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邦
2017年11月10日09:54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就非常明確地提出了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重要意義,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對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的重大作用。湖北省荊州市委黨校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好講好用好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切實幫助學員強化理論武裝,發揮好黨校的教育培訓主陣地作用。
堅持黨校姓黨,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重要內涵。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的重要論述。守正方能出新,繼往才能開來。隻有深入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政治文化的論述,隻有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才能掌握積極健康的政治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堅持繼承創新,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這為黨內政治文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指明了根本途徑和方法。
要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的歷史傳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凝聚著中華民族對美好未來的共同向往,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十分注重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創造性形成了多個時期的科學理論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使我們黨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承接續奮斗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智慧和歷史經驗,不僅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啟示,而且為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供了不竭源泉。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荊州是古九州之一,是楚文化的中心,黨校深入挖掘“其志潔,其行廉”“哀吾民生之多艱”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為民情懷,深入挖掘漢朝時在荊州任職的刺史楊震清白傳家的家風等,通過開展楚廉講座,對學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堅持不忘初心,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優勢。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光榮傳統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要堅持和弘揚紅色精神。紅色精神最核心的是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精神。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使廣大黨員干部和學員保持政治定力,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自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苦干實干,始終能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
要挖掘和利用好紅色資源。紅色資源是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的歷史見証,是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荊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賀龍、周逸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浴血戰斗的地方。蘇區軍民具有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勇於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慨,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黨校充分利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建立教育基地,開展體驗式教學,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功能。同時,荊州黨校與有關部門一起,打造了“走進黨校·入黨記憶”主題展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闡釋黨章黨史,通過展示荊州不同時期的時代楷模的鮮活實例,黨員干部參觀后現場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使黨性教育活動更加具體化、形象化,自今年6月以來,參觀的黨員干部和學員共200多場次,受眾5200多人,做到了市直部門黨員干部全覆蓋,使廣大黨員干部和黨校學員深受教育。
相關專題 |
· 政治建設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