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上)(143-154)

2017年07月24日09: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43 羅官章

144 周紅

145 周長芝

146 周鳳珍

147 官華見

148 柳天偉

149 逄秋香

150 逄秘書

151 首嫣嫣

152 秦坤

153 栗紅連

154 賈秀芳

(上接第十二版)

143 羅官章

羅官章,男,土家族,1937年7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羅官章1997年退休后,來到海拔1700多米、被譽為“宜昌西藏”的牛庄,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一干就是20年,牛庄逐漸形成了藥材、高山蔬菜、煙葉三大支柱產業,累計為農民增收6億多元。在一次試驗中,羅官章手指被鋸掉,落下終身殘疾,村民親切地稱他為“斷指扶貧縣官”。

為尋找致富項目,羅官章遠赴陝西、四川等地學習天麻有性繁殖技術, 800多個日夜和100多次試驗,鋸掉的菌材堆成山,觀察記錄寫了3大本。一次試驗中,他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被鋸掉,落下終身殘疾,最后終於試驗成功。他將天麻種植技術無償地、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那些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村民們。在他的帶領和幫助下,一大批貧困村民富裕起來,累計為農民增收1.8億元。

羅官章認為產業才是脫貧的“造血機”,高山蔬菜非搞不可。他轉換思路,幫助村民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與批發市場簽訂銷售合同,蔬菜直銷上海、廣東等地。蘿卜、辣椒等高山反季節蔬菜在牛庄的種植面積很快發展到8000多畝,農民一年增收2000多萬元。在他的幫助下,牛庄邁出了產業發展的第一步,也帶出了一批闖蕩市場的山村能人,產業結構迅速調整,完成了從“求溫飽”到“求富裕”的根本轉變。

20年來,牛庄換了五任鄉黨委書記,每一任新書記上任,羅官章都會誠懇地建議他們以山養山,綠色發展,產業脫貧。近年來,在羅官章的指導下,鄉黨委提出“以林養山、以山養農”的脫貧思路,積極幫助村民改變種植方向,減少天麻種植面積,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和高山生漆產業,全鄉已建成中藥材基地6500畝,新建改造生漆基地700畝,村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

羅官章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144 周紅

周紅,女,漢族,1971年12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台經濟頻率策劃部監制。

二十四年如一日,周紅擔起媒體人做公益的責任,用大愛書寫溫暖篇章,以良好的職業道德贏得多方好評。

1993年以來,周紅在廣播節目中主動為聽眾排憂解難。不少聽眾家庭出現大情小事時,她都想辦法幫助協調解決﹔當聽眾流露出消極厭世情緒時,她便耐心勸慰,直到“疙瘩”解開。2011年,周紅以“安琪愛心匯”發起一系列愛心活動,先后協調為吳忠市紅寺堡區貧困學生送冬衣、送文具﹔發起“心靈的綻放”——愛在寧夏兒童福利院、“你我同行”——愛在幸平陽光家園殘疾人托管中心等活動,為那裡的殘疾人送去生活用品和電腦等。她連續多年關注“星語家園”康復中心的自閉症孩子,將8萬多元善款和物資送到吳忠市紅寺堡區菊花台村殘疾人托養中心及部分特困殘疾戶家中。

2013年12月,周紅發起成立安琪愛心基金會,常態化運作公益項目。幾年來,愛心基金會捐資救助了1名白血病患兒、1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籌集善款30多萬元,救助鹽池的四胞胎﹔實施關愛山區孤殘單親貧困家庭孩子圓夢行動、山村教師“春燭計劃”、讓山區孩子求學路不再泥濘的“彩虹傘雨具包”行動、“女童保護計劃”等一系列公益項目。

經過周紅及同事們的努力,有上萬名寒門學子,數百名老人和殘疾人,多位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癌症患者得到救助。安琪愛心基金會還為寧夏大學創新發展基金、北方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基金、寧夏回族自治區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母親小額循環項目,各捐贈100萬元。

周紅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寧夏回族自治區學雷鋒先進個人等稱號,入選“寧夏好人”。

