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上)(319-328)

2017年07月24日09: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19 李濟仁

320 楊榮

321 楊文欽

321 扎西志瑪

322 楊步紅

323 連於妹

324 吳鬆航

325 何玉濤

326 何建林

327 余興貴

328 宋兆普

(上接第二十一版)

2013年春節前夕,李文忠派兒子與某大橋局簽訂了近100萬元的施工合同。由於兒子對材料不熟悉,錯把輕型鋼材當成重型鋼材。李文忠看到兒子帶回的合同,他知道這將帶來重大經濟損失。考慮到合同已簽,為了企業信譽,李文忠決定按合同履行施工任務。李文忠父子與工人共同上架杆,吃住在一線。工人每天三班倒,李文忠父子24小時全程參與質量監理。通過22天的奮戰,李文忠等人提前8天完成施工任務。但沒人知道,為了履行這個合同,李文忠虧損了18萬元。

多年來,不管生意如何,他始終按時兌付工人工資。2014年經濟不景氣,大量工程款拿不到。工人都知道他厚道守信,沒有一人催要工資。可李文忠說:“再難也不能拖欠工人的血汗錢。”臘月二十八,他將從親戚、朋友和銀行借來的80多萬元全部給工人發了工資。他和西安中鐵局合作,對方給付工程款時,多打了5萬元,李文忠主動驅車找到對方負責人,退回了多余部分。對方感慨,原來還有這樣“不愛錢”的人。

李文忠致富后,沒有忘記回饋社會。得知家鄉廠灣小學修建校舍,他捐款4000元﹔村裡修通組公路,他捐款1萬元﹔“5·12”汶川地震,他向受災群眾捐款5000元﹔他還資助貧困生1萬多元,吸納10名殘疾人到企業工作。2011年,了解到貧困戶老屈想創業辦磚廠,但沒有啟動資金,李文忠借給他30多萬元,幫助他搭建工棚,購買制磚設備。不料老屈的磚廠經營不善,連年虧損,女兒又不幸身患白血病。李文忠不但沒有催促還債,還借給他2萬元創業資金支持他外出創業。李文忠聽說縣裡開展精准扶貧,便積極爭取,結對幫扶2個貧困戶。

李文忠榮登“中國好人榜”。

319 李濟仁

李濟仁,男,漢族,1931年1月生,中共黨員,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終身教授。

李濟仁原名李元善,為表明志向和決心,取“仁心濟世”之意而更名。他誓衛醫道,誠信行醫,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療程治愈病人,一直秉承舍醫送藥的優良傳統。行醫60余載,他拯疾濟羸,以仁心仁術、濟人濟世為銘,詮釋大醫精誠要義。

李濟仁12歲就跟隨當地名醫學醫,成長為具有460余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的傳承人。從鄉野郎中成長為一代名醫,李濟仁初心不改,執著於中醫事業的發展,校注整理新安醫著,潛心提煉新安醫學診治特色和規律,帶領學生還原了668位新安醫家、400余部新安醫籍原貌,並厘清和闡明了新安醫學對急、危、難、重病症的診療經驗和規律。李濟仁獨著和主編《濟仁醫錄》等學術專著14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獲省部級科研獎勵5項,並參編《內經》《中醫基礎理論》等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15歲的王某,四肢痿弱無力,經常跌倒。經大醫院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長期服用激素、維生素等無效。李濟仁以《內經》理論與診治方法融會新安醫學學術思想,連續調方數次,患者病情大有好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李濟仁不僅在醫術上繼承“張一帖”,更是將“張一帖”舍醫送藥的傳統延續傳承。幾十年來,他無論多麼繁忙,每年都會定期返回家鄉為鄉親們贈醫施藥。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李濟仁和夫人為國內外1萬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無償函診服務”。

李濟仁始終秉承“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的家規家訓,他的5個子女也在中醫藥不同領域各有建樹,成為當代中醫傳承的典范。他還培養指導了一批研究生作為傳人,形成一個博士團隊。

李濟仁榮獲首屆國醫大師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320 楊榮

楊榮,男,漢族,1963年8月生,中共黨員,中國工商銀行甘肅省金昌分行工會辦公室主任。

“放心吧,好兄弟,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楊榮用常人難以想象的責任心和毅力,重新點燃失明戰友生活的希望,幫助戰友戰勝困難,走上自立自強之路,踐行了自己的庄嚴承諾。春來秋往、草枯木榮,變的是時間和身份,不變的是真情與諾言,他用30年的光陰,把“信義”二字捂得滾燙!

