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十九大代表風採

甘肅省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胡中山:沙窩窩 平地起新村

記者  銀  燕

2017年10月13日07: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胡中山(右)了解肉羊養殖。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攝

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鄉黃花灘村,提起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胡中山,村民都豎大拇指。

20年前,胡中山還和鄉親們在海拔2500多米的夾山嶺村過活。那時的夾山嶺“山像和尚頭,有溝無水流,滴水貴如油,春播秋無收”,村民們隻能種點洋芋、小麥,養上幾隻羊,維持基本生活。日子難,鄉親們搬的搬、走的走,隻剩下最窮的100多戶人家,緊巴巴地過日子。

搬出大山,開發黃花灘!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胡中山決定帶著村民賣掉家當,集資搬到地處沙漠邊緣的黃花灘打井開荒。為了堅定大家的決心,他向其中的困難群眾每戶打了1萬元欠條,“要是3年后還是不行,就是砸鍋賣鐵也得把錢給大家補上。”

“當時帶領群眾打井修渠、造林修路,吃的飯都裹一層沙子。第一年種下庄稼就被沙子埋了,我們又種了好多樹。”多年篳路藍縷,如今的黃花灘,房屋白牆彩瓦,林木蔥蘢,公路四通八達,再不是當年的樣子。

搬出大山的當年,胡中山帶著大家建立種植日光溫室37座,每座收入1萬元以上。農戶沒錢建棚子,他想盡辦法奔走求人,給貧困戶賒購200多萬元的紅磚、水泥、鋼材﹔農村群眾貸款難,村委會出面為困難農戶擔保,用多戶聯保等方式,為困難群眾聯系貸款2000多萬元。

2013年,為引導養殖農戶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黃花灘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將黃花灘鄉和西靖鎮的若干個合作社聯合起來,胡中山成為這個大合作社的黨委書記。合作社納入所有特困戶,把國家補貼資金作為入股資金,每年按每人不少於2000元標准分紅。

如今,由胡中山帶領原夾山嶺村群眾建成的黃花灘村,已發展養殖暖棚2720座、日光溫室176畝、經濟林600畝,90%的人家住上了磚瓦房,很多家庭開上了小轎車。作為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和古浪縣“下山入川”典型點,一批批搬遷移民來到這裡,從最早的40余戶發展到700多戶。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3日 04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