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紅旗”為什麼這麼紅

——來自城市基層黨建樣本陝西銅川紅旗社區的報告(上)

2017年10月30日10:1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紅旗”為什麼這麼紅

  早上八點半,紅旗社區門前的路上人聲鼎沸。這個深受人們歡迎的早市,每天人流量都有幾千人。

  居民羅丹買了兩袋青菜,幾步拐進了紅旗社區服務站。在一台機器上,刷身份証,手一按,紙張打印,找社區工作人員蓋章,不到兩分鐘,辦好了一張居住証明。

  “太方便了,買菜的空就把事辦了。謝謝你們!”43歲的羅丹在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拿著開好的証明,她對社區干部說。

  加強黨的建設,引領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題中之義。多年來,紅旗社區以黨建工作為“繡花針”,穿引起基層治理的“萬根線”,居民更有獲得感,黨組織向心力與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紅旗社區的探索實踐,吸引了全國不少地方前來學習。紅旗社區成為銅川市社區干部培訓基地,累計培訓當地社區干部4000多人次。

拆櫃台、建平台——

從“群眾跑腿”向“信息跑路”轉變

  走進紅旗社區服務站,進門可以看到四台機器:自助繳費機可以讓群眾自行繳納社保、水電費等。兩台智慧自助機可以打印各種証明、表格,查閱、打印辦理各類事項所需的材料。一台智慧體檢機可以測量血壓血糖血脂等。

  “目前,我們有80多個事項可通過網上辦理。居民隻需一張身份証就可在自助終端機辦理所需事項。”紅旗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秋蓮說。

  紅旗社區地處中心鬧市區,面積0.4平方公裡,卻聚集著5500余戶、1.6萬余人,是銅川市居住人口最密集的社區。自2002年社區成立以來,社區干部由過去的3人增加到現在16人,可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力量依舊顯得捉襟見肘。

  “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生活好,對干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對於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長期從事社區工作的李秋蓮感受深刻。“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新經濟新業態催生了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新的組織形式,互聯網浸潤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都對加強城市基層黨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層黨建強,基層治理方能強,群眾才能自覺地熱愛黨、跟黨走。基於此,紅旗社區提出,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通過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更好地引領社會治理,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問題成為紅旗社區黨建工作的起點。

  婆婆媽媽一張嘴,忙忙碌碌兩條腿。長期以來,社區工作“人管人、累死人”,社區干部疲於奔命,百姓卻有不少怨言。“以前,辦個手續,社區干部給居民說了需要哪些材料,有的居民年齡大,記不住,往往得跑好幾趟。在樓道張貼的辦事通知,上班族早出晚歸不留意看,等看到就晚了。”李秋蓮說。

  針對這一問題,2014年,紅旗社區黨總支提出,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為居民服務。社區拆除了“一廳式服務”的接待平台,委托相關機構研發了居民信息數據庫、外網服務系統、內網服務系統的信息化服務平台。

  黨員網上學院、黨務在線辦理、居家養老服務、救助幫扶……社區設立的智慧自助機、社區“一站到底”網站、智慧黨建手機APP等信息平台互聯互通,居民所需要的服務,都能在任一平台上獲取,黨建服務變得真正“聰明”起來。

  “每個家庭每位居民的信息都在系統裡。”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王夢辰介紹說,採集信息時,社區開展了拉網式入戶摸排。社區干部用了3台電腦,輪流錄入了3個月,才把所有居民信息採集完成,並動態更新。這讓各種事項辦理實現了審核前移。

  “信息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極大地方便了群眾。“以前,開展老齡補貼認領工作,居民得到社區現場來。現在,無論在哪裡居住,隻要掃下社區的二維碼,將身份証和照片傳過來就可以辦理了。黨的好政策不落下一個人。”居民章進蕊說。

  數據“跑腿”,不僅方便了居民,也讓社區工作人員騰出精力,從辦公室裡走出來沉到一線解決實際問題。社區劃分成29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員,每天手持移動終端設備入格巡查。大到防火防盜、小到垃圾亂丟,都能第一時間解決在家門口。

  感謝的話,羅丹很早就想說了。“去年,我家辦個証明,我一趟沒跑。從社區網上填了資料,辦好后網格員送到了我家裡。”羅丹感激地說。這對於向來“人少事多”的社區治理來說是個巨大的進步。

破封閉、謀融合——

從“單打獨斗”向“互聯互動”轉變

  世紀家樂超市,坐落在王益區繁華路段,是該區最大的超市。每天到這裡上班,居民唐喜玲都到的很早。

  回憶起前幾年的日子,唐喜玲仍然忍不住淚崩:“那會兒,老公患病不能工作,公公婆婆年事已高,兒子考上大學需用錢,自己也沒有工作,日子很煎熬。”

  她的困難最終迎刃而解——網格員王永紅走訪后,將情況上傳到內網服務系統。信息進入社區黨總支一班人的視野,李秋蓮給世紀家樂超市黨支部書記、經理劉瑞志電話推薦,唐喜玲順利到超市上班,生活揭開了新的一頁。

  駐區單位甘願做社區的“后援團”。幾年來,由社區推薦去世紀家樂超市工作的困難居民達40多人。“超市搞促銷活動,經常利用咱社區平台發發海報,也讓很少出門的老年人知道啥東西優惠,我們也節約了宣傳成本。這種合作是多贏的。”劉瑞志坦言。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一些群眾反映的問題,單靠社區“單打獨斗”無法解決,必須依賴駐區單位的協同配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才能下活基層治理“一盤棋”。

