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4日18:01
近年來,四川省邛崍市以優化工作機制為抓手、狠抓隊伍建設為動力、提升服務質量為重點、強化要素保障為根本,以黨建的強大引力激發園區企業內生動力,推動園區發展邁上新台階。
“提綱挈領”優化工作體制機制。
優化園區黨組織架構。成立園區非公企業綜合黨委,建立食品飲料、優質白酒、生物醫藥、家具和化工等產業黨總支,形成“園區黨工委統一領導+園區綜合黨委統籌協調+產業黨總支牽頭實施+企業黨支部負責落實+企業黨小組具體承辦+班組黨員示范崗帶頭推進”的“六位一體”基層黨建工作架構。優化園區黨建工作制度。出台黨建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市級領導聯系企業制度、產業總支“第一書記”制度、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制度、黨建目標專項考核等制度,著力把企業黨建工作做細做實,促進園區黨建工作高效推進。優化區域化黨建服務平台。設立園區“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整合資源,發揮“黨建組團”優勢,在行業黨總支牽頭下,組織開展行業交流、技能競技、成果展示、聯誼表演等活動,促進同行業企業的交流互動,促進“抱團”發展。
“固本培元”建強園區黨建隊伍。
選優配強黨組織班子隊伍。採取“三推三審一選”的方式集中對園區46個任期屆滿的“兩新”組織黨組織進行換屆,60余名黨性強、懂經營、會管理、善做群眾工作的黨員經營管理骨干新進入黨組織班子。創新方式激活黨員隊伍。注重在一線職工、專業技術骨干及經營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充分利用“互聯網+”,通過微信、QQ、網站等互聯網平台,探索開展網上微課堂、網上組織生活﹔探索開放式組織生活、組團化組織生活,將組織生活開到生產車間,延伸到生產一線。多渠道儲備黨務人才隊伍。按照“雙向自願”原則,通過黨組織選派、退休干部返聘、社會公開招聘、“兩新”組織黨組織交流等方式建立了50名黨務人才庫,為園區儲備和輸送黨務人才。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分期分批組織企業家、黨務工作者、黨建指導員等到深圳、浙江、福建、上海等地考察學習,提升黨務工作者政治素養和工作能力。
“靶向聚焦” 提升園區服務功能。
聚焦“政治引領”增強服務凝聚力。通過QQ、微信等網絡媒體打造智慧黨建交流互動平台,增強對企業黨務咨詢、黨員學習教育、黨組織活動等黨建服務﹔組織開展“重溫紅色經典”等主題黨性教育、組織企業出資人到黨建工作好的企業學習培訓等方式教育引導增強“出資人認同感”,提升服務凝聚力。聚焦“人才引領”, 提升發展驅動力。設立新型人才工作站,配備人才服務專員,制定人才服務指南,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實施“邛州英才”選拔管理試行辦法,開設“伯樂獎”“育才獎”評選活動,激發企業引才動力,先后引進和培養“四類”人才共計218名。聚焦“創新引領”,提升核心競爭力。開展名校(院)結對,12家企業與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大、四川農業大學、陝西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充分發揮園區科協作用,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開展創新項目申報、技術成果創享等重大活動20余期。依托鑫和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為40余名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支持。聚焦“示范引領”,提升行業影響力。按照“五個一”標准要求按照“選、育、定、推”四個步驟,實施川力智能、永發印務、金鼓藥業包裝等企業黨組織示范點位打造,並適時組織園區企業黨組織到點位開展學習交流,在推進園區黨建引領、平安建設、綠色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化零為整”夯實園區黨建基礎。
配強工作力量。精選具有豐富的招商、管理、金融、黨建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領導擔任園區黨建專職副書記,配備組織員和黨群工作部工作人員,為園區黨建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人力支撐。落實經費保障。出台《邛崍市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通過財政預算、黨費返還、稅前列支和項目補助等方式,完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費保障,2016年發放非公企業黨建經費136萬元。規范活動陣地。按照“六有”標准(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在具備條件的“兩新”組織內採取資源整合方式建立規范的活動場所。完善園區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服務功能,配套建立黨群活動之家、園區黨校、健身場所、閱讀書吧等,為企業黨員、職工提供優質服務。同時,整合園區與駐地社區和企業場所資源,建立了永發印務、金鼓包裝、川力智能等多個區域活動中心,初步構建起“1+N”黨群活動陣地框架。豐富活動資源。積極推行黨群共建“三互四共”融合機制,即負責人互進、事務互商、骨干互培,組織共建、活動共辦、人才共用、資源共享,組織開展了創業輔導講座、慶祝建黨96周年大型文藝匯演,通過組織開展文體聯誼活動、關愛職工行動、社會公益服務等,提升企業良好形象,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中共邛崍市委組織部供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