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評論員觀察:八項規定,激發當代中國風氣之變

李  拯

2017年10月10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八項規定,短短600多字,能夠改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執政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現了“高處站位”和“細處著力”的有機結合

         

  今年的中秋、國慶兩節,市場上簡裝平價的親民月餅琳琅滿目,豪華包裝的天價月餅難見蹤影。耐人尋味的是,在媒體和公眾眼裡,這樣的現象不再是新聞。這恰恰說明,在八項規定實施的第五個年頭,改進作風馳而不息,清新過節蔚然成風。

  過節風氣的細節,折射八項規定帶來的巨大改變。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開啟了一場正風肅紀、激濁揚清、刷新吏治的作風之變。有兩組數據意味深長:全國查處的公款吃喝、送禮、旅游這三類問題,違紀行為發生在2013、2014年的佔到76.1%,大幅降到2016年的7.2%﹔全國“三公”經費支出實現“四連降”,2016年中央部門和地方分別比2012年下降35%、50%。數字的大幅下降,背后是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的不懈努力。思想在夯實、作風在轉變、頑疾在整治、生態在淨化、制度在完善,八項規定作為切入口和動員令,撬動著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發生了影響深遠、鼓舞人心的變化。

  八項規定,短短600多字,為什麼能推動一個擁有8800多萬黨員的世界規模最大執政黨實現自我更新?這背后飽含著深刻的治黨智慧。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實現了“高處站位”和“細處著力”的有機結合。八項規定剛剛頒布時,不少人不以為意,認為“吃點喝點”“轉轉看看”無傷大雅,但正是這些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極大地損害了黨的形象,在黨和群眾之間砌上了一堵無形之牆。正因此,中央帶頭執行八項規定,一開始就是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高度,向全黨宣示改進作風的重要意義,同時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形成了強大的示范效應和榜樣力量。

  “高處站位”解決了思想認識的問題,而“細處著力”則要解決方法抓手的問題。所謂“作之於細,累之成風”,既然不良作風起於青萍之末,那麼改進作風也應該於細微處見決心,這正是落實八項規定的獨特方法論。從遏制舌尖上的腐敗,到剎住會所裡的歪風,從剔除月餅裡的奢侈,到整治車輪上的鋪張,八項規定利劍所向,可謂細大不捐、無遠弗屆,以一個個具體問題的突破,帶動面上問題的解決,最后串點成線、由點及面,形成改進作風的整體效應。小細節見証大改變,小切口推動大變局,落實八項規定這5年,為解決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麼、怎麼抓的問題提供了深刻啟示。

  始終動真碰硬,堅持標本兼治。落實八項規定,從一開始就注重破立並舉,堅持治標和治本相結合。鐵面執紀、寸步不讓,形成令違規者知畏知止、收斂收手的壓倒性態勢,在治標基礎上更進一步、著眼長效,有針對性地創新制度設計,把改作風的經驗通過黨內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能夠施之長遠的制度體系。與此同時,落實八項規定的過程,也通過觸碰利益格局為改革掃除障礙。緊盯公款送禮,推動了財務管理改革﹔關注公車濫用,促進了公車改革﹔打擊會所歪風,推動形成“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可以說,八項規定具有影響全局的溢出效應,既是作風建設的代名詞、全面從嚴治黨的亮麗名片,更是改變中國政治生態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如此強調。井岡山“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的告誡,延河邊“把官僚主義者比作泥塑神像”的余響,西柏坡“一不做壽,二不送禮”的規定……在我們黨的歷史中,作風建設的脈絡清晰而有力。八項規定,是這一脈絡的歷史延續和時代表達,把我們黨打造得更加堅強有力,也改變著中國並塑造著時代。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0日 05 版)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