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二屆全國行政服務大廳典型案例展示活動

簡化審批 優化服務

——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改革案例

2017年07月19日11: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中央、省、市多次作出部署。沈北新區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和職能轉變,主動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2014年以來,沈北新區經多次調研、籌劃,率先邁入審批改革深水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設立專責審批機構,成立遼寧省首個行政審批服務局,推動審批服務從空間集中向實體集中,推進審批和監管的合理分離,形成職責分工明確、事權相對獨立、協調聯動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進而充分利用集中審批的體制優勢,建立起規范高效的行政審批運行和監督機制,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務水平,增強各方面對改革的感受度和滿意度,全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2015年2月11日,經過近5個月的籌備,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正式成立,同年4月1日,沈北新區政務服務大廳改造后正式對外服務,運行兩年多來,總體情況良好。遼寧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陳求發、副書記曾維等省市領導蒞臨視察調研﹔先后有來自遼陽、朝陽、石家庄、沈陽各區等地的20余家單位、210人次前來考察學習。人民日報、遼寧日報、沈陽電視台等多家主流媒體先后進行報道。

多規辦理輔助區

一、大膽改革,先行先試,審批體制“三個集中”

傳統的行政審批大廳只是物理整合的“收發室”,存在“前店后廠”、“多頭跑路”等現象,審管不分易出現“重審批、輕監管”和“以批代管”等問題。沈北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創新改革的總體部署,充分利用沈陽市賦予的全面創新改革先行先試的體制優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革就是一場革命,面對著機構重組、部門削權、人員選調等壓力,還有缺乏改革經驗、沒有明確法律法規支撐等問題,區委區政府突破重重阻力,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氣魄,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前進。

經借鑒天津濱海新區等地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沈北新區優化行政審批機構設置,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限,推進“審管分離”,實施“三個集中”。首先,將區本級的審批職權集中到一個政府部門行使,成立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作為全區行政審批主管部門,將沈北新區發改局等23個區直部門的190余項審批事項全部劃轉,同時,厘清了責任邊界,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已劃轉事項的辦理,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各區直部門不再擁有行政審批權,集中精力行使事中事后監管和服務職責,真正實現了審批和監管分離。其次,實現審批人員集中,按照“人隨事走、編隨人走”和“一崗多能、一人多專”的原則,在全區總編制不增加的前提下,科學擬定審批人員需求,整合現場踏勘力量,將各區直部門40余個審批業務科室200余人參與的審批隊伍,縮減至6個審批業務科室69人,相對改革前,科室減少了83%,人員減少66%,節約的審批人力資源又充實了監管力量,為做好后續監管服務提供了保障,實現了行政效能集約和行政成本節約的最大化。此外,根據職能劃轉,將全區75枚印章集中到行政審批服務局統一管理、集中簽批。

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成立后,對審批職能進行了歸口分類,按經貿商務、項目投資、城建交管、社會事業、涉農事務和公共資源交易對口設置6個審批科室,全部進駐政務服務大廳,實行“關聯事項一口辦理”,原來由幾個部門分別負責的事項現在1個科室就可以完成,審批過程由外部循環轉為內部循環,解決了審批職能“碎片化”等問題,各審批部門互為前置、互相制約等問題也迎刃而解,實現了審批環節“全封閉”,同時,環保、消防等垂管部門的面向企業服務事項也統一進駐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成立以來,共受理各類審批事項7萬余件。

二、強化學習,提升能力,打造“依法、創新、擔當、廉潔”的審批隊伍

成立初期,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領導和員工服從組織安排,全力履行職責。面對生疏業務,窗口業務人員通過集體學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組織演講與分組討論相結合、輪流講座與座談交流相結合等形式,有針對性的學習業務知識,確保短時間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形成了人人爭創崗位能手的良好氛圍。面對疑難事項,局長們多方請教,查找資料,全力替那些愁容滿面的辦事人員想辦法,解難題。面對業務量陡增,科長們以極大的熱情帶領科裡同志延時服務,任勞任怨,周末還要把審批件帶到家裡去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支撐了縮短審批時限承諾。

