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二屆全國行政服務大廳典型案例展示活動

優化服務 規范監管 提升效率

——廣西北海市積極打造高效便民規范廉潔服務新平台

2017年07月19日13: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北海市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堅持“真抓實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積極構建集行政審批、公共服務、行政效能監察、政務公開及公共資源交易為一體的新型綜合性服務平台。通過全面清理規范審批事項、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壓縮簡化審批環節、加快推進網上審批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審批成本,讓群眾和企業切實享受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

一、全面清理規范行政權力,推行“一站式”服務

北海市在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全面推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清理規范行政權力,推進權力“瘦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中辦理﹔不斷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健全政務服務體系,以群眾滿意為導向,推行“一站式”服務。

一是全面推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清理公布市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市45個部門的權力事項由5929項壓縮到3436項,精簡比例達42%﹔市轄一縣三區全面完成政府部門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工作,合浦縣保留權力事項3428項,精簡率為31.4%﹔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平均保留權力事項988項,平均精簡率為36%。全市23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全部公布實施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面打通政府“兩個清單”體系建設“最后一公裡”,在廣西率先實現市、縣、鄉三級政府權責清單全覆蓋,基本建成上下順暢、橫向銜接的權責清單制度體系。推行北海市人民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兩單融合”工作,將責任清單與權力清單相對應,逐一厘清與行政權力相對應的責任事項,實現權責一致,兩單融合。

二是不斷優化行政審批流程。開展行政審批項目優化流程工作,組織修訂、編制全市行政審批項目操作規范、流程圖、申請書示范文本,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窗口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大力簡化審批前置條件、精簡申報材料、消減審批環節、壓縮承諾時限,全市325項行政許可項目平均法定辦結時限24.2天,優化后平均辦結時限壓縮到6.7天,提速率達72.3%﹔調整后5個工作日以內完成審批的項目達到158項,佔比48.6%。積極開展減証便民工作,砍掉各類奇葩証明、循環証明、重復証明,全市52個許可項目共精簡申報材料176項。如取消市城管局“從事生活垃圾(含糞便)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服務審批”所需的“注冊資本金証明及銀行資信証明”材料,取消市公安局“校車駕駛資格簽注和審驗”所需的“縣級公安機關出具的犯罪吸毒行為記錄証明”材料,取消市人社局“職業介紹機構資格認定”所需的“驗資証明”材料,取消市住建局“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証核發”所需的“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施工圖預算備案証明”材料等,減輕了申請人准備材料的負擔,方便了群眾辦事,提高了審批效率。

三是建立健全政務服務體系。北海市政務服務中心辦公面積15642平方米,進駐單位和部門50個,設置服務窗口175個,窗口工作人員354名,356項行政許可事項、180項公共服務事項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分中心集中辦理。按照“五統一”(統一規范服務和管理機構,統一建設標准,統一進駐部門、事項和人員,統一服務模式,統一信息化應用平台)標准,統籌推進“橫到邊、縱到底” 的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市轄一縣三區、30個鄉鎮(街道)、427個行政村(社區)全部建立政務服務中心並正常開展業務,在全區率先實現了政務服務體系在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覆蓋。將普遍性的服務事項納入各級政務服務中集中辦理,為群眾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二、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一張網”辦事

北海市緊緊圍繞政府職能轉變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應用、新模式,打造政務服務新平台。

一是建設網上辦事大廳。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通線上線下審批環節,實現網上查詢、網上下載、網上申報。企業和群眾可以從網上辦事大廳下載申請表格,查詢相關事項辦理須知,並在線提交申請。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接件后,按照“網上預審、信任在先、窗口復核”的工作原則,即可在網上進行材料審核,材料不全的及時反饋給申請人,材料齊全的辦結后通知申請人到窗口核對信息並發放証照。應用商事登記全程電子化業務系統辦理工商登記,申請人通過登錄業務系統平台提出申請,實現網上提交材料、網上智能比對、網上審查核准、網上核發執照、網上亮照公示、網上自動存檔﹔工商注冊登記一窗受理,限時、規范、透明辦理,申請人足不出戶就可辦理工商登記注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從“面對面”向“鍵對鍵”轉變,大幅降低企業辦事成本,提高行政審批效能。

二是推進信息資源共享。2016年9月12日,北海市正式啟動“六証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發放了全區首張“六証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成為全區第一個推進這項改革的設區市。廣西環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說,從提交申請材料,到領到營業執照,隻花了三天時間,不用像以前一樣跑多個部門、多個窗口,節省了成本,辦事又方便。市工商、質監、公安、稅務、社保、統計等服務窗口應用“六証合一”信息化平台,全部申請材料和審核信息在部門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檔案互認,打通了企業登記注冊各個環節,簡化了辦事流程,節省了人力物力。申請人無需在多個部門往返奔波,隻需填寫“一張表格”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順利完成企業登記注冊。辦理証照的時間由原來20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企業和群眾辦事“多頭跑”變為“一次跑”,整個辦事流程提速75%,真正做到了便企利民,有效激發了大眾創業熱情。2017年,北海市在原“六証合一、一照一碼”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多証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工作,擴大信息資源共享范圍,簡化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能,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創業創新。

