員趙玉林說,先念在葉枝鎮工作時就愛幫助別人,哪家有困難資助個幾百元是常事。

葉枝鎮中心完小校長張君長至今仍念念不忘和先念協調了數百萬元資金,改善600多名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一事。“他還從財政局內部協調設立獎勵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好教師及關心教育的家長。”

老百姓孩子考上大學,很多人要助學資金,有些不符合條件的,他自己掏腰包也要支持……

葉枝鎮中心完小學生余志強學習成績好,但家庭變故影響學習,他知道后便決定幫助,承諾一直到大學都會想辦法。

不管是做職員,干鎮長,還是當鎮黨委書記、財政局長,熱心幫助鄉親已成為和先念的習慣。“他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就是老想著百姓。”塔城鎮啟別村委會主任和金光說。

“別說先念是救人,就是一頭牛,一個有生命的東西,這種情況下他都會救。”提起救人,塔城鎮干部陶勇抽泣不已。

和先念殉職在扶貧路上的消息在群山峽谷中傳開。很多鄉親說,這麼好的人,怎麼這樣就走了?家住新洛村托八組的余樹生,與70歲的妻子相依為命,是和先念挂鉤的貧困戶。“他常來家裡幫扶,怕我們聽不懂漢語,用傈僳族語給我們講。日子變好了,可他走了,心痛啊!”

10月25日,拉著他遺體的車從葉枝鎮出發到縣城,沿途許多人停下手中的活計,目送車子。進入縣城時,街道兩旁許多市民也肅然而立。

“在維西,一個人的離去能引起這麼多人的牽挂不多見,那是因為他曾牽挂感動了很多人。”10月27日,縣城住建局家屬區內擠滿上千人,大家揮淚送別和局長。

心系群眾,他是大家的貼心人

“他為別人的事可以百般求人,對自己的事從不上心”

瀾滄江在峽谷中奔騰而下,兩岸山峰林立。

從葉枝鎮到新洛村,從姑臘村到托八組,無數個村庄裡,留下了和先念數不清的身影和汗水。

財政所干事、所長,葉枝鎮副鎮長、鎮長,塔城鎮黨委書記,縣農科局局長,縣財政局局長,崗位和職務不斷變化,但他為百姓為群眾辦事的干勁一直沒減分毫。

1994年畢業后,和先念到了葉枝鎮財政所,開啟了為鄉親們的奔忙的人生。到財政所不久后,便任梓裡村新農村工作隊隊長。“他見面稱為我老哥,他朴實,做事也認真。”今年50歲的余康生是梓裡村村民,回憶當年認識和先念並成為朋友時,仍神情激動。

“他辦事總是先調研,然后下力氣推動實施。”梓裡村條件差,發展成為難題。和先念先到村裡摸情況,遇見誰家喝粥,蹲下來就和大家一起吃,沒有架子。

好的產業需要帶頭人,他盯上了時任拖八科村小組組長的老哥余康生。

“多次探討后,認為養豬仔是個不錯的選擇!讓我帶個頭。”余康生說。余康生家當年就養了5頭母豬,又帶動村小組38戶人家一戶養一頭。和先念領著余康生找銷路,當年就賣出了200多頭豬仔。

“以前村民自養自吃,沒想到靠它換票子。”余康生成了大家信服的帶頭人,后來他家養到12頭母豬,每年收入超過10萬元。村民嘗到甜頭后,和先念又幫助大家成立了養殖合作社,最好時全村一年可賣出3600多頭豬仔。

正是靠養豬打下的基礎和積累,余康生又發展大米產業。這時,和先念已是財政局長,來到梓裡村調研時,又幫助余康生謀劃產業升級和深加工,缺資金,就幫助爭取100萬元的扶持資金。目前,加工廠房已煥然一新,新生產線也開始運行,一茬新米已上市。“和局長是看到我這個企業可以輻射全鎮數千畝的水稻,讓大家的米能賣上好價錢。”余康生雙眼泛濕,“特別想把新米給他嘗嘗,但再也沒有機會了。”

深入考察,找到適合產業,發展帶頭人,最后帶動一方。這是和先念多年堅持的“法寶”。新洛村有16個村民小組1421人,今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148戶455人。2015年新洛村確定為維西縣財政局挂鉤幫扶點后,和先念和財政局的同事就成了村裡的常客。