145 周長芝

周長芝,女,漢族,1968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彭城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為完成母親“一定要照顧好那幾位孤寡老人”的遺願,周長芝辭去公職,接管了一家老年公寓,進而又開辦了多家養老院,為1000多位老人建設晚年幸福家園,免費收住16位抗戰老戰士、26位孤寡老人,減免156位老人的費用100多萬元。她還先后資助290名貧困學子和28個貧困家庭。周長芝用無私大愛溫暖著那些孤困老人和孩子的心。

周長芝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裡,母親收養了一個孤兒和10多位孤寡老人。受母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和家人一起為這些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們盛飯端茶、服侍起居。

2011年,母親在彌留之際囑托周長芝要接續照顧好收養的孤寡老人。為傳承母親的大愛精神,周長芝決心一定要讓老人們安享晚年。雖然擔任中學校長,但她的工資卻不足以照顧這麼一大家人,為減輕經濟上的負擔,同時又有充足的精力服侍老人,她隻得辭去公職,接手了瀕臨倒閉的一所老年公寓。通過她傾力付出,老年公寓越辦越好,很快“一床難求”。為了讓更多老人安享晚年,2013年,她拿出家中全部積蓄,賣掉了准備留給兒子結婚的住房,傾全家之力又開辦了兩家養老院。

照顧養老院的老人們,周長芝細心周到、親力親為,為很多入住老人求醫問藥、養老送終。86歲的張阿姨罹患膽囊癌,為減輕她的病痛,周長芝經常陪她聊天解悶,為她燉雞湯、魚湯,變著花樣讓她多吃點、吃好點。在老人最后的日子裡,她寸步不離、日夜守候。臨終前,張阿姨一直不願鬆開周長芝的手,不停地念叨著:“好閨女,好閨女……”直到在周長芝的懷裡安詳離去。周長芝親手為她擦洗身子,穿好壽衣,送老人最后一程。6年多來,養老院先后收住老人1000多人次,為16位抗戰老戰士、26位孤寡老人提供免費入住,為156位三無老人、貧困老人和殘疾人累計減免費用100多萬元。

在悉心照顧好老人們的同時,周長芝還積極關心幫扶弱勢群體。她幫助300多名下崗職工和農村貧困人口再就業,先后資助貧困學子290人,為28個貧困家庭捐款,為汶川、玉樹、雅安等災區多次捐款捐物。

周長芝榮獲全國敬老之星、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146 周鳳珍

周鳳珍,女,漢族,1961年4月生,安徽省淮北市環衛處環衛工人。

周鳳珍是一位城市“美容師”,也是一位“獻血女狀元”。35年來獻血170多次,其中捐獻血小板148次、獻全血12次、為急救病人獻血50多次,成為淮北市O型血的“應急小血庫”。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義務獻血的行列。

說到周鳳珍的“獻血史”,還得回到1983年的一天。當時,周鳳珍前往醫院去看望一位親戚,恰好看到醫生准備對一名新入院的患者進行急救。這名患者因失血過多,需要緊急進行輸血,但血庫的血量不夠。緊要關頭,醫生焦急地發動患者的家人朋友進行輸血。周鳳珍找到了醫生,主動捋起了袖子……由於周鳳珍的幫助,患者及時得到了救助,患者家屬多次表示要給她報酬,但都被她婉拒了。那次獻血后,周鳳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血型是O型,是“萬能血”。

2013年秋季的一天,一名產婦大出血,情況十分緊急,血站工作人員接到醫院的求助后立即給周鳳珍打電話。熟睡的周鳳珍二話沒說,立刻起床,打車趕到血站獻血,保住了產婦和孩子的命。2015年3月的一天中午,正在家炒菜的周鳳珍接到血站電話,一名18歲的白血病患者急需輸血。周鳳珍放下手中的炒菜鏟,關上煤氣,急忙下樓打車來到血站。由於輸血及時,白血病人順利渡過了難關……

參與獻血的次數多了,家人都擔心她的身體健康,反對她經常獻血。周鳳珍對獻血的安全性早有了解,為了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她隔三差五普及獻血知識。1998年,在周鳳珍的感召下,她的丈夫也被“帶”進了無償獻血隊伍。2000年,50余名環衛工加入了應急獻血志願服務隊,開展應急獻血200余次,累計獻血量已達10多萬毫升。

