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

武漢大學打造“思政熔爐”

記者  程遠州

2017年09月14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暑假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最后一節課上,來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戰士——廣空某指揮所“老戰士報告團”副團長毛蘭成。他一身軍裝走上講台,用一生經歷給大一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同學們紛紛表示“內心受到了震動”。

  這是武漢大學思政教育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武漢大學在思政課教學上堅持“內容為王”,持續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整合匯聚各種資源,用真情、真話、真心感染激發學生,這樣的思政課讓學生更“解渴”,有效激發了學習熱情。

  課堂“內容為王”激發學習熱情

  “以前對抗日戰爭感觸不深,現在老師給我們放舊照片和視頻,讓人一下子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水利水電學院國際水利工程管理試驗班2015級本科生李勤感慨。

  讓學生對思政課產生興趣,是武漢大學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而要落實這個出發點,得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做起。“思政教育不是說教,不要把思政工作做成說教。”校黨委書記韓進這樣要求。

  過去,實踐教學課主題都是“中國的自信從何而來”“中國式民主”這種“高大上”的論題,剛入學的學生想加入課堂討論,往往有心而無力。

  現在,因為課程中加入了“從中外動畫電影看文化軟實力”“普通公民與國家形象”“我的夢與中國夢”“對互聯網+的認識”等時興話題,課堂討論很是活躍,有時大家還能形成“爭鋒”。

  “實踐教學課不完全是‘放養’。”武漢大學思政教師楊軍介紹,任課老師會參與每場討論、每次調查,引導學生用科學方法開展調查,鍛煉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這樣的改變,獲得不少同學點贊。動力與機械學院2016級本科生田志強說:“幾門思政課下來,我發現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有了獨立思考能力,而非像以前一樣人雲亦雲。”

  “內容與形式統一、理論與實際結合、老師與學生互動、考試與考核互補”。在思政教師孫來斌看來,這種新型課堂形式是以立體多維互動為特點,力求從根本上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著力解決學生“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扭轉學生參與程度相對偏低的現象。

  新穎形式刮起“選課旋風”

  在“互聯網+”時代,在“95后”成為大學校園主體的當下,如何講一堂讓青年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思政課?武漢大學把思政課搬上了互聯網,摸索出了一套新辦法。

  去年9月26日,由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打造的4門思政課慕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在國家級慕課平台“愛課程”網中國大學慕課正式發布,這是該平台首次上線思政課課程。武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佘雙好介紹,思政慕課在上線課程中屬於“網紅”級別,第一季88881人選修,第二季65423人,兩季總選課人數達154304人。選課者以在校本科生居多,也吸引了在職教師和社會學習者。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的立體教學,被業內稱為“武大思政課旋風”。

  課前,教師把課程任務和測驗發布在平台上,學生完成后,教師就能根據反饋的數據了解學生掌握情況。課上,教師就能有的放矢,組織相應的討論、講解以及深層次研討。

  不少同學認為,這種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習更有效率、更加深入,也能解決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問題。

  匯聚資源破解“孤島現象”

  不僅是課堂創新,武漢大學還將學校各方力量、各種資源、各門課程納入思政教學中來,構建了協同一致、合力育人的體系,以破解思政教育的“孤島現象”。

  武漢大學尤其關注新生第一課和畢業生最后一課。每年9月,校長都會帶新生游校園、講校史、談校友,培養新生的愛校情結。每學期,校領導都要上講台給大學生講黨課和形勢政策課。此外,武漢大學還“請大師講小課”,讓學生親身感受學術“大牛”們身上的愛國情懷。在針對新生的《測繪學概論》課堂上,寧津生、龔健雅等6位院士和多位科學家組成教師團隊,不僅悉心傳授專業知識,更用自己的經歷向學生們傳遞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赤誠的愛國心,成了課堂上最為獨特、最有說服力的思政教育資源,這門課也被稱為“最奢侈基礎課”。

  破解“孤島現象”,還需廣大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所學。2014年初,武漢大學官方微博開辟“點贊身邊好人”欄目,記錄身邊的好人好事,給身邊好人點贊成為一種校園時尚,目前已有近5000萬人次參與。

  韓進表示,好的教育方式,不但要激勵學生成功,而且要促進學生成才,尤其要引導學生成人。武漢大學就是要通過構建一個完整體系,形成合力,打造“思政熔爐”,把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了育人的全過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14日 22 版)

(責編:黃瑾、閆妍)
相關專題
· 高校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