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陣地跟著氈房走——新疆阿勒泰地區加強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紀實

2017年09月15日13:3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陣地跟著氈房走

  每年立春過后,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族牧民便開始趕著一群群的牲畜,跋山涉水,踏上輾轉春秋牧場、冬牧場等“四季轉場”的遷徙路。近年來,為破解牧區群眾居住分散、教育管理服務缺位,黨員流動性強、作用難發揮等問題,新疆阿勒泰地區通過加強牧區基層組織建設,有效提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管理服務水平。

筑強堡壘——

軍警兵地合力共建

  “新春佳節我們在崗!請人民放心!請祖國放心!”1月28日,在吉木乃縣邊境線72號界碑處,地區畜牧獸醫局駐烏拉斯特村工作隊隊員、達爾汗邊防連官兵戰士、村協警組成“馬背110”邊境巡邏隊,面向黨旗庄嚴宣誓。

  每年1-2月,山區平均氣溫低至零下35攝氏度,邊境線上積雪厚度超過1米。氣溫再低、積雪再厚,也難擋護邊員巡邏的腳步。他們或徒步,或騎馬,深入到邊境每個角落,治安巡邏、安全防范、救助困難群眾……

  為強化邊境一線管控,維護轄區平安和諧,阿勒泰地區健全完善黨政軍警兵民“六位一體”聯動機制,對轄區的界碑、便道等開展聯合巡邏,在1197千米邊境線上鑄寫忠誠。“雖然我們生活在偏遠的牧區,但有黨的關懷,有黨員干部在身邊,我們感到踏實和溫暖!”農牧民黨員感慨地說道。

  “老師們用舉例子的辦法,給我們普及了民族宗教、護邊守邊、興邊富民等法規和政策。讓我們在這偏遠的牧場也一樣能聽到黨的聲音,掌握最新政策。”阿勒泰市烏希力克夏牧場紅墩鎮牧民奴爾胡馬爾·崔依西克說。近年來,地委宣傳部、統戰部等部門的黨員干部、理論骨干組成宣講團,深入布爾津縣、喀納斯景區等邊境牧區開展巡回大宣講。

  與此同時,全地區8個縣(市、景區)每周一舉行升國旗儀式,各級黨組織書記在國旗下開展“三愛三反”(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反分裂、反極端、反暴力),惠民政策等大宣講。基層黨組織主導開展起名、割禮、婚禮、葬禮“四項活動”,教育引導農牧民群眾感恩偉大祖國,一心一意跟黨走。

  為將黨的組織和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維穩一線,2200余名“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員和縣鄉黨員干部共同包村聯戶,600余名第一書記到村(社區)任職工作,在1600余個村民小組、280余個便民警務站、5300余名護邊員隊伍中成立黨支部或黨小組,地、縣(市、景區)至少有2名四套班子成員擔任護邊員黨小組組長。

  根據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環境,阿勒泰地區連續10年開展農業村和牧業村“結對聯建”活動,通過交叉結對、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等方式,促進不同民族情感交融,團結互助。開展邊境區域“1+2”警地基層黨組織聯建聯創,與邊防派出所、邊境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聯建聯創,努力把阿勒泰建成守土固邊的“鋼鐵長城”,繪就強基富民固邊的牧區黨建新畫卷。

常態推動——

扭住牧區黨建“牛鼻子”

  有壓力才有動力。牧區黨組織書記要想全身心地投入到黨建工作中去,就要肩上壓擔子,手裡交任務。各級黨組織書記該干什麼?怎麼干?又有什麼樣的標准?

  阿勒泰地區分層建立牧區黨建責任清單,明確8個縣(市、景區)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牽頭研究制定牧區黨建工作規劃,承擔推進牧區黨建責任制落實、加強維護穩定等10項具體任務。鄉鎮黨委書記作為直接責任人,具體抓好牧業村(社區)黨支部星級化創建、黨員隊伍建設、平安鄉鎮創建等15項清單責任。作為黨組織“末梢神經元”的牧業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承擔制定加強支部班子建設、黨員隊伍管理、基層處突維穩等24項具體任務。

  談及身邊變化,福海縣喀拉瑪蓋鎮唐巴勒村“四老”人員布爾德拜·葉爾開激動地說:“如今村裡路平了,燈亮了,環境美了,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了,我們對村黨支部做出的各項決定也越來越擁護!”“責任清單的實行,使村黨支部書記主動抓黨建責任意識明顯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明顯提升,開展工作更加注重問題導向了,牧民反映的熱難點問題也都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回應和解決。”青河縣阿熱勒鄉黨委書記唐好全表示。每年底,阿勒泰地區各級黨組織均組織開展1次抓牧區黨建成效考試,分檔排名並公開通報。

