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有一個叫黃大年的人

張樹超

2017年07月25日08:37    

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快速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相信很多讀者也和我一樣,被這些陌生的學術語言懵住了。不過,如果你稍作了解,你就會知道,這些高深的學術語言,和一個叫黃大年的人緊密聯系在一起。

“作為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黃大年曾經這樣說過。所以,當聽到祖國召喚時,他毫不猶豫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一頭扑入祖國的懷抱。7年間,黃大年帶領由院士、大學校長、研究所所長等400多名高級別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他帶領的團隊研制出的我國第一台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配備自主研制綜合地球物理數據分析一體化的軟件系統,讓我國的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局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為此,國際學界驚嘆:中國正式進入“深地時代”!

“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從來沒覺得我和祖國分開過,我的歸宿在中國”。所以,他辭去了在英國公司的重要職務,揮別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說服妻子揮淚賣掉了經營多年的診所,留下了還在國外讀書的女兒……回到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出任全職教授,開始為我國的航空地球物理事業耕耘、播種。

“從海漂到海歸一晃18年,得益於國家強大后盾,在各國才子強強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從未言敗,也幾乎從未敗過!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其實也簡單: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是的,他無悔、無怨、亦無憾,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用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實際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出差始終趕當天最晚的午夜航班,這樣就不耽誤白天工作﹔同事經常兩三點鐘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務。2016年12月8日,積勞成疾的黃大年因膽管癌住進醫院,可是打著吊瓶的他還在給學生答疑解難!2017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黃大年因病逝世。

“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的高度評價。

我知道,在這個美麗的國家裡,還有許許多多像黃大年一樣的人,默默地為祖國作著貢獻。因為他們的無私付出,我們的家園才會變得越來越美麗。想到這裡,我忽然有一個沖動,我想對來來往往的人們講述黃大年的感人事跡。

請我們一起銘記,有一個叫黃大年的人!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