周鳳珍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147 官華見

官華見,男,漢族,1971年12月生,重慶市開州區岳溪鎮培家村村民。

官華見是一名草根歌手。2011年,一則有關17歲白血病女孩余美玲的報道改變了官華見的生活軌跡。從此,他踏上了漫漫義演路。5年多來,他以近500場的義演和257.3萬元的捐款,挽救了近10名在病魔前絕望的患者。官華見穿越時空的歌聲,傳遞著愛的奉獻。

2011年11月9日晚,官華見看到電視裡正在播出重慶市雲陽縣17歲女孩余美玲身患白血病的報道,因家裡無力承擔醫療費,女孩決定放棄治療,並打算死后捐獻自己的眼角膜。官華見被這位女孩的事跡感動了。當晚,他按照節目組提供的賬戶轉了500元錢過去。

過了3天,官華見了解到余美玲看病隻籌措到3萬元,離30多萬元的醫療費還相差甚遠。他提出用街頭義演的方式來幫忙籌款。隨后,官華見就與小伙伴一起,抱著吉他,流連於鬧市街頭唱歌籌款。幾個月裡,官華見風雨無阻,不知疲倦地連續義演140余場,終於為余美玲籌集到近40萬元善款。2012年5月,余美玲順利地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2014年,余美玲基本康復。

踏上義演籌款的道路后,官華見一發不可收拾。2013年,為挽救生命垂危的22歲少女曾逍,官華見堅持義演1個多月,為她籌集了32萬元手術費用﹔為南川、大足、開州等地的白血病、腫瘤患者義演200多場,募集善款超過150萬元。官華見還自己掏腰包捐款,累計達10余萬元。

2016年底,《慈善法》正式實施,個人不能再公開募捐。官華見沒有放棄幫助他人,迅速投入眾籌這條新路,先后為數十人發起了眾籌,始終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我有一個願望,”官華見深情地說,“希望我付出的愛心,能夠一直努力下去,讓這個社會充滿愛。”

官華見榮獲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稱號。

148 柳天偉

柳天偉,男,哈尼族,1963年6月生,農工黨黨員,雲南省西雙版納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柳天偉,懂得感恩,樂於助人,發展企業不忘承擔社會責任,架橋修路、捐資助學、救助病患、愛老敬老、撫恤老兵和軍屬,2002年以來,累計捐贈善款6000余萬元。

捐資助學,為貧困學子圓夢。柳天偉出生於墨江縣一個貧困村寨,父親因病早逝,家庭貧困導致他幼年輟學。不到16歲就背井離鄉,外出闖蕩。他深知,窮人的孩子學習機會最為難得。2002年,柳天偉捐資50萬元,興建“天偉希望小學”,每年拿出10萬元設立獎學金獎勵該校品學兼優的貧困生。2010年開始,柳天偉每年拿出10萬元愛心款,資助救濟貧困大學生,先后資助100余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10多年來,柳天偉義務助學助教達800多萬元。

雪中送炭,救助絕症患者。2010年,柳天偉捐資50萬元,幫助無血緣關系的貧困村民井美玲做心臟病手術治療。2016年,柳天偉向身患癌症的廖壽紅捐贈5萬元醫療費,並倡議員工獻愛心捐助3.8萬元善款。多年來,柳天偉先后資助愛心善款近百萬元,幫助20多戶病患貧困家庭走出困境。

尊老敬老,熱心公益事業。2002年以來,柳天偉每年捐資10萬元,用於看望幫扶困難老黨員、百歲老人、孤殘老人、軍烈屬、抗戰老兵和離退休老專家等,15年來從未間斷。柳天偉先后捐資100余萬元,建村文化活動室,修愛心路,建敬老院愛心水窖,幫扶貧困村民發展養殖業和生態農業,慰問英勇犧牲的緝毒民警家屬等。2016年7月7日,柳天偉和愛人捐資200萬元,成立西雙版納天偉慈善基金會,為好人好事提供資金保障。

柳天偉榮獲全國勞動模范、雲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雲南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149 逄秋香

逄秋香,女,漢族,1982年10月生,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育新幼兒園園長。

2010年10月起,逄秋香辦起了不收保教費的公益幼兒園,累計對困難家庭孩子免除保教費、餐點費等660多萬元,惠及2000余人。為補貼辦學所需,逄秋香和家人不僅花掉了70萬元的房屋拆遷補償款,還通過搞海參養殖等方式多方籌集資金,不遺余力投身公益事業。