1985年夏天,在一次排險任務中,和楊榮既是老鄉又是戰友的張永忠失明了。面對墜入生命谷底的戰友,楊榮不離不棄,成為張永忠荒蕪黑暗的世界中一縷希望的光。退伍后,楊榮對張永忠說:“放心吧,好兄弟,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這句慰藉之語,成為楊榮踐行30余年的承諾。被評定為一等傷殘的張永忠生活難以自理,因為怕拖累父母而搬進窩棚不肯見人。得知戰友情況,楊榮主動搬進了張永忠的臨時住所,每天給他做飯,陪他散步、談心,使戰友恢復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為了解決張永忠的生計問題,楊榮四處尋求幫助,多次找有關部門爭取救濟金,並動員自己的親戚朋友出錢出力,幫張永忠蓋起4間磚房,還為張永忠找到了伴侶。為使張永忠能在社會上立足,他陪著張永忠到武威市醫院學習按摩技術,又籌措資金幫他辦起了按摩室。后來,張永忠眼疾復發,無力支付昂貴的手術費。楊榮拿出了家裡買彩電的錢為張永忠安排手術。手術后,楊榮又向單位請假專門陪護,直至張永忠康復回家。

2005年,楊榮調到金昌市區工作,他決定:帶著張永忠一家一起進金昌,並幫助張永忠在金昌市區開設了兩家“惠民永忠按摩診所”。戰友深沉的關愛點亮了張永忠心中的明燈,他決心將這個愛心火炬傳遞給像他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張永忠帶領本地14名殘疾人和他一起走上自立自強的就業道路。面對張永忠日益紅火的事業,楊榮難以抑制內心的欣慰和興奮,對戰友說:“兄弟,我們終於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楊榮對待戰友始終如一,不離不棄﹔對待工作嚴謹認真,刻苦努力。業余時間,楊榮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為減少業務差錯,他對每天的工作都認真記錄,以備查考﹔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不徇私情,將業務差錯率下降到萬分之零點一以下,創造了全轄區最好紀錄。

楊榮榮獲全國志願者助殘先進個人、甘肅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21 楊文欽

扎西志瑪

楊文欽,男,侗族,1932年9月生,中共黨員﹔扎西志瑪,女,藏族,1933年10月生,中共黨員。二人系夫妻,均為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退休醫生。

為了“改變家鄉山區缺醫少藥面貌”的誓言,楊文欽夫婦放棄留京機會,扎根侗鄉,從鄉村醫生做起,穿梭鄉鎮村落,走遍侗族700多個山寨,挽救了無數生命。半個世紀裡,他們不僅兌現了年輕時的承諾,更給社會帶來了無限感動。他們一諾千金,在耄耋之年依然矢志不渝。

1952年,楊文欽作為民族地區干部培養人選,被保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學附中學習。1956年,楊文欽轉入北京醫學院,不僅實現了學醫的願望,也遇見了他相知相守60載的伴侶——扎西志瑪。1961年畢業前夕,兩人擊掌立誓,要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改變家鄉山區缺醫少藥的面貌,為祖國衛生事業服務。

畢業分配的結果出乎意料,楊文欽被分到了北京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北大醫院),扎西志瑪被分配到了北京友誼醫院。

為了曾經立下的誓言,1968年,楊文欽帶著扎西志瑪回到了故鄉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楊文欽夫婦被安排到扶羅衛生院,當時衛生院人員少,工作量大,他們既當醫生,又當護士,還當清潔工,看病、敷藥、動手術、洗器械,臟活累活樣樣都來。村裡的小水電站,隻能晚上供電,夫妻倆常常是白天看病,晚上接著做手術。扎西志瑪不會說侗話,楊文欽就給她當翻譯。楊文欽做手術,扎西志瑪負責打下手﹔扎西志瑪做手術,楊文欽就負責麻醉。有時候遇上大手術,夫妻倆還要一起上手術台。為讓邊遠地區村民更方便地得到救治,夫妻倆還送醫上門。山高路遠又不通車,他們常常挑著手術器械,從清晨走到天黑。楊文欽夫妻倆足跡走遍侗族700多個山寨,挽救了無數生命。