  說易行難。城市基層黨建涉及主體多、關系互不隸屬。不少社區工作者都有過到轄區單位“化緣”的經歷,“門難進,臉難看,一看社區來人急忙閃”,碰壁成為家常便飯。

  如何把這轄區單位的黨組織融合起來,突破基層黨建的“瓶頸”?多年來,紅旗社區通過開展共駐共建,給老問題找到了特效藥方。

  契機源於2008年發生的一件小事。轄區的煤炭機械廠辭退了違反勞動紀律的工人,個別工人不停去廠裡鬧。因為是紅旗社區的居民,煤機廠向社區求助。李秋蓮去廠裡進行現場調解,了解到居民存在生活困難問題,主動為他們申請了低保,一場風波消弭於無形。

  有了這次的緣分,一場“聯姻”奏響序曲。自那以后,紅旗社區先后與包聯社區的市區部門、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32個單位建立了共駐共建關系。

  近年來,按照上級要求,社區進一步提升共駐共建,使機制成為一種力量。“轄區單位和黨員評先評優,得社區蓋章同意才行。無論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還是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有存在的問題,社區一說,轄區單位黨組織都很支持,立馬解決。”李秋蓮說。

  歷經多年探索,紅旗社區已形成了黨建工作聯創、社區服務聯動、環境衛生聯抓、文體活動聯辦、社會治安聯防為內容的“五聯共建”。通過定期開展轄區單位“聯系日”和走回訪制度,構建起互聯互動的黨建格局。

  “以前,社區和駐區單位雖然是鄰居,卻各干各的,出現了路面破損、環境衛生差的情況,社區和駐區單位都受影響。”劉瑞志說,現在,通過開展共駐共建,“同在屋檐下,同是一家人”的理念深入人心。社區治理從原來的“獨唱”變成了“大合唱”。

  “一加一大於二”。近年來,紅旗社區在共建單位的支持下,建立便民服務網點12個,創辦社區家政服務中心等5家就業實體,幫助1600多名失業人員找到了就業門路。轄區單位20多個文化團體定期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相關單位一批活動場所和設施面向社區群眾開放,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進一步提升,形成了社區建設人人參與、和諧社區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填空白、疏堵點——

從“有形覆蓋”向“同心同向”轉變

  “群眾有事做,我們就沒有事了。他們沒事做,我們就有事了。”這句話,是李秋蓮從事社區工作多年來的深刻感悟。如果居民天天在家無所事事、悶悶不樂,就很容易出矛盾。

  王益區老齡化程度達到18.8%,紅旗社區也不例外,居住生活著大量的老年人,其中不乏空巢老人、病殘老人。如何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是社區工作不得不直面的難題。

  退休在家的曹春元就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盡管我有書畫特長,但自己在家寫個字畫個畫,沒人交流,感覺很悶,整個人精神都不太好!”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針對這一情況,社區組織成立了書法協會。協會每周都開展活動,曹春元找到了家的感覺。他充分發揮所長,每逢周末、寒暑假,帶領協會成員免費為轄區孩子們培訓書法,受到了群眾歡迎。

  近年來,按照業緣、趣緣、地緣,紅旗社區先后登記書畫、合唱團、棋牌、醫療救助協會等草根社會組織41個,人數達3000多人。

  不僅如此,紅旗社區黨總支還同步成立了夕陽紅黨支部,通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合唱團105人,其中黨員12人﹔葫蘆絲隊34人,其中黨員8人﹔調解協會21人,均為黨員……在紅旗社區辦公樓,一面牆上的標志甚是引人注目:大齒輪是社區黨總支的圖標,各種小齒輪是社會組織的標志,每個社會組織均標注著人數信息。“我們的目標是,社區黨組織這一核心大齒輪,驅動41個社會組織小齒輪同心高效運轉。”李秋蓮說。

  黨建發力,潤物無聲。幾年前,一名群眾組織成立了中老年藝術團。后來,這名組織者被高利誘惑,參與非法集資,並拉攏團裡的老年人參與。藝術團裡的黨員得知情況后,及時向社區反映。最終,在社區的干預下,居民避免了損失。

  人在哪裡、黨員在哪裡,黨建工作重點就在哪裡。除夕陽紅支部,紅旗社區黨總支還下設社區支部、商圈支部,對轄區黨建工作兜底管理。同時,做實黨員“承諾制”服務、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使社區各項工作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轄區黨員群眾緊緊凝聚在“紅旗”下,僅社區志願者協會登記的志願者就達1678人,形成了“一有求,眾呼應﹔心相近,一家親”的良好局面。

  “過去鄰裡之間都不認識,參加合唱團后,鄰裡關系拉近了,一說有啥事兒,大家都趕著過來幫忙。我們學紅歌唱紅歌,不僅愉悅了自己的心情,也傳遞正能量。看到貼小廣告等行為,居民都積極去阻止他們。”居民趙越說。

  74歲的空巢老人伊天海不會拆洗被子,幾年來,社區志願者定期輪流去看望他,幫洗刷打掃、買菜做飯。伊天海發自肺腑地說:“黨的恩情看得見摸得著,黨組織就像明燈一樣在咱百姓心裡亮著!”

  砥礪前行,一路芬芳。多年來,紅旗社區通過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社會治理越來越好,居民笑臉越來越多,紅色激情傾注每位居民心間,催生出蓬勃向上的力量,連續15年實現零上訪。(孫忠法)

(責編:黃瑾、閆妍)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