免除保教費,開啟公益辦學之路。20世紀90年代,逄秋香的婆婆在村裡創辦了幼兒園。2006年逄秋香接手后,發現許多困難家庭孩子交不上保教費。2010年,家裡因拆遷得到了70多萬元補償款。逄秋香與家人決定用這筆款加上之前家裡的積蓄,辦一所不收保教費的公益幼兒園。

全家齊動員,讓公益辦學之路越走越堅實。隨著免收保教費的消息迅速傳開,周圍很多村子的家長都把孩子送來。到2014年,免收保教費的做法不僅使幼兒園少收益100多萬元,還需補貼60多萬元,而家裡70萬元拆遷補償款不到兩年就花完了。全家上下齊心協力,通過養殖海參、出租自家閑置土地來補貼幼兒園開銷,同時還想盡一切辦法節省日常開支:婆婆建起了蔬菜大棚,自己種植蔬菜供孩子們吃﹔公公幫忙管理海參池,把賣海參的錢全部補貼到幼兒園﹔媽媽收獲了10畝花生,全部榨成花生油送到幼兒園……一家人用默默的付出支持著逄秋香,成為她公益前行路上的堅強后盾。

全社會支持,播洒大愛呵護公益夢想。逄秋香公益辦學夢想的實現,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當地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經常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到幼兒園授課,送來教輔材料,並協調愛心企業送來棉被、面粉﹔總工會送來了學生用床,協調企業為幼兒園配備了電視、空調。逄秋香心裡明白,正是有了黨和政府的關心愛護、社會各界的認可支持,自己才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做好這份公益事業。

逄秋香被評為全國鄉村好青年,其家庭榮獲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

150 逄秘書

逄秘書,男,漢族,1973年12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人民武裝部部長。

逄秘書自1995年開始自學中醫,從醫10多年,堅持把為駐地各族群眾看病送藥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以一名軍醫的擔當,把黨和人民軍隊的關懷與溫暖送到駐地各族人民的心坎上,群眾親切地稱他為“回鄉逄大夫”“軍營喜來樂”。

為給母親治病,逄秘書自學中醫,考取國家醫師專業資格証書,拜訪多位有名望的老中醫,深鑽《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自煎中藥並親嘗藥味、藥性,經過長時間摸索實踐,診斷水平不斷提高。

學有所成后,逄秘書經常無償為慕名而來的人看病,解除無數病患的痛苦。陳家咀村一名回族小伙,下肢水腫,平時走路都費勁,醫院診斷為慢性腎炎並伴有腎功能減退。逄秘書為他辨症用藥,三次調整藥方,服藥18次,水腫慢慢消了。經醫院復查,他的身體基本恢復正常。逄秘書說:“群眾找我看病,就是一份信任,我要盡心盡力治好。”

逄秘書把為民服務作為團結群眾的紐帶,堅持發揮自身特長,為他人伸出真情友愛之手。僅2015年,逄秘書自掏腰包送出的中藥價值2萬余元。這些年,他購書開支近8萬元,購醫療器材開支近2萬元,為群眾送藥材開支6萬余元。他經常說:“救治一個病人就是挽救一個家庭,挽救一個家庭就是撐起一片天空。”正是有了對人民群眾的這份真情、這份摯愛,換來各族群眾真誠褒獎,駐地少數民族群眾把他當成“好兒子”“好兄弟”。

作為人武部部長,逄秘書主動作為,積極扶貧幫困。東鄉縣達板鎮崔家村是該縣最大的少數民族貧困村,逄秘書帶領官兵先后與該村43名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把黨的民族和惠農政策,以及種植養殖、科技致富等信息資料冊子發到幫扶戶手上。他還將自己的房產作抵押,為群眾申請無息小額貸款,幫助他們走上規模養殖道路。

逄秘書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甘肅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151 首嫣嫣

首嫣嫣,女,漢族,1956年2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南塔街道扎上街社區退休職工。