1973年,夫妻倆被調回縣人民醫院,忙碌依舊。1983年,楊文欽接任縣人民醫院院長,他大膽推進醫院改革,使醫院享譽湘黔邊界,附近十多個縣市的老百姓慕名來就醫。1996年,楊文欽和扎西志瑪退休。許多私立醫院高薪聘請他們去坐診,都被婉言謝絕。時至今日,楊文欽、扎西志瑪夫婦已80多歲高齡,依然堅守在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門診第一線。

楊文欽、扎西志瑪榮獲全國“最美醫生”、感動湖南十大人物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322 楊步紅

楊步紅,女,漢族,1975年8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湖畔佳苑體育彩票銷售站負責人。

面對數百萬元的彩票獎金,楊步紅不貪不佔,全數奉還得主。憑借誠信經營,她贏得顧客的信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誠實守信”的內涵。

2012年12月23日,一名經常來店裡購買彩票的彩民給楊步紅打電話,請她幫忙代買“排列5”和“排列3”共600多元的彩票。楊步紅按照這位老彩民選的號碼,幫他打出了彩票,直到晚上關門,這位彩民也沒來。正是這600多元的彩票,中了當期的大獎,獎金共計265萬元,而這位彩民卻不知道自己中獎。面對265萬元巨獎,她堅守誠信准則,主動找到這個彩民,歸還了中獎彩票。

2016年7月15日和7月21日,寧夏“排列3”和“排列5”的百萬大獎接連兩次降臨在楊步紅的彩票店。在婆婆住院做手術急需用錢的關鍵時刻,手握百萬大獎的楊步紅不為所動,主動尋找中獎彩民。其中一位彩民因工作繁忙,連兌獎也讓楊步紅代辦了。

2017年4月,有一位彩民在楊步紅的投注站購買了幾張“頂呱刮”即開型體育彩票,刮開后沒注意看游戲規則,就將彩票丟棄在銷售站內。楊步紅收拾廢棄彩票時,發現這張彩票中了500元,但彩票的主人已不知去向。她不怕麻煩,通過查看彩票站內攝像頭錄像,一個一個篩查核對,終於確定了中獎彩民。她把彩票保管好,一個多月后,當這位彩民再次來到銷售站時,楊步紅將彩票交還給他。楊步紅說:“彩票本身就是慈善事業,做善事應當光明磊落。踏踏實實經營我的彩票站,服務好每一個彩民是我的本分。”除了歸還彩票,她還經常在店裡拾到彩民遺落的鑰匙、身份証、銀行卡、手機及錢包等財物,每一次她都會想盡辦法歸還失主。

“做生意要誠信經營,做鄰居要熱心助人”,楊步紅總是這樣要求自己。2015年10月,了解到吳忠市一名女孩因父母離異輟學,她便每月贊助500元生活費,幫助女孩重返課堂﹔得知寧夏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困難,她便主動要求贊助一名上高中的孩子……2017年6月,在電視上看到同心縣馬高庄鄉趙家樹村小學貧困學生的情況,她就主動和學校聯系,為孩子們購置2萬元衣物。

楊步紅榮獲全國十大誠信銷售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道德模范等稱號。

323 連於妹

連於妹,女,漢族,1931年11月生,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山腰鹽場退休職工。

60多年的堅守,是一個弱女子對鄰居兩代人的庄重承諾,是一份延續了半個世紀的大愛。連於妹用真、善、美為他人撐起生命的天空,詮釋了不求回報的付出和博大無私的胸懷。

上世紀50年代初,在山腰鹽場工作的連於妹夫婦已有6個孩子,加上大伯寄住在自己家,一共是9口人的大家庭。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生活過得很艱辛。連於妹有一戶鄰居,夫妻都是盲人,丈夫叫庄順豐,妻子人稱“暗娘”,兒子庄古祖是智障,一家殘疾人過著半乞半飢的日子。屋漏偏逢連夜雨。庄順豐不幸生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庄順豐想到了好心鄰居連於妹。他拄著拐杖、拖家帶口來到連於妹家,跪在連於妹面前懇求收養他們。連於妹深知,自家隻有兩個勞力,卻要負擔9口人的生活,再收養庄順豐一家,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啊!但連於妹咬了咬牙說:“你們一家子就來我家搭伙吧!”