“他輕輕推開院門,一腳踏入泥濘的院內。”65歲的村民余躍華記得第一次和先念局長來家時情景。接過遞過來的水杯就喝,滿是灰塵的凳子擦都不擦就坐下,穿得很普通,余躍華心想這哪像個局長。

和先念在村裡挂鉤3戶,余躍華家是其中比較貧困的一戶。在凹凸不平、泥濘不堪的院內,和先念與余躍華拉起家常,了解家裡情況。不久,和先念便安排給他家的院子內鋪了水泥,房前屋后做了排水,還送來了一隻優質種羊。

記者在余躍華家看到,入戶道路已鋪上水泥,家裡通了自來水,還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和局長每次來都會問牲口、土地、糧食,講解政策,問有什麼需要,逢年過節還會送來被子和大米。”余躍華說,他就像親人一樣。和先念出事那天,因行動不便,余躍華隻能在院子裡遠遠看著救護車離去,心痛不已。

余躍華家是維西貧困戶的縮影。到去年底,維西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3萬人,貧困發生率超過20%。在6月份的一次匯報中,和先念認為,從目前情況看,今年維西要完成全年財政收支任務面臨挑戰。他專門向省財政廳進行匯報,請求加強對維西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在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和藏區發展資金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扶貧要精准,產業要精准。這也是他一貫的理念。馬福生說,和局長生前多次帶隊到村裡走訪調查,協調扶貧資金1400余萬元,幫助村民發展當歸、桔梗等種植業。“這解決了村子產業的問題。”

“你們要做一村一品才有出路。”這是令塔城鎮其宗村委會主任阿茸印象深刻的一句話。2008年和先念到村裡支招后,讓阿茸去漾濞等地考察核桃種植,因沒考察經費,和先念籌集了1萬元,支持阿茸帶村民考察。還協調林業部門聯系挂包其宗村,直至核桃挂果。現在,其宗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從當時的2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6000多元。

對許多外來的工作隊員來說,語言不通是個大問題。和先念會納西語和傈僳族語,在一次支部聯建會議上,有多位納西族村民,他就用納西族語言鼓勵大家,講解政策。雲南省財政廳駐維西縣拖枝村的工作隊員說,他就像個橋梁,讓我們更近地傾聽到貧困戶的心聲。

村民是親人,對同事和先念關心同樣細致入微。

在塔城鎮工作時,一工作人員與妻子鬧別扭想離婚,妻子帶來很多家人到鎮政府“理論”。和先念出面做工作,並自掏腰包帶大家到飯館吃飯。又和該工作人員聊到晚上九點,最后二人和好。

楊伯元的女兒在州裡上中學碰到困難,和先念陪著一同去找人解決﹔財政局農財股股長鹿耀東身體不好,到昆明出差時,和先念總要打電話提醒他要檢查血糖水平。

他還多次向上級反映老同志的待遇問題。至今,在他手裡已解決了20多個職工科級待遇問題。“他隻想著幫別人解決待遇。”已經解決待遇問題的塔城鎮老干部張志勇說,他為別人的事可以百般求人,對自己的事從不上心,還常說“工作干好是本分”。

現在,托八村民小組通組道路已開始鋪上碎石,這是和先念生前一直挂念的道路。村民說,他已無法再到這條路上行走,也不能再來看望我們了。但大家永遠忘不了他。

不忘初心,他是黨的好干部

“他有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方法,總有用不完的勁”

擺設簡單,一些筆記、文件依然有序地擺在桌子上,一如他離開前的樣子。

在維西縣行政中心四樓的財政局辦公區和先念的辦公室裡,吸引記者目光的是一本本筆記,上面沒什麼豪言壯語,也沒詩情語句,每一頁清楚地記錄著工作內容和計劃,甚至粘貼著一些剪報、文件。

10月22日,和先念聯系一個協會,准備在中路鄉吉介土中心完小給孩子捐贈過冬的校服和旅游鞋。筆記本上清晰地記錄著接待安排和捐贈時間。這是記者看到的最后一篇工作筆記。

“他就是一個拼命三郎。”楊伯元說,年終決算時,夜裡12點前必須完成上報,他就一直陪著大家加班。

“和局長是我所見過的最拼命最認真的干部。”與和先念共事4年多的鹿耀東很是感慨。現在扶貧切塊資金、計劃項目很多都在農財股,任務繁重,鹿耀東等人加班,和先念也會跟他們一起熬。“我們晚上做項目文本,他就陪著一起做。”

