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腳踏沃野 筑夢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專技人才隊伍建設回眸

胡馨木

2017年09月22日10:4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腳踏沃野 筑夢中國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我國人才供給區域不均、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人才相對匱乏的難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健全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流動的激勵機制”的要求。從中央到地方聚焦重點全面發力,改革創新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使用、激勵、流動等機制,著力解決制約基層人才發展的突出問題。

  棋落關鍵處,搶得制高點。從科研院所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當下,煥發蓬勃生機的中國廣大基層隨處可見堅守者和回歸者。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符合基層需要、立足基層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正不斷發展壯大。

鮮明樹立基層導向

破解人才分布的“馬太效應”

  “你們看看這兩株的區別”,在貴州省赫章縣水塘堡鄉的核桃基地裡,貴州大學教授潘學軍正耐心指導村民育種。沒有精密的儀器設備,沒有西裝革履、高談闊論,一雙粗糙皸裂的手,是他常年在大地上“撰寫”論文的印記。

  扎根基層十幾載,潘學軍和他的研究團隊所培育出來的“黔核”系列大獲成功,赫章縣被批准為國家核桃良種繁育基地,成為貴州核桃產業的一張名片。成果惠及了大山裡的貧困百姓,“潘學軍,盼學軍!”,這是村民李富貴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在潘學軍手把手的指導下,他通過建設核桃採穗圃摘下了貧困帽,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潘學軍只是服務基層的專業技術人員當中的一個代表。人社部數據顯示,2014至2016三年間,各地人社部門共遴選實施了295項專家服務基層示范項目,在示范項目帶動下,近2萬名專家深入基層,開展各類服務活動14000多場次,培訓指導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超過23萬人。

  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

  “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中的殷殷期盼仍在耳畔。

  在這樣的感召下,大批人才將腳印留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或開辟創業藍海,或改善公共服務,或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基層大舞台上,他們奉獻熱血和汗水,改變著經濟社會面貌,使自己的人生更堅實、更出彩。

  “近年來,海歸的創業就業地點正在逐漸由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城市,這是理性選擇的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表示。

  基層天地廣闊,基層大有可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人社部門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突出基層導向,讓人才願意去一線,去得了一線,留得下一線,閃光在一線。

  人才要扎根,政策需生根。人社部及有關部門先后出台《關於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做好艱苦邊遠地區縣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的通知》《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通過改革評價機制、完善公開招聘和崗位管理制度、加大激勵力度等傾斜政策,激發人才到基層和一線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

  綱舉目張,一系列務實舉措多線齊發。院士專家工作站、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科技特派員、博士服務團、“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等重點人才工程持續發力,集中引導人才“下沉”,一年接著一年干,一錘接著一錘敲。

  不少地方人社部門探索的引才、留才方式效果顯著:山東實施雙向挂職、短期工作、兼職等靈活多樣的人才柔性流動政策﹔湖南每年投入5億多元支持武陵山、羅霄山等連片特困地區農村教育衛生人才發展,惠及10萬名教師、2萬名醫生﹔四川在選拔任用上向基層傾斜,近兩年為基層定向考錄干部人才3000余名,形成了人才到基層去、干部從基層來的良好局面。

  東方風來滿眼春。“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為新的風尚,基層人才供需落差的瓶頸正在全面被突破。

破除體制機制頑疾

打通人才向基層流動的“梗阻”

  江西南昌縣武陽鎮郭上小學僅有幾十名學生,前來任教的教師來去匆匆,常有通過招考來此的青年教師還沒等到入編就辭職。校長楊小春告訴記者,由於師資缺乏,當地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前往縣城上學。

  江蘇揚州市湯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陸續增添了B超、X光機、生化分析儀、電子胃鏡等設備,中心負責人說,有的儀器買過來一直當擺設,因為沒有合適的人去用它。

  最活躍的發展動力在基層,最復雜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普遍存在。2016年7月,醞釀多時的《關於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的意見》正式出台,改革的號角正式吹響。