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常態化、“學習毛豐美”、營商環境“大討論”等活動,教育全局機關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履行職責,堅持換位思考,站在企業和群眾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同時,深入挖掘日常工作中的“雷鋒式”優秀典型,通過局內通報表彰、學雷鋒演講等方式,號召全局人員向先進學習,從身邊事做起,從具體事做起,熱情貼心為企業和百姓服務。

依托全區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項目,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政務服務大廳積極創建模范審批窗口,設立“黨員示范崗”,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營造創先爭優的工作環境和氛圍。通過定期開展黨課、培訓、企業走訪等活動,以點帶面,強化審批人員的窗口意識,提升審批服務水平。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水平,實現審批服務再上新台階。

三、建章立制,陽光審批,堅持“四個標准化”

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完善制度和規范建設,從審批要素標准、審批流程標准、裁量准則、服務方式標准等環節入手,抓好行政審批標准化建設,為優化審批流程奠定堅實基礎。在審批要素標准化方面,制定審批事項清單,清單之外無審批﹔規范了審批事項的名稱、依據、要件、流程、時限、收費,實現“六統一”的審批要素標准化,通過辦事指南、網上辦事大廳、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在審批流程標准化方面,按照時間順序和工作邏輯關系,明確申請、受理、審批、送達等流程,編制了格式統一的《一次性告知單》,內容更加詳細、豐富,並增加了每個事項流程圖,對下步審批行為給予溫馨提示,讓辦事人員一看就懂。同時,落實崗位職責,明確審批環節中受理、復核、簽發等各崗位的責任主體,量化到人,確保各個環節在審批過程中“不增、不減、不拖”,限時辦結,實現審批流程的標准化。在裁量准則標准化方面,認真清理前置審批條件,對於無法定依據的要件一律取消﹔對必須具備的前置審批條件,明確具體衡量標准,減少自由裁量權﹔建立網上審批平台,實行審批全程“經手有痕、遇事可追”,實現裁量准則的標准化。在服務方式標准化方面,從服務用語、儀表形象、工作態度、工作態度等方面明確政務服務窗口服務標准,建立《一次告知》、《首問負責》、《服務人員工作規范》、《政務服務窗口服務標准》、《“十不准、十必須”》等10余項工作制度,組織學習、培訓,並通過印發員工守則、制度上牆等方式予以固化。

根據全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沈北新區創新開展優化營商環境7+1專項整治行動,並將政務服務窗口質量專項整治行動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自查自糾、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等多種形式查擺問題,形成問題和措施清單,實行“銷號”制度﹔通過“背對背”問卷調查、“點對點”電話回訪等形式,廣泛征詢企業和群眾意見,滿意率98%。強化線上線下監管,通過審批系統監控審批數據,結合日常表現,實現了對審批人員量化考核,優勝劣汰。對照制度和標准,明確各科室科長對科內員工和協管駐廳窗口的管理責任,明確綜合管理科巡查人員紀律監管責任,各司其職,對窗口服務行為實行雙重監督、雙重管理,通過紀檢駐廳、電子監控、日常巡查等手段,“死看死守”,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制度落實到位。

做好簡政放權承接落實工作,認真研究落實市政府簡政放權各項文件,結合我局實際,對照梳理承接行政審批事項名稱、內容及相關程序要求,制定承接方案並組織實施,積極與上級部門和相關區直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解決在承接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下放的事項接得住、管得好。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集中培訓、外出學習等方式,強化培訓,確保滿足審批工作需要。

多規辦理自助區

四、機制創新,提高效能,在優化審批服務上做“乘法”