首嫣嫣,是一位社區熱心人,像對待親人一樣關愛幫扶社區老人和殘疾人﹔是一位失獨媽媽,女兒去世10余年來,將自己全部的愛和熱情獻給公益事業。

退休前,首嫣嫣在郴州市蘇仙區的社區工作。社區群眾有困難,首嫣嫣總是及時出手相助。90歲的謝阿姨住在蘇仙區南塔小區。從1996年起,逢年過節,首嫣嫣是陪在她身邊的親人﹔老人身體不舒服,照顧她吃藥打針﹔季節更替,首嫣嫣幫她洗洗晒晒。這樣的孤寡老人,首嫣嫣先后照顧了9位。

男孩小李患有進行性肌無力症,喪失站立行走能力,連說話都很困難。首嫣嫣陪著他識字、繪畫、唱歌、游戲,給他過生日。經過8年多幫扶,小李變得陽光開朗起來。有一天,小李突然開口叫了首嫣嫣一聲“首媽媽”。那一刻,首嫣嫣的淚水奪眶而出。

2002年,首嫣嫣的獨生女兒在一次搶救山林火災中不幸遇難。她強忍悲痛,把對女兒的愛,全部傾注給社會。2007年退休后,她加入郴州市志願者聯合會,重點關注失獨媽媽、老人和小孩等。首嫣嫣固定聯系著20多位失獨媽媽,在每個人生日以及每年母親節,她都要送上蛋糕和鮮花,讓失獨媽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幫助她們走出陰霾。失獨媽媽鄭女士因中風行動不便,孤身一人居住。首嫣嫣經常為她送米、送油、搞衛生。鄭女士說:“首姐把我當親妹妹,精神上鼓勵我,物質上幫助我。不是她,我都沒有活下去的勇氣。”

2012年,首嫣嫣發起成立蘇仙區志願者協會。在她的帶動下,協會會員擴大到300多名,定點聯系扶助50多戶失獨家庭、20多位孤寡老人、12名重度殘疾人、3所殘疾人學校、6所敬老院。在首嫣嫣的影響下,她的妹妹、妹夫和外甥女也加入了志願服務隊伍。

首嫣嫣榮獲全國“最美志願者”、湖南省三八紅旗手、“最美湘女”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152 秦坤

秦坤,男,漢族,1981年4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新聞中心編導。

秦坤是堅定的手語推廣者,6年來,用自己對公益的真誠和執著,將獨創的“歡行手語”推廣到全國32個城市、100多家手語協會,為聾啞人手語普及推廣工作作出貢獻。

2011年,秦坤參與一次電視手語大賽錄制時,被手語表演的場景深深震撼。賽后,他開始嘗試學習手語。他發現聾人孩子十分渴望與普通人進行正常溝通交流。為搭建一座聾人孩子和外界溝通的橋梁,他和同伴們推出公益性電視節目“歡行手語”。作為節目制片人與主持人,他到全國各地去推廣“歡行手語”,感染更多的人學習手語,打破聽障群體與健全人群交流壁壘。他又創辦歡行公益發展中心,遵循20%物質給予、80%精神陪伴的“二八”原則,以穩定的組織、規范的機制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助力公益項目,讓更多的人學習和掌握這門特殊的語言,幫助聽障人士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

2016年,“歡行手語”升級為“歡行脫手秀”,他精心融入手語元素,以獨特視角播報解析當下熱議話題,打造成聾人群體喜愛的線上娛樂短片﹔手語MV項目“指尖輕舞”,在一年時間裡完成百首手語MV歌曲,將手語教學與熱門歌曲結合,展示手語魅力。2017年,他又在網上發起“為你獻聲我願意”公益項目,通過健聽人的配音,讓聾人朋友“開口說話”,說出他們一直以來的夢想和心願。

此外,秦坤還在特教體育方面積極探索設計公益項目,發起“普特共融·樂享棒球”項目,以校際棒球聯賽為載體,讓普通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通過運動鍛煉,分享彼此的人生夢想。

秦坤榮獲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153 栗紅連

栗紅連,女,漢族,1953年1月生,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鳳城鎮東關村村民。

1990年3月,一場車禍讓栗紅連成為殘疾人。但堅強的她,拄著雙拐開起理發店。此后20多年間,她拖著一條殘疾病腿,風裡來雨裡去,到過400多個村庄窩鋪、10多家敬老院,為偏遠山村的鄉親們和孤寡老人義務理發。