三是全面推行“農事網通”系統。在市、縣、鄉三級權力清單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村級權力清單制度,啟用“農事網通”平台。篩選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村級權力事項74項,配套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全部錄入各村政務服務中心“農事網通”系統,審批窗口前伸至村一級,讓群眾不出村就能辦成事,真正實現一網申報、一網審批,用“信息跑腿”代替傳統的“干部跑腿”和“群眾跑腿”。在推行“農事網通”過程中,北海市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群眾唱戲”的模式,開發建設“陽光紅頁”信息公開平台。該平台主要由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網站PC端組成,集惠民信息、權力監督、農村電商、黨員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解決了農民群眾找不到門、辦不成事、政務公開不到位、村干部監督不力、黨群干群溝通不暢等問題,是廣大群眾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掌中寶”,得到基層干部和群眾的認可。

三、不斷規范完善監管機制,實行“一體化”管理

北海市不斷探索創新政務服務管理模式,規范完善行政效能投訴機制,強化服務窗口管理,推進公共資源項目集中交易、集中監管,實行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管理。

一是規范行政審批監管。北海市不斷完善服務窗口行政效能監督投訴機制,強化對行政審批行為的監管。向社會公開投訴指南,公開投訴電話和工作人員基本信息,方便群眾監督投訴。設置行政效能投訴室,安排專人值班,接聽投訴電話,現場受理群眾投訴。每月定期對辦事群眾進行電話回訪,及時掌握了解窗口服務情況。建成電子效能監察和視頻監控“雙監察”體系,實時採集每一個審批事項辦理過程的具體信息,強化審批事項的“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的監管。首先是做好事前預防。將審批流程、審批條件、應交材料、收費標准、辦理時限等全部固化在電子監察系統中,窗口工作人員在審批時隻能使用“規定動作”,不能使用“自選動作”,有效避免了人為因素影響。其次是進行事中監察。主要是依托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審批的受理、承辦、審核、批准、辦結等環節實時監控,並通過“黃燈”和“紅燈”對行政審批過程中出現的“異常動作”預警糾錯,有效遏制了“權力尋租”。最后是實施事后評價。將各窗口部門審批效能、工作紀律、服務態度等表現,通過電子監察系統轉化為量化考核結果。各服務窗口配有電子評價儀,讓辦事群眾對工作人員現場評價。

二是強化服務窗口管理。北海市將政務服務工作納入績效考評體系,強化對服務窗口單位和人員的績效考核和個人年度考核管理。開展“紅旗窗口”“優質服務示范崗”評選活動,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營造爭創群眾滿意窗口、爭當服務標兵的良好氛圍。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三項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八個辦”(符合條件立即辦,材料不全幫著辦,外來投資優先辦,重大事項聯合辦,多頭管理協調辦,上報審批協助辦,群眾有難上門辦,跟蹤服務主動辦),明確服務標准,推行文明服務、微笑服務。服務窗口及時更新辦事指南,一次性公開審批項目名稱、申請材料、辦結時限、收費項目、收費標准及依據、咨詢投訴電話等信息,制作申請書示范文本,擺放在服務窗口和填單台,免費供群眾取閱參考。實行回訪制度。從各服務窗口隨機抽取上一個月的辦件申請人進行回訪,每月回訪人數不少於30人次。建立回訪台賬,做好回訪記錄,定期將群眾評議意見反饋給各服務窗口﹔回訪情況與年度考核評優挂鉤,作為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和對窗口工作人員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據。編制印發政務服務行為規范,通過牆報、板報、電子顯示屏等加強對行業規范的宣傳,統一窗口服務標准,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為辦事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市政務服務中心安裝有管道燃氣和水費自助繳費機、企業信用信息及個人信用信息自助查詢機、社保自助服務一體機、全程電子化營業執照辦理終端機、養老待遇領取資格“人臉識別”系統等,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務,給辦事群眾創造安心、舒心的環境。

三是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集中監管。不斷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從源頭上預防腐敗行為的發生。2013年12月,北海市成立以市長為主任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北海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市政務服務中心整合建立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實行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管理。制訂市本級公共資源集中交易項目目錄,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各項監管制度,建立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綜合評審專家庫,強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統一進場、集中交易、集中監管。目前,建設工程、政府採購、土地使用權挂牌出讓、交通、水利等各類型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均已進入市級平台交易,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由分散轉向集中,形成了集中交易、行業管理、共同監督的運行模式,交易量持續穩步增長。市政務服務中心加強對開評標現場的監管,對進場交易的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實行全程監控,開標現場由各行業主管部門派出的監管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對電子招投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現政府採購業主評委獨立評標﹔探索通過在交易等候區直播評標現場的方式,讓廣大投標人監督評標過程,督促評審專家依法依規進行評標。

下一步,北海市政務服務工作將繼續秉承“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的服務宗旨,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為北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責編:李紫薇(實習生)、王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