  “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制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的突出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加快推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保障等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這份意見劍指束縛基層專技人才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著眼於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讓人才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實現。

  一石激起千層浪,意見在廣大基層人才隊伍中引起強烈反響,各地紛紛出台相關政策規定要求,全面破除體制機制頑疾,頻頻放出政策“大招”——

  聚焦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招人難”的問題,江西、四川、陝西、山東等地先后改進完善基層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辦法、優化基層單位崗位管理制度:放寬條件,降低進入門檻,規定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可採取直接考察等方式﹔建立崗位結構比例動態調整機制,適當提高基層事業單位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擴大農村教師、農技推廣特設崗位計劃實施范圍和規模,完善全科醫生特設崗位政策……

  針對基層專業人才評價機制與實際脫軌的情況,河南、重慶、江蘇、寧夏、湖北、貴州等地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推行職稱評審改革:在中小學設立正高級職稱、淡化論文、科研要求,取消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高校畢業生到鄉鎮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可提前1年直接申報相應系列中、初級職稱﹔長期扎根農村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工作,做出重要貢獻業績的專業技術人才,可破格參加職稱評審……

  “論文和科研是我們的短板,拿這些去評高級職稱,根本沒信心。現在看的是全科醫生的專業水平,都是我們平時做的,干得好就有希望。”去年,重慶南川區冷水關鄉衛生院院長蔣德才通過了基層全科醫生副高職稱評審,在鄉鎮工作了20余年的他很欣慰,身邊的同事也覺得是實至名歸。

提升基層專技人才能力素質

讓人才充電續航

  現年43歲的達拉,是新疆博爾塔拉自治州的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2015年通過新疆少數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養工作,她來到了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完成了收獲滿滿的求知之旅。

  特培的1年間,達拉參與多項重點科研課題並獨立完成了唇腭裂修復術、肋骨取骨術等具有挑戰性的手術:“這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從2011年起開展的第四批新疆特培工作,共培養了來自15個少數民族的2000名專業技術人才,學員覆蓋衛生、教育、農業、畜牧和環保等十幾個專業領域。僅在過去的五年間,特培學員承擔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科研課題330項,獲得國家級獎勵91項,實現經濟效益近8600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人社部門通過健全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制度、統籌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創新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等方式著力提升基層專技人才的能力素質。

  “培訓堅持針對性與實效性並重,為人才定制營養‘套餐’。”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說。

  ——制度設計提供保障。出台《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明確規定基層專技人才每年參加繼續教育時間累計不少於90學時,用人單位保障其參加繼續教育權利和學習期間各項待遇。並推進繼續教育制度與工作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銜接。

  ——重大工程落地有聲。依托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高素質教育人才培養工程、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為基層一線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實施新疆、西藏少數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養工作,推動科技創新、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在東西部培訓對口支援工作中,注重從基層一線選拔專業技術人才到發達地區進修培訓。

  據統計,僅“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這一項,十八大以來就累計實施1385期國家級高級研修項目,培訓高層次人才8.8萬人次,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培訓和崗位培訓共計790.95萬人次。

  ——創新模式助推發展。各地人社部門還根據基層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導向,支持地方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根據區域特點、產業發展規劃,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創新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基層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繼續實施免費師范生、免費醫學生等制度,為基層定向培養教育、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專業技術人才。

  在此期間,重視繼續教育的理念逐漸成為共識,繼續教育的體制機制得以創新發展,急需緊缺人才供給的面貌有效改善……數百萬人才點贊:專業技術培訓成為基層專技人才的“充電器”,為成長成才注入了知識和經驗的源源活水!

  千流匯聚,江海始成。

  在黨中央的關心和重視下,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站上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高點,廣闊的基層一線正吸引著海內外人才建功立業,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夢想,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匯聚力量。我們相信這支“夢之隊”將用全部智慧和力量,推動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在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全速前行!

(責編:黃瑾、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