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4日10:47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認真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注重探索“互聯網+黨建”工作新路子,今年以來,依托遠程教育、有線電視網絡等資源,通過“4+N”模塊設置形式,在鎮村戶打造了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監督管理為重點,融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管理服務、政策信息發布、民俗文化展示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信息服務管理平台。目前,全區有8個鎮街道“智慧黨建”平台建設已建成使用,涉及村(社區)456個,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智慧黨建“東港模式”。7月12日,省委組織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督導組對東港區進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基層黨建重點工作督導時,對東港區“智慧黨建”平台內容的地方性、操作的便捷性和對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實用性、系統性等特點給予了充分肯定。
做好“規定動作”,突出黨建“本色”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該區設定了“4+N”模塊。其中“4”就是各鎮街道在開發建設“智慧黨建”平台時,按照區委組織部的統一要求,必須設立的四個“規定動作”模塊,確保黨建統領,教育為先,管理為重,服務為本,體現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黨員群眾的“本色”。
一是突出“學習教育”模塊,解決基層黨員學習“不豐富”問題。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確立,如何採取有效形式加強對基層黨員特別是農村黨員學習教育是各級黨組不斷探索和完善的問題。開發該模塊,能夠較好地解決農村黨員學習教育形式單一(讀報念文件)、內容單調、師資力量弱、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同時解決黨員集中教育大會鎮上跑,缺少會場、組織復雜、浪費時間等問題難題。各鎮根據實際和黨員需求,除“兩學一做”規定內容外,自行添加學習欄目、定制學習菜單、豐富學習內容。
二是突出“監督管理”模塊,解決黨員干部管理“不到邊”問題。讓干部能干事不出事,讓黨員帶好頭,不出風頭,是各級黨組織需要研究解決的“大問題”。該模塊設置基於“三支隊伍”考慮,即進一步加強機關干部、農村干部和黨員三支隊伍管理。通過平台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在線督查,檢查機關干部到村開展工作情況、村干部坐班值班情況、黨員會議出勤情況、會議召開實況,村務大事公決、全程紀實等眾多情況。視頻可實現現場錄制、自動存儲、實時回放、隨時調看等功能,既強化了監督管理,保証了黨員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又規范村級工作運行,提高了黨員參會率和工作效率。
三是突出“黨務政務”模塊,解決村務公開“不透明”問題。農村“三務”是黨員群眾關注度高、議論頻率高的問題。讓黨員群眾不出家門就能隨時監督“村務大事”,每月收支情況,以此進一步增強農村黨務政務工作的規范化、透明度,增強群眾的信任感和支持力。每月5日“主題黨日”,各平台必須將上月的財務收支情況、發展黨員情況及其他需要公開的事項,在平台上以“原始資料”和“匯總情況”的形式公開公示,方便群眾即時查看,接受監督,現場質詢。
四是突出“民生服務”模塊,解決聯系服務群眾“不到位”問題。按照既讓黨員干部受教育,提素質,又讓黨員群眾得實惠,多受益的思路,平台全部要求建立“民生服務”模塊,主要為黨員群眾解決致富信息、生產技術、政策咨詢、辦事指南等方面的問題,包括黨群互動、一鍵服務、致富之窗等專欄。同時,區遠教中心建立了與區直涉農部門單位的配合聯動機制,將涉農部門納入“智慧黨建”平台建設的服務單位,不定期提供政策、科技、文化、衛生、旅游、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切實豐富平台內容,讓黨員群眾喜聞樂看、樂讀。
做好“自選動作”,注重地方“特色”
該區樹立“大智慧”、“大黨建”、“大平台”的理念,把平台建設的主動權交給鎮街道,確立的“4+N”模塊,其中“N”為自選動作,就是各鎮街道根據各自實際和需要,突出地域文化、地方特色,自行添加動作模塊,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各鎮街道普遍突出了本地風土人情、文化傳承、經濟特產、特色項目等,體現身邊人、身邊事、身邊物,用身邊人和事教育身邊人,凝聚發展建設美麗家鄉正能量。
