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7日14:13
新疆阿勒泰地區針對集體經濟薄弱村資金不足、人才缺乏、村班子戰斗力、凝聚力不夠強等困境,突出因村制宜、因村施策、長效治理,建立“一村一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制度,有效推動全地區95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收入全部突破5萬元。
開展精准扶貧摸底調查專項行動,抽調地縣組織、財政、扶貧、發改、農業等部門80名干部與350名鄉鎮干部組建55個調研組,採取集中研討、入戶抽查、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深入摸排全地區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對525個村“逐一過篩子”,查找突出問題,找准症結,經過分析,研究確定95個集體經濟薄弱村作為重點整頓對象。推行精准扶貧“一村一策”工作法,結合村級經濟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方面,將95個村劃分資產經營型、資源開發型、產業帶動型、服務創收型等發展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多元發展。針對村集體固定資產長期閑置未有效利用的8個村通過有償轉讓、租賃等辦法,有效盤活了村級資產,實現經濟收入34萬元﹔結合村內林地、旅游等資源,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62個村依托奶駝肉鵝育肥、牧家樂、觀光農業等集體資源優勢創收186萬元﹔借助村級土地、礦業等優勢,25個村入股成立了村級“小微企業”,按照企業效益和村集體入股份額分紅模式,企業所得收入全面納入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5萬元。
設立500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循環資金,縣市配套800萬,重點扶持26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特色種養殖、土地改良、庭院經濟等產業,並將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收益情況納入鄉(鎮)黨建扶貧考核指標。建立“定人定向聯系指導”制度,整合各級黨建資源,採取“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產業”等形式,將培訓指標重點向扶貧村傾斜,培養各項致富帶頭人。制定出台稅收減免、農業扶持、金融支持、科技幫扶等政策措施,為村級經濟發展建立“綠色通道”。組織龍頭企業與扶貧村簽約結對,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結對合作幫扶平台,由企業結合聯系村實際,提供資金、技術、物資幫扶,結對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產,解決村農產品生產、銷售和村民就業等問題,實現“村企共贏”。
(中共新疆阿勒泰地委組織部供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