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09:46 來源:新華社
“我們計劃把漂流和景區打包,估計一年可以收入2000萬元,拿出1000萬元搞民生,單靠這一項每個村民每年就能分到2萬多元。”和記者一見面,柯小海便說起村子的新規劃,笑呵呵的臉上神採飛揚。
黨的十九大代表、陝西黃陵縣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柯小海,三句話離不開村子的發展。
1998年冬,在索洛灣村小學一間四面透風的教室裡,22歲的柯小海當選為村民小組組長。當天下午,他從自家拿來爐子、煙囪、蜂窩煤,在教室裡裝了取暖爐,讓村裡的孩子們冬天上課終於不再受凍。
此后的19年裡,從小組長到村黨支部書記,柯小海帶領全村發展產業、改善民生,讓一個山溝裡的貧困村成了人均年收入超過28000元的小康村。
在隻靠種地營生的年代,山大地薄的索洛灣村產業空白、經濟貧困。“眼看著家裡裝面的口袋要空了,一家老小就開始為下一頓飯發愁。”當時的貧困讓村裡的老人們記憶猶新。
為了解決鄉親們的生計問題,柯小海絞盡腦汁尋找致富辦法,種木耳、養秦川牛、建糧食加工廠……隻要看到有市場前景的產業,他都要帶領村民們嘗試。
2003年,位於索洛灣的黃陵礦業集團二號煤礦投產營運,每天上百輛運煤的車輛浩浩蕩蕩從村邊經過。柯小海立即看到了機遇。“這麼多運煤的車停在哪兒?誰來為他們服務?”他發動村民以“村集體控股、全體村民入股”的方式修建了大型停車場,第一年就給村集體帶來了100多萬元的收入。
“小海年輕敢為,腦子活,更可貴的是他沒私心。”和柯小海搭檔10多年的索洛灣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張朝軍說。在村裡人看來,從“娃娃支書”到一步步贏得信任,柯小海憑的就是“沒私心”。
農忙時節,喂牛的人手不夠,他放下家裡的農活主動加班加點,確保村集體的牛每天吃上新鮮的草料﹔發展特色種植業,村民沒技術、不敢干,他帶領村干部率先摸索,等見了效益再交給村集體經營﹔建停車場時,村民怕失敗不願入股,他挨家挨戶動員,又自掏腰包墊付部分資金……
柯小海卻說:“我當然有私心。我的私心就是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07年起,村委會開始為村民統一配發電視機、電腦、冰箱等家用電器,上交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並按月發放米、面、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2012年,借著黃陵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的契機,柯小海將目光投向了鄉村旅游。這個想法立刻得到村民的響應,一天時間就湊齊了修建河塘的50畝土地。
“土地就是農民的命,鄉親們這麼信任我,能把“命’給我,我一定不能辜負他們。”柯小海向全體村民保証,有了景區,光景一定一年比一年好。
如今,遍地野花圍繞著整齊的鄉村民居,被微風吹皺的潭水映著山的倒影,依山而建的親水棧道引人走向峽谷深處……索洛灣村被改造成了山中的“世外桃源”,等待著游人的到來。
在村民李丹看來,柯小海這個村支書有點“不一樣”。
27歲的李丹4年前嫁到索洛灣村。讓她想不到的是,從兩家人商量結婚事宜到結婚典禮現場,都有柯小海的參與和安排。“不只是村支書,他還像個大管家,把村裡的大小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回想起自己的婚禮,李丹笑彎了眉眼。
“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甚至家裡人吵架了,村民們都會第一時間找到我,我也樂意幫他們解決問題。”柯小海說,“這是他們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肯定。”陌生人遇到困難了,柯小海也經常幫一把手。2009年至今,他不間斷地資助了60多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盡他最大的可能“讓每個人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新華社西安10月12日電 記者 蔡馨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