1992年,一個偶然機會,栗紅連來到一個當時隻有4位老人留守的山村。看到老人們行動不便,她第二次來的時候,給4位老人免費理了發。從此,她把這幾位老人當成親人,常常來村裡給他們理發。有一位五保戶,曾是理發店的常客。后來,栗紅連干脆每個月按時上門為老人免費服務,每次理完發還會幫老人做做家務,直到老人93歲去世,栗紅連為他免費理發近10年。此后,她開始主動到村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理發。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光理發推子就用壞50多把。

2010年開始,栗紅連加入陽城義工群,走進敬老院義務理發。如今,全縣有11家敬老院的老人成為栗紅連的定期免費服務對象。為老人理發,她從沒有耽誤過一回,還經常給老人送些吃的用的。在她的床頭曾有一個筆記本,裡面記錄著每天的工作安排:今天,哪個村的老人頭發長了﹔明天,該到哪個敬老院義務理發了……經年累月,每天的安排就印在她的腦海裡,已經不需要用紙筆記錄。

這些年,她經營的理發店理發7元,70歲以上老人3元,殘疾人、貧困戶、孤寡老人免費。本來就不多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用於下鄉路費、慰問老人、捐資助學等方面。她還帶出80多個徒弟,其中有30多人是殘疾人。栗紅連從沒有收過孩子們一分錢,相反還給他們工資和零花錢,給他們過生日、買衣服。她說,看著這些孩子都掌握了理發手藝,能夠自己掙錢生活,心裡就很欣慰。

在栗紅連的感召下,她的家人、朋友都拿起推子、剃刀,加入到愛心行動中。陽城縣也成立“栗紅連義務理發隊”,在她的帶動下,隊伍不斷壯大,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助老、扶貧的愛心團隊,為更多老人送去溫暖和幫助。

栗紅連榮登“中國好人榜”。

154 賈秀芳

賈秀芳,女,漢族,1974年7月生,民盟盟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博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扶貧幫困道路上,賈秀芳是孤寡老人、軍烈屬的“好閨女”,是腦癱患兒的“賈媽媽”,是貧困學生的“主心骨”。1999年起,她每年拿出自己公司10%的利潤用於捐助幫扶,捐助款物合計3000多萬元,幫助貧困群眾2萬多名,詮釋著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大愛情懷。

賈秀芳長期資助幫扶生活困難的抗戰老兵、孤寡老人、環衛工人、特困家庭、留守兒童等,還組建一支愛心車隊開展助老活動。“這跟孝敬父母是一樣的,都是天經地義的,因為我們是這個社會的兒女。”她對員工這樣說。節假日是她最忙的時候,總是帶著節日祝福和生活用品,走訪慰問全省各地需要幫助的人。2015年,她出資20萬元幫扶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2016年,她到七台河市鐵山學校慰問155名留守兒童,為每個孩子送去保暖內衣、帽子手套、保暖鞋,捐出10萬元現金和一台價值10萬元的車。一位受到幫扶的軍烈屬經常對賈秀芳說:“閨女,謝謝你,有你我這輩子就知足了!”

2012年起,因一場特殊演出,50多個腦癱孩子成了賈秀芳的牽挂。她每個月都去看望孩子們,給他們每人每月1000元。2017年2月,她出資建設的“博能中醫門診部”社會公益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一期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設備裝修投入500余萬元,聘用康復師12名、引導式教育員5名、文化課教師2名,招募志願者30名,免費收治腦癱兒童100人,每月為該項目支出30多萬元。她還新建了蛋糕廠和食品加工廠,讓患兒家長就近上班,既方便陪護孩子,也能增加生活收入。

賈秀芳先后成立“賈秀芳救助貧困婦女兒童基金”“青年就業創業基金”“長城哈弗夢想基金”,每年資助近200名貧困大學生。她說:“捐款只是給他們一些學費,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學到一技之長。”2017年初,她創辦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計劃今后每年為貧困孩子留出200個免費名額,為他們定制培養方案,幫助他們學知識長本領,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脫貧。

賈秀芳榮獲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下轉第十四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4日 13 版)

(責編:王金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