一句承諾,千鈞重擔。收養庄順豐一家后,家裡人口增加到12人,生活的壓力也隨之陡增。為了一大家子能吃上飯,連於妹夫婦早出晚歸,每天拼命在鹽場圍海作業。生活雖然艱辛,但連於妹始終把庄順豐一家當成自己的親人,生活上一視同仁。

幾年后,庄順豐夫妻倆相繼去世,把痴呆兒子庄古祖托付給了連於妹。“暗娘”去世前,連於妹煮了豬肝湯喂她吃,“暗娘”淚眼汪汪地讓兒子到床前,緊緊拉著於妹的手,不停地哽咽著,示意把22歲的智障兒子托付給於妹。連於妹一邊擦去“暗娘”眼淚,一邊連續點頭,對這個不幸家庭作出了無聲的鄭重承諾。

連於妹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照顧庄古祖吃飯、睡覺、換衣洗被、清理房間等日常生活。然而,因為智障,庄古祖時常犯錯惹事,連於妹常要出面處理他在外惹事的糾紛。盡管如此,連於妹從來沒有對他紅過臉,也沒有訓斥、打罵過他,對庄古祖像自己的兒子一樣親。2015年,她已經84歲高齡,身體大不如前,但仍然細心照料著68歲的庄古祖。4月,68歲的庄古祖因腦溢血摔倒,半身癱瘓在床,連於妹以堅強的意志照顧著庄古祖,直到次年他安然過世。

連於妹榮獲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福建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324 吳鬆航

吳鬆航,男,漢族,1972年9月生,中共黨員,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業部總經理。

吳鬆航心裡始終銘刻著一句話:“賣出的不僅是品牌,更是企業的誠信、民族的良心和國家的未來。”他把誠信作為企業立身之本,用誠信做放心奶粉,嚴把每一道質量關,用“好奶粉五大標准”贏得了市場信譽。

2010年底,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業部正式成立,吳鬆航被任命為總經理。當時國產奶粉消費情況不是很好,三元奶粉知名度低,在全國代理商戶不足100戶,尋找各級經銷商十分困難。吳鬆航一心扑在市場上,他認為“誠信經營”才是最好的營銷手段,堅持不弄虛作假,不以次充好。

吳鬆航常說:“我們都有孩子,為自己的孩子做一款好奶粉,這就是我們的標准。”他制定了嚴格的檢測標准,除66項國家標准規定的指標外,還自行開展風險項目檢測和監控40余項,檢測項目達100余項之多,品控人員24小時監控。自2011年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開展“月月抽檢”活動以來,三元奶粉全部合格,銷售額連續5年行業領先。2012年,吳鬆航總結出國際標准好奶粉的生產模式,提出鑒別好奶粉的五大標准,重塑國產奶粉形象。

吳鬆航親自帶領團隊開展宣傳,以“誠信”為依托,明明白白地告訴消費者什麼樣的奶源是好奶源、什麼樣的工藝是好工藝、什麼樣的配方是好配方……他用真誠的溝通方式,面對面向終端門店老板、消費者進行好奶粉理念的普及,三元奶粉漸漸得到了認可。

三元奶粉市場不斷擴大,吳鬆航絲毫沒有降低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他提出“用人品做產品”的誠信理念,要求在產品生產的原料來源、技術研發、生產工藝、產品銷售等每一個環節上必須嚴格把關,堅持用好奶源,堅持用好工藝。採用特供級牧場綠荷牧場奶源進行濕法生產,最大限度地保証生產出的奶粉營養均衡、品質安全、口感新鮮。

誠信地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誠實地選擇最好的原料和生產方式……用產品的真誠,溝通的真誠,打動消費者,實現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吳鬆航的誠信經營理念在奶粉行業逐步推廣,帶動了國產奶粉業的整體提升。

吳鬆航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榜樣”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25 何玉濤

何玉濤,男,藏族,1977年12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成都市國稅局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分局主任科員。

他是妻子床前日夜服侍的好丈夫,是兩任岳父母膝前的好女婿。妻子彌留之際,他許諾替妻盡孝,給岳父母養老送終﹔妻子病逝,他承擔起為亡妻盡孝之責,並積極償還為前妻治病欠下的債務。他一諾千金代妻盡孝,用真情和行動書寫了傳奇佳話。

2009年,駐邛崍某師快速反應部隊團偵查股長何玉濤與省博物館講解員胥偉華步入了婚姻殿堂。何玉濤的部隊在邛崍,由於訓練任務重,回家的時間少之又少。新娘胥偉華就每天乘坐長途汽車,上下班往返於成都邛崍兩地。就這樣,兩人約定,先以事業為重,過兩年再要孩子。正當他們憧憬未來生兒育女的美好生活時,胥偉華卻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疾病——腎上腺皮脂癌!隨著妻子病情一天天加重,何玉濤向部隊請了假,全天候在醫院陪護。后來,為更好地照顧妻子,他向部隊遞交了轉業申請。作為部隊重點培養的干部,岳父對女婿的轉業痛惜不已。

