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互聯網+黨內監督”的政治優勢

於江

2017年09月25日09:2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互聯網+黨內監督”的政治優勢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應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虛心接受群眾批評。“互聯網+黨內監督”模式是確保全面從嚴治黨目標實現的重要路徑,具有重要的政治優勢。

提高黨內監督的公開化

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証。基於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網絡監督方式,可以通過對權力運行各個環節的監督,使得黨員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裡嚴格的黨內監督就延伸到哪裡。在權力賦予環節,通過對干部信息和任免情況進行網絡公示,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信息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對干部的選拔、任用、調配等環節進行嚴密監督,有效糾正了選人用人環節上的不正之風,實現黨員干部任用流程的公開和透明。在權力履行環節,通過網絡公示政府部門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讓社會公眾知曉權力行使主體的“為”與“不為”,明晰權力邊界,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同時,也能夠時刻提醒權力行使主體必須依法行政。在權力考核環節,信息化監督手段的廣泛運用,強化了黨內問責機制,讓數據“說話”,減少人為的主觀臆斷,使黨員干部的績效考評方式更加科學、合理和公正,提高了黨員干部“忠於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營造黨員干部“專心謀事、踏實干事、清廉成事”的政治氛圍。

推進黨內監督的互動化

黨章及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黨內規章賦予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要求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互聯網相對於其他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互動化”,這既能為各利益主體及時表達利益訴求,又便於及時提出監督意見,實現黨內監督參與主體間的良性互動,以互動化推進黨內監督的民主化。目前,黨內監督主要局限於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和專門機關的監督,這種監督模式的缺陷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監督,導致監督缺少“互動性”。而真正應該發揮監督主體作用的廣大普通黨員卻“角色缺位”。《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了黨員和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與權利,但在實踐中黨員參與黨內監督還存在不少障礙。互聯網的出現恰能彌補這種缺陷,實現監督的“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以互聯網“征集”更多的“監督人”,構筑起多數人監督少數人的機制,從深層次改變民眾參與監督的方式。“互聯網+”最為重要的就是思維變革,其開放、平等、透明等特性契合了黨內監督的時代要求,那就是更加注重信息透明和黨員參與表達,讓黨員主人翁地位得以體現,讓黨員們在APP、微博、微信等黨建網絡平台上充分參與,保障其民主參與權利的實現。

拓寬黨內監督的新空間

“互聯網+黨內監督”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其借助互聯網技術,更為重要的是實現互聯網與黨內監督的有機整合,發揮技術要素推動黨內監督新提升的強大動能,從而拓展黨內監督的新空間。一是通過互聯網對黨員干部個人財產的監督。憑借互聯網技術,黨員干部個人財產情況將變得更加透明,更容易為紀委和組織部門所掌握,這顯然有利於准確地抽查核實領導干部的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有利於對官員貪腐情況的調查。二是通過互聯網對黨員干部履行義務的監督。在國內一些地方,正探索嘗試為每位黨員配發“黨員工作智能卡”,將黨員干部參加組織生活、黨員學習教育活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以及履行交納黨費等義務的情況,被技術手段及時准確地記錄下來,進而使得黨組織考察黨員是否履行了應盡的義務、是否體現了黨員的先進性,都有可靠的數據說話和作証。三是互聯網對於黨員干部違反社會公德情況的監督。當前,依托互聯網技術已經實現了廣大民眾在商業貸款、乘坐飛機火車、醫療衛生等領域的誠信記錄,將這些數據進行適當的數據整理和匯總,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黨的監督部門就可以更加准確地考察黨員干部在“德”方面的具體表現情況。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