  “我們將述職評議結果作為牧區各級黨組織書記評先選優、績效獎勵、選拔任用、星級化評定重要依據,通過考核指揮棒倒逼各級黨組織書記把牧區黨建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實處。”阿勒泰地委基層辦主任王敏說。

久久為功——

“泥腿子”干部持續用力

  “7月,我們工作隊驅車前往離福海縣200公裡外的奎騰阿爾夏牧場開展‘訪惠聚’工作‘八必問八必講’活動,為牧民帶去黨和政府的慰問和關懷。這個夏牧場平均海拔2700米,山路險峻,崎嶇難行。我們的車在扭曲山路中走走停停,大大小小的石頭不時攔住我們的去路……”這是“訪惠聚”駐村干部苟朝霞寫在駐村故事——《奎騰阿爾夏牧場的那場雨》感人的一幕。

  “為了群眾的幸福,再苦再累我們也願意!”正是懷揣這樣的職責,各級駐村工作隊堅持“隊員當代表、單位作后盾、一把手負總責”,發揮派出單位的優勢,瞄准農牧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開展維護穩定、扶貧幫困等活動,在解難題、辦好事中贏得農牧民群眾信任和支持。截至目前,駐村干部累計走訪農牧民群眾15.1萬戶次、51.5萬人次,為民辦實事好事3300余件……

  做好牧區黨建工作,建強骨干隊伍是關鍵。地委組織部始終把政治上強作為選配村“兩委”正職第一標准,通過上級黨組織推薦、村級組織推薦、群眾推薦、個人自薦和群眾直選“四推一選”的方式,從上屆優秀村干部中推選村黨支部書記,從有群眾工作經驗、有威信、關鍵時刻有擔當的優秀黨員中選拔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村級換屆中,172名牧業村支書連任,114名牧業村支部書記履新。

凝心聚力——

編織“網格服務網”

  “我們把牧區管理服務落在網格裡,做到‘凡事不出網格’,真正把‘上面千條線’匯聚到‘一張網’,更好地服務牧民群眾。”吉木乃縣喀爾交鎮薩爾布拉克村黨支部書記金恩斯·別斯特拜這樣說。

  按照“集中連片、居住相鄰、便於服務”原則,在冬(夏)牧場牧辦、牧民定居中心村、牧業轉場要道、邊境村成立4類19個牧業社區黨總支,相鄰相近村納入社區統一服務管理。每個黨支部就近就便成立2-4個黨小組,設定若干黨員中心戶,輻射帶動10戶牧民,形成牧業社區黨總支—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管理網格。每個網格明確1名鄉鎮分管畜牧業工作的班子成員任總支書記,各村支部書記兼任總支委員,鄉鎮站(所長)及“訪惠聚”駐村黨員兼任黨小組組長,推選片區黨員致富帶頭人為黨員中心戶,形成層層抓黨建的網格管理體系。

  “今年地區投入4500余萬元新改擴建了68個縣鄉牧業辦公室,在距離行政村3公裡之外,根據居住情況以40戶為單位,建村民小組活動室、黨員中心戶文化大院,在牧業村建立流動氈房活動室,並設置378個流動服務站、流動升旗點,全面提升服務牧區群眾的保障能力,填補了服務空白點。”阿勒泰地委組織部副部長、新興組織黨工委書記彭康說。

  為確保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各縣(市、景區)以牧業社區黨總支為中心,依托牧區大舞台、阿肯彈唱會等載體,組織開展“我看牧區新變化”大宣講、“黨的聲音進氈房”等主題活動,引導農牧民群眾永遠跟黨走,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結合牧民實際需求,地區遠程中心組織“專業譯制團隊”譯制“本土教材”,通過“馬背放映隊”“遠教中心戶”等方式送到牧民手中。同時,把黨支部“建”在互聯網上,牧民可利用遠程教育網等網絡平台,隨時隨地“富腦充電”。

  “以前我們在山上放牧,沒有電,黨的新政策哈馬斯不知道(哈馬斯:哈薩克語譯為全部),現在牧場片區有了‘氈房黨小組’、有了流動氈房活動室,縣鄉老師把黨課送進牧場,把黨的政策理論、牛羊養殖技術送進氈房,讓我們‘腦袋’‘口袋’都鼓了!”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鬆克木夏牧場牧民黨員古來汗·烏拉別克情不自禁豎起了大拇指。(阿組軒)

零下35℃邊防巡邏兵騎馬挂槍守邊關。

武警官兵深入共建村給村民講解法律知識。

哈巴河縣那仁夏牧場風光。

  齊干吉迭鄉博列克托別村“馬背宣講團”在夏牧場向牧民宣講政策。

富蘊縣遠程教育牧區流動服務站進牧場。

牧區哈薩克族繡娘演示手工刺繡技藝。

福海縣司法局干部向牧民解讀相關法規政策。

喀納斯景區禾木哈納斯蒙古民族鄉禾木村為牧民發放流動紅色書包。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