昂貴的醫藥費,讓何玉濤傾其所有,積蓄、轉業安置費不夠開銷,又四處借錢10余萬元,可最終還是沒把妻子留住。病重的胥偉華,始終放心不下日漸老去的父母,在她臨終時,何玉濤看出了妻子的擔憂,安慰她說:“爸媽隻有你一個女兒,你既然嫁了我,我就一定要替你盡孝,給爸媽養老送終!”何玉濤與胥偉華從結婚到胥偉華去世不過兩年。妻子病中欠下很多債,至今尚未還完。對此,何玉濤堅定地說,哪怕能夠延長她一秒鐘的生命,都是值得的,治病欠的債也一定要還。

辦理完妻子的后事,何玉濤謹守“為岳父母盡孝養老”的承諾,將岳父母接到家裡,誠懇地說:“從今以后,我就是你們的兒子了!”原來從不下廚的他,開始鑽研菜譜,每天按照岳父母的口味,做一桌可口有營養的飯菜。二老激動得逢人便夸,玉濤不是親生,勝過親生!為了消除二老的顧慮,何玉濤始終沒有再婚。岳父母看到女兒病故好幾年,何玉濤仍孑然一身,“逼迫”他去相親,他都堅持“必須孝順侍奉前妻父母,為他們養老送終”為條件。直到遇見藏族姑娘陳建偉,她欣然答應了何玉濤的“苛刻”要求。因為她相信,這樣一位一諾千金,重情重義有擔當的男人,值得托付終身。

何玉濤榮獲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326 何建林

何建林,男,漢族,1970年8月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火箭農場農2連養殖小區職工。

何建林以誠信經營為己任,寧可自己承擔巨大損失,也不昧著良心賺黑錢,兩次主動把維系全家生計的患病豬羊做無害化處理,用實際行動樹立了誠實守信、維護食品安全的好榜樣。

1994年,何建林下崗。何建林的妻子沒有工作,這個年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何建林沒有向組織伸手,沒有向農場提任何要求,而是想辦法自謀出路。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學習,他決定進行生豬養殖。何建林將全部的積蓄都投進去,在自家小院開始了創業之路。在黨的好政策下,勤勞能干不怕吃苦的何建林,很快就把養殖規模發展起來,從10頭豬到20頭豬,直到后來的上百頭豬。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摘去了貧困戶帽子,滿懷希望地奔向幸福生活。不料2009年的時候,何建林飼養的母豬忽然發起了高燒,產下的10窩小豬也染上了怪病。何建林和妻子一籌莫展,他們請來獸醫幫忙治療,但收效甚微,最終病豬全部死亡。何建林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打電話給團場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請他們來幫助進行無害化處理。經過這次事故,何建林家庭面臨巨大經濟壓力。有的人說他傻,病豬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或許能挽回一些損失。但何建林心裡有一本賬:如果干了這事兒,自己一輩子都別想睡個安穩覺!

2010年,由於豬肉的市場行情不好,何建林開始跟著維吾爾族鄰居們學著養羊。經過一番調查,他選擇了產肉多繁殖率高的多浪羊。何建林從親戚那裡東拼西湊借來了8萬塊錢,作為啟動資金,第一年養殖了40多隻多浪羊。經過四年的發展,羊群數量逐漸增加,何建林家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2014年4月,噩夢一般的場景再次出現。他們飼養的羊喝了施肥罐裡的水,不到半小時全部倒下。兩個小時的緊張搶救仍然無濟於事,82隻羊全部死亡,這對一個養殖戶來講,實在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雖然何建林非常心疼,但他知道,這些羊是非正常死亡,絕對不能拿出去賣。何建林的孩子還要上學,借的錢也沒還清,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他依然對妻子說:“咱們再窮也不能做昧良心的事。這些羊是喝了化肥水死的,人吃了可能會出問題,這種坑人的事兒,咱不能干!”第二天天一亮,何建林就請來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何建林榮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道德模范稱號。

327 余興貴

余興貴,男,漢族,1951年3月生,四川省廣安市華蓥市陽和鎮偏岩子村4組村民。

一位年過半百的老農,含辛茹苦,養豬掙錢,用15年的時間替因病早逝的兒子償債,用誠信講述了一個新時代“子債父還”的真實故事,誠實守信的風骨和品格得到了贊譽,鄉親們都叫他“誠信老爹”。