“他有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方法,總有用不完的勁。”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杜一敏說,很多駐村隊員都樂於向他求教,而他在不同崗位都保持著不斷學習的習慣。

和先念為工作已“拼”了多年。

2000年11月,一份材料很急,不及時交的話會影響葉枝鎮財務年審和項目申報。和先念便馬上出發去縣財政局。不料,車子翻到山路下距瀾滄江幾米遠的地方,造成他脊椎受傷,動彈不得。當人們把他從車裡抬出來時,他手裡還緊緊抓住資料袋。直至和先念同志犧牲前,每逢天陰下雨,他的背部還會隱隱作痛。

和先念在葉枝鎮財政所的工作井井有條,做的賬清清爽爽。資金賬本每年有100多本,但有審計來詢問,他都答得一清二楚。王學仁說,領導批條,如果不符合規范的,他不執行,但會給出建議怎麼辦。

正因工作有計劃、有想法、很能干、人又好,2002年和先念被鎮上的代表推選為葉枝鎮副鎮長,2005年又被推選為鎮長。

和先念對工作認真負責一以貫之。到塔城鎮擔任書記當晚,就請副書記、鎮長在宿舍裡面談工作,一直到凌晨3點。

臘普是河塔城鎮的母親河,河岸多處有挖沙、開礦的情況。和先念在河邊行走時,雙眉緊皺。“臟亂差怎麼行?生態可是寶貴資源,不能毀在我們手裡!”

礦山、挖沙審批一律不批,有人告狀,有人罵他,他毅然頂住壓力。

和鎮上的干部探討時,和先念提出搞替代能源,鎮政府推廣太陽能路燈,在巴珠和生態好的地方推廣節柴灶、沼氣池、太陽能熱水器。並寫入了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和先念選擇生態好,但是最貧困的巴珠村做試點。多次到村裡開會講生態,講利用好巴珠林地優勢。一次夜裡開會,他衣衫單薄冷得發抖,但堅持聽群眾講3個小時。

“要保護好生態,一定不要砍伐森林。”“生態以后是巨大財富。”這些話至今塔城村委會主任阿禮楚還能脫口而出。“現在太陽能90%都覆蓋,節柴灶70%,環境更好了,山更綠了。真驗証了他的話,留下的是金山銀山。”

工作上他不但拼勁十足,也嚴字當頭。

2002年前后,有老板送給他一萬元錢,求他追加項目資金,他堅決不肯,把錢交給財政所兩個同事,讓他們一周內將錢退給老板,一周內不來取就上交國庫。老板很無奈,最后把錢取走了。

和先念母親去世時,塔城鎮一些干部想去送別。縣發改局主任科員和金光說,大家很多人沒有見過他母親,按當地風俗,去送一下,人之常情。但和先念給多位鎮村干部打電話說:任何一個干部職工,不能以各種理由來。當時大家不理解,想不通,都說傳出去讓人感覺塔城鎮沒人情味。

自己的姐姐依然住在姑臘村的老屋裡,但他隻幫別人,不幫自己﹔幫助很多人解決待遇問題,但他從沒向組織申請要過任何待遇,也沒有伸手向組織要過一分錢,寫過一張條子。

和先念身形瘦弱,面容和善,說話柔和,穿著簡單。在塔城鎮工作時,一套二三百元的西服穿上就脫不下來。同事回憶,和先念一次搬家,值錢的就是一台電視機,還是為了新家買的,一輛小轎車一個上午就搬完了各類物品。“普通職工的家具也比他豐富得多。”

在妻子唐金玉眼中,和先念是個“工作狂”,上班也忙,下班也忙,家裡加班到夜裡兩三點是常事。唐金玉是縣醫院內科主任,工作也十分繁忙。他們的小孩都沒時間看管。“他愛身邊每一個人每個生命,就是忽略了自己,不為自己考慮。”

10月23日晚上,和先念依然回家很晚,向唐金玉丟下句“第二天要去葉枝下鄉”話后,便開始看材料。唐金玉沒打擾他,便去醫院值班。

“以為和平常下鄉一樣,但那晚竟成了永別,他甚至都沒留下一句交代的話。”過去好多天了,唐金玉提起當晚仍眼含淚水。

在他家的書房,記者看到他當晚讀的最后一本書《新預算法解讀》,他讀到的第76頁上,留下了折痕。

(責編:常雪梅、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