結合“多規合一”改革,在統一空間規劃體系的框架下,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精准對標先進,深化“多規合一”聯合審批改革,優化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大幅削減審批前置要件,共取消、簡化項目開工審批要件68個,減少39%﹔推行“一窗受理”模式,整合辦公區域,根據辦理事項屬性,合理劃分功能區域,科學設置窗口布局,設立“多規合一”綜合窗口,成立業務受理科室負責綜合窗口管理,實行統一管理,相關業務全部后台流轉,嚴控審批時限,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和自助辦理設施﹔廣泛調研,繪制形成沈北新區三大類“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圖,編制完成各階段申報表格和服務指南的樣表。

積極破解行政審批環節多、時間長的問題。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向窗口充分授權,精簡簽批環節,形成並不斷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對於許可事項,減少領導審核環節,由科長簽批即可完成審批,總計減少簽批人員60余人次﹔對於事由清晰、辦理手續簡單、能即時完成的事項,取消不必要的層層把關和逐級審批的冗長環節,直接由窗口人員當場辦結,30余個事項實現了“即審即辦”。對於重大事項和疑難事項,分別由區領導、部門領導組織召開不同層級的聯席會議,一事一議,幫助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同時,為確保審批質量,定期開展審批案卷“回頭看”,抓好后續監管。

2016年,沈北新區在全市率先開展營商環境評估,聘請廈門大學開展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對症下藥、精准發力,邊評邊改、以評促改,行政審批服務局針對評估報告中開辦企業和辦理施工許可等涉及行政審批的問題,逐項分析,精准對標廈門進行整改。在開辦企業方面,大力推進登記注冊“七証合一”改革,將名稱預先核准、公司設立登記和刻章備案合並為一個手續,實行一窗受理,同步審批,統一發証﹔開辦企業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8天,縮減至12天,時限縮短33%﹔增設銀行開戶咨詢窗口。在辦理施工許可方面,推行全流程網上審批,進一步削減審批事項,壓縮審批時限,出台中介機構管理辦法,搭建中介服務“網上超市”。同時,在政務服務大廳推出免費復印、免費手機充電站、免費WiFi等便民服務新舉措,獲得了廣泛好評。2017年底,沈北新區還將繼續開展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工作,確保各項整改工作落實到位,營商環境排名顯著提升。

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實現智能審批全覆蓋,開通了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網上辦事大廳”和“微信公眾號”,進一步滿足企業和群眾網上咨詢、在線申報、進度查詢等服務需求,並及時准確發布動態信息,讓數據和信息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腿,推動簡易事項不到現場就可全程網上辦結,不斷擴大全流程網上審批范圍,提高網上辦事比例,形成“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行政審批新格局。

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把群眾和投資者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強化審批服務上下功夫,實行“三服務”工作舉措。一是實行靠前服務,針對投資企業和創業人員,採取集中培訓、一對一培訓等不同方式的手續指導,避免因手續不熟悉、走彎路影響審批效率問題。二是實行跟蹤服務,動態跟蹤手續辦理情況,通過手續推進會、專題協調會等方式及時解決問題。三是實行上門服務,對重點項目和急辦事項,打破審批服務的空間限制,變坐等審批為主動上門服務、現場辦公。2017年初以來,培訓總計約200人次,專題協調解決各類審批疑難問題60余項。此外,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積極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放寬出資和經營范圍登記條件,激發市場活力﹔對於個體戶登記,實行“口頭申報、當場取照”簡易登記模式﹔指派工商窗口工作人員深入大專院校,指導大學生創業,同時,還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大學生創業“綠色通道”,對前來開辦公司創業的大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跟蹤幫扶,成立以來,共幫扶大學生創辦企業150余家。

經統計,2017年1-5月,沈北新區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2860戶,同比增長57.7%﹔63個市重點項目中已有62個進入審批程序,44個項目已辦結施工許可,辦結率69.8%,同比增長30%。充分說明了沈北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簡化審批、優化服務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成效初顯。

(責編:李紫薇(實習生)、王金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