20世紀80年代,余興貴曾是當地的養豬致富能手,后來兒子長大成人,一家人其樂融融。2001年,兒子余斌在外打工,患病后被確診為“胃癌晚期”。為了治病,余斌向親戚朋友借了不少錢,借的每一筆錢他都記在本上。2002年9月,病重的余斌在醫院淚流滿面地說:“爸,我沒能對您和媽盡孝,不配做您的兒子。我自己時日不多了,有件事放心不下,這兩年來為了治病,借了近20萬元,都在這個本子上記著,這輩子我無法還了,請您幫忙給這些朋友說一下,我下輩子當牛做馬都會還給他們!”余興貴拉起兒子,擦干眼淚說:“斌娃兒,你借的債務,我們會盡力想辦法還。”一個月后,年僅28歲的余斌撒手人寰。不久,余斌妻子也離家出走,杳無音信。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余興貴連死的心都有,但看到年邁的老伴和牙牙學語的孫女,他告訴自己:“你不能死,你得堅強!孫女還等著你撫養成人,借的債還等著你去償還。”雖然,余斌當年借的錢都沒有人來討要,有的人甚至說不用還了。但這位倔強的華蓥漢子堅決地說:“人家掙錢也不容易,當初好心好意借咱急用,就說明別人盡心盡力幫助咱、信任咱,咱怎麼能食言,不講誠信呢?”

他篤定地向親友和鄉鄰說:“我們老余家雖然窮,但志不能窮,而且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兒子的債,我來還。我還不了,我孫女也得還。”

他把兒子記錄的“賬本”拿出來,一筆筆地核對:李忠誠6000元,段世金5000元,李廷富5000元,余翠華10000元……一共借了21家的錢,總共19.95萬元。余興貴和老伴黃志英一邊悉心照顧小孫女,一邊辛勤養豬掙錢還債。為了能早日還清債務,他們省吃儉用,一年到頭難見幾頓葷腥。

2017年2月17日,余興貴把賬本上最后一筆500元欠款親手交到余海瓊手裡。15年,他還清了所有欠款,此時的余興貴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地說:“做人要有誠信,才活得硬朗。”

余興貴榮獲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328 宋兆普

宋兆普,男,漢族,1964年3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院長。

他信守行醫准則,不為病人開昂貴的無用藥品,不讓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錢。他多年來義務救助貧困殘疾患者4000多人,義務救治腦癱患兒3000多名,4次遠赴新疆聯合當地組建康復機構,救治腦癱患兒1400多名。他以醫者誠心回報社會,被稱為“誠信醫者”。

宋兆普15歲跟隨父親學醫,父親“不收挂號費、診療費,不多收病人一分錢”的行醫准則,讓他深刻認識到醫生懸壺濟世的意義。從那時起,他不忘父親的教誨,不為病人開昂貴的無用藥品,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踐行了誠信行醫的諾言。

隨著行醫時間越來越長,宋兆普關注到腦癱患兒特殊群體,特別是貧困家庭傾家蕩產也治不起病的現狀。望著孩子期盼的眼神,聽著家長焦急的祈求,宋兆普坐不住了,他對患兒家長承諾:“來到我這裡的腦癱患兒,隻要在醫學條件上允許,即使我們醫院出錢,也一定要將孩子們治好!”從2009年開始,宋兆普運用自己總結的“金庚康復療法”,主動救治腦癱棄嬰和社會貧困家庭的腦癱患兒。8年來,在金庚醫院收養治療的腦癱棄嬰從最初的每年100多名到現在的每年400多名,嬰兒的吃喝拉撒、治療康復,無論是工作量還是費用開支都是巨大的。宋兆普在困難面前始終堅守救治腦癱患兒的承諾,更不忍心因費用問題中斷治療而導致患兒的康復希望破滅,他想盡一切辦法,先后墊付上千萬元用於患兒的生活及康復治療費用,不僅花空了他開辦醫院多年的積蓄,甚至把醫院日常收入也投了進去。

“一名黨員醫生,治病救人是天職,誠實守信是准繩。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是每位醫生理應堅守的行醫准則。”這是宋兆普常常挂在嘴邊的話。為了救治更多腦癱患兒,他帶領團隊先后奔赴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福利機構,治療腦癱棄嬰3000多名。

(下轉第二十三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4日 22 版)

(責編:王金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