“南湖播報”——群眾自己的“新聞快餐”。該區南湖鎮作為全區“智慧黨建”平台建設的“發源地”、試點鎮,積極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在軟件升級、版式優化、內容充實等方面為其他鎮提供了范例。該鎮發揮採編隊伍強的優勢,突出了“南湖播報”這一特色欄目,採身邊事、錄身邊人,講身邊故事,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電視台”,定期發布“電視新聞”,成為群眾自己的“新聞快餐”,很受黨員群眾歡迎和喜愛。
“紅色印記”——弘揚傳承“本色精神”。陳疃鎮針對建國前老黨員這些革命寶貴“財富”,結合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今年“七一”前夕,推出了“尋訪紅色印記,爭做合格黨員”活動,組織力量對健在的18名建國前老黨員進行深入挖掘,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打造”,並在“智慧黨建”平台和“陳疃發布”微信公眾號平台上發布,重塑老黨員、老革命的優良形象,教育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砥礪前進。其中,尋訪推出的89歲的老黨員陳淑余的事跡——《黨讓我翻身,我為黨獻身》被省委組織部微信公眾號《魯祖軒》採用,引起了廣泛反響。
“文化旅游”——旅游興鎮的有力載體。濤雒鎮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的故鄉,佔據山海,擁有平原,自然資源獨特,文化底蘊豐厚,旅游開發方興未艾。對此,該鎮在智慧平台建設中大打文化牌、旅游牌,推出了“文化旅游”專欄,著力展示和推介豐富的文化資源、風土人情等,增強黨員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此外,西湖鎮推出的“木耳之鄉”、“智慧廣播”﹔三庄鎮推出的“精准扶貧”、“第一書記”﹔后村鎮推出“空港小鎮”﹔河山鎮推出“河山新聞”等特色專欄,豐富和提升了智慧黨建平台的內涵,很受黨員群眾喜歡。
做好“規范動作”,突出管理“角色”
如何讓“智慧黨建”平台真正用起來、活起來,保持長久生命力?區委組織部注重在平台管理上下功夫,通過建立區鎮村三級管理體制機制,扮好各自的“角色”,確保平台建有所用,規范使用,用有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區委組織部成立了由分管部長任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任人任成員的“智慧黨建”平台建設領導小組,做好組織、協調、推進等工作。各鎮街道、村(社區)相應成立了“智慧黨建”平台使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負責平台軟件開發的日照市廣電網絡公司也建立了推廣工作領導機構,全力做好服務對接工作,形成了領導“主角”明確,上下貫通、協調一致的領導體制機制。
二是建立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區委組織部設立了“智慧黨建”辦公室,由遠教中心具體負責對“智慧黨建”平台系統的日常管理監督和檢查指導等工作。各鎮街道都成立了“智慧黨建”辦公室,組織委員任辦公室主任,黨政辦、組織辦、宣傳辦等科室聯合,負責對平台內容的更新、維護等工作。村社區層面,明確各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遠程教育站點管理員或村級組織員為直接負責人,及時收集整理目前黨員群眾工作生活的需求內容,及時反饋,及時更新欄目內容,充當好“編導”角色。
三是建立健全平台管理員隊伍。確保平台的“生命力”還在於有一批素質高的管理人員隊伍。對此東港區建立區、鎮、村三支“智慧黨建”管理人員隊伍,充當好智慧黨建的“演播”角色。區級層面以區遠教中心和平台研發建設部門為主,研究制訂管理員隊伍獎懲辦法,採取政府服務、“公司計酬”的辦法,對管理人員進行獎勵性補貼。每個鎮街道都充實完善了以有線電視網絡部門為主的“智慧黨建”服務人員,切實做好平台維護服務工作。鎮街道、村(社區)都明確了平台的管理和服務人員,以鎮街道為單位進行了相應培訓,確保平台有人抓、有人管。目前,全區智慧黨建管理服務人員已達1100多人。
四是建立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健全平台運行管理機制。區委組織部制定了《智慧黨建平台使用管理規定》,明確責任單位、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員。各鎮街道建立相應管理辦法,具體抓好平台的使用管理,確保平台規范、有序運行。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研究制訂“智慧黨建”平台考核辦法(細則),將“智慧黨建”平台建設和使用情況納入全區年度黨建工作考核,佔黨建考核總分值的10%左右。同時將“智慧黨建”工作納入年度黨委書記述職述廉報告和評價體系,確保平台運行經常化、長效化。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委組織部供稿)
相關專題 |
· 基